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的肠内营养支持
2015/4/6 医药代表网

    

     个人微信号:搜索95577894或“MR-here”(请备注公司名或自由人哦)

     期刊源:《中国肿瘤临床》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多伴有较严重的营养不良,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对饮食及营养状态影响较大,应激引起的高分解状态也会加重原有的营养不良,术后多给予营养支持。以往较常使用单纯全胃肠外营养法,现已淘汰,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使用增多。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为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作一概述。

     1营养风险的概念由欧洲学者提出,是基于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疾病应激造成的营养功能障碍定义。包括疾病有关评分、营养受损评分及年龄评分。总分在3分以上的需要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改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NRS评分>3分的患者中有15.5%的患者未给予营养支持,而NRS评分<3分的患者中有45.3%的患者给予了营养支持。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高,60%~85%存在营养不良,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营养不良的检测指标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普遍使用白蛋白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估。有研究表明BMI、白蛋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相关性。一项400例的研究也表明BMI与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该现象可能是白蛋白受炎症因子、急性反应蛋白的影响,白蛋白、BMI可能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活动等共同作用才会影响术后并发症。对于术前营养受损的评估,肌肉减少程度可能更有说服力。

     2肠内营养膳食

     肠内营养种类多,差别大,选择配方时要考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来源与比例,各制剂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不同。完全膳食按氮源分为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不完全膳食以增加营养组件的形式加固膳食中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高支链氨基酸的膳食可改善生存质量。食管癌术后损伤大,可采用蛋白质热量分配大、热量密度高及支链氨基酸含量大的创伤饮食。添加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ω-3脂肪酸、维生素C等对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有利。

     3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鼻饲或口服的形式给予营养液。肠内营养的优点首先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其次更符合生理,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另外可促进肠激素的释放,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道菌群的移位,经济、安全。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营养及免疫力的恢复,已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缺点是腹泻发生率高。内镜下的食管癌切除术有时也应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尽快恢复营养状态,还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3.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一般术后6~24h内给予肠内营养认为是早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的一部分,早期营养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也较少,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还有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食管癌,尤其是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时间。

     3.2 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是目前首选的营养方式。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近年也较多,随机研究发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肠内营养组发生率低。有研究对12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增高,而γ-GT、AKP、TB及DB则较低,血液、肺、肠道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排气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由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维护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结构,预防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促进肠道蠕动,虽然肠内营养可能引起鼻咽部不适、腹泻,对于可以肠内营养的患者仍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支持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等。正确的选择营养方式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改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综合目前的多项对比研究结果,对于术后有胃肠功能的患者,仍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仅简便、安全有效、经济,而且比静脉营养更符合生理,在肠内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医学食品相关企业正在火热招聘,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