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医药体制调研有感
2015/9/13 医药代表网

     台湾,这个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小岛,面积约等于2.2个北京,1/3个浙江,却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医疗中心,全球前200大医院中台湾占了14家,仅次于美国及德国,也是亚洲第一,吸引了大量国际病患前往就诊;台湾已实施全民健保十几年,它使得原本仅有59%的人口享有公、劳、农保,扩大成了全民纳保。

     我们不仅要问,一个仅有3.6万平方公里和2300万居民的地区,过去30年间为什么能从一个接受各方援助的小岛摇身一变成为对外输出高水平专业服务的医疗中心,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如此高的民众满意度,台湾的医疗奇迹如何诞生?大陆医疗改革会不会参考台湾路径?从台湾药企走过的历程来看大陆药企又有何借鉴意义?

     一、台湾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对岛内影响深远

     提到台湾医疗制度,以长庚医院为代表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兴起是医疗改革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我们此行调研的重点。

     二、全民健保制度的建立

     1995年是台湾医疗发展史上另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年,全民医保建立。

     在此之前,台湾拥有各种医保,不过仅仅覆盖了58%的人群。95年开始的全民健保几乎覆盖了100%的民众,由健康保险局作为唯一的保险人统一经营管理。健康保险费由雇主、雇员共同缴纳,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并重点照顾没有缴费能力的参保人,同时将烟草附加税等作为补充来源。

     台湾居民一共被分作6类人群,第一类是一般受雇者、公务人员、自营业主,保费由个人、单位、政府按3∶6∶1承担,其中特别的是自营业主,100%由个人负担。第二类为职业工会和外雇船员,个人与政府按6∶4支付。第三类则是农民、渔民等,个人与政府的支付比例为3∶7。另外的几类,包括军人、低收入户、荣民(注:指早期的退伍军人),则全部由政府支付。

     开源方面,由于各政党选举医保低费率都是最重要的政治牌之一,提高费率的措施迟迟难以推行。直到2010年,经过不断的谈判,才将健保费率从4.55%调整为5.17%。

     节流方面,2000年前后,台湾开始推行DRG等预付费制度(按项目付费向总额付费制的转变),和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的过程一样,促使医疗机构降低成本,并连续降药价。措施的成效十分明显,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了推诿病人、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

     药价的控制——成本端而非收入端

     调研中大家都很关心台湾对药价如何控制。在台湾,药品费用占到医院总收入的20-30%,低于中国46%的水平。在总额预付的支付制度之下,药品对医院而言是成本端而非收入端:台湾“健保局”对药品统一定价,并以此支付给各医疗机构。

     源/医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