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015/7/22 医药代表网

     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被纳入谈判范围的品种都是独家专利药和无竞品品种,谈判并不淘汰药品,主要是为达到药品限价目的。

     “国家谈判机制”主导权将在国家卫计委手中

     据悉,“即将推行的国家谈判机制涉及的品种分为临床专利药、公共卫生专利药、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又由于“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的价格已交由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中心通过谈判确立,因此国家谈判的对象主要为外资药企。据悉,目前中国临床使用的60~70种专利药,以及150~160种专利过期但无仿制的独家药,大多数都属于外企产品。

     据了解,未来的国家价格谈判依据包括: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药品价格;“依托卫生计生预算管理医院、省级医院、高校附属医院以及部队医院用药数量”,同时还明确了“以市场换价”、“谈采合一”、“由相关专业谈判组议定采购价格”等原则。

     企业应抱有积极心态,未来更多考虑“以价换量”

     外资原研药享受“超国民待遇”一直是顽疾之一,放在几年前,外资药企在我国议价能力非常强,定价甚至远超其在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的价格,赚得盆满钵满之余,不少高价外资药也分食了医保基金以及新农合基金不小蛋糕。

     据悉,即将来临的国家价格谈判引发了部分在华外企的焦虑。有外企人士或担心,营收、利润本就大不如前,如果过度压价,会进一步影响中国市场业绩。

     而美国某知名药企一位负责人此前曾告诉本报记者,对发改委时期的降价,不少外资药企都持支持态度,愿主动配合。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这是因为当时面对降价行动,外企多是“做做姿态、稍有让步”即可,现在却可能“真刀真枪、大刀阔斧”砍向定价。“药品价格改革是广覆盖的,包括中药独家品种不少也存在价格虚高、吞噬医保基金引质疑的现象。实际上企业在谈判时应抱有积极心态,未来更多考虑‘以价换量’,提高自身性价比以稳住市场。”该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此前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就曾表示,谈判定价最重要是落实带量采购、量价结合,“只要执行到位,大部分药品价格应该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单纯压价容易受到消极抵抗,如能结合适当的医保支付等方面优惠,或能有效提高企业参与谈判的主动性。

     源:广州日报

     苦寻好产品而不得?↓↓↓ 点击"阅读原文" 【找寻个人产品代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