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之内每年都该查听力
2016/7/20 福能健康

听力和语言发育有阶段性
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是连续逐渐发展的,但不同年龄段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儿童的听力和言语发育科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岁~3月龄 刚出生的婴儿对声音并不十分敏感,对大约50dB~60dB的声音,可有睁眼、握拳等表现,对大声会有惊跳反射。大约3个月的时候,正常听力的孩子就开始能够转向声源了。4月~7月龄 对身边的轻声(35dB~40dB)开始做出持续的反应,如听到母亲的声音安静下来,对不同的语调能做出不同反应,开始能喃喃发出单音节。7个月的时候能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但此时并不代表孩子在真正地叫爸爸妈妈,而只是简单地牙牙学语。8月~12月龄 声源定位能力明显提高,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能辨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1岁~2岁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自控和调节语言的能力增强,能将常用词语进行组合,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2岁~5岁 能遵守简单指令。进入早期造句阶段。说儿歌、数数、唱歌,开始识字。但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很多家长对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知识不了解,甚至孩子3岁了不会说话,还认为时“贵人语迟”。
6岁之内每年都该查听力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约为2.11%,由此推算,目前全国0~14岁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因此,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最为有效的措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黄丽辉表示,孩子在六岁之内每年都该查查听力。
婴幼儿耳聋要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是听觉及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此期间发生的耳聋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对患儿以后的言语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十聋九哑,最后的结果就是脱离主流社会,个人生活质量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调查资料显示新生儿的耳聋发生率约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0岁~6岁中度聋和轻度聋约占其中的千分之五,多由中耳炎引起。重度以上儿童耳聋大部分是内耳毛细胞异常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对婴幼儿耳聋要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早期干预,可以充分利用其言语发育关键期的学语优势,形成接近甚至等同于正常儿童的言语能力。同时,早期干预对聋儿的早期教育也很关键,在早期教育关键期内,只有听力补偿就好了,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声音刺激,在听觉康复的同时,也能让认知能力提高,获得社会性、个性情感、艺术表现等全方位发展。目前常见的干预措施有气导助听器,骨导助听器或骨导听力植入(骨桥),声桥,人工耳蜗,声电联合刺激(EAS)以及频率调制系统(FM)。对于小耳畸形、耳道闭锁、中耳炎等造成的传导性耳聋,通常采取骨导助听器或骨桥、声桥来干预。对于80dB以上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需要采用人工耳蜗来干预。对于高频徒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建议使用EAS来干预。双侧听觉对于声音的定位和定向能力至关重要,声源地位关乎孩子的安全和言语理解能力,双侧觉有利于平衡。所以,对于双侧耳聋的儿童要对双侧进行干预治疗,不管是助听器+助听器助听器+人工耳蜗,双侧聆听的效果一定是大于单侧的。
如何才能让儿童拥有健康的听力
第一,要重视母亲孕前及孕期保健。妈妈需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听力。第二,重视新生儿期的保健。积极治疗原发病,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是预防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重要措施。如果新生儿出现了听力问题,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来早期发现。第三,重视儿童时期的保健。尽量注意避免损害听力的相关因素,以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现宝宝有听力损失,应该听从耳科医生或者听力师的建议,尽快给予听力干预和康复,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听觉和言语发育能力。
福能健康管理中心首席儿科专家李淑闽主任提醒,爱耳应从娃娃抓起,一旦发现孩子听力有异常,应尽早干预和治疗。
福能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听力筛查实景图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福能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