想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看看肚脐就行了!
2016/5/9 家庭医生在线
肚脐
揉按肚脐
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风寒等六淫的侵袭。
艾灸肚脐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薰烤,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矣。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可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半小时以上,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可以改善老年人血液变化指标,提高老年人骨密度。
药物敷脐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举例:
治疗风寒感冒:白芥子3克碎成细末,将药粉放入脐内,暖水袋隔布外熨脐部,取汗出。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聚气肚脐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臆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搜索
肚脐眼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能用力抠,可以先试着用潮湿的棉签轻轻地擦,动作一定要轻,只把边缘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起。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内很容易藏着污垢,不及时清洗,就可能产生异味。
小朋友的肚脐眼最初是凸出来的,这与健康并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因为儿童的腹壁比较薄,体内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前压迫腹壁,从而使得肚脐眼受压迫而外凸,这完全属于正常情况。
当人体出现肝硬化、肝腹水、慢性肾炎等病情时,肚脐眼往往会凸出来,这是因为肚脐眼的组织比较软、薄,当高度腹肿时,就会凸出来,此时应该高度重视病情。
以上是肚脐上的一些养生方法,关注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要及早治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家庭医生在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