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恍惚,大事故
2015/1/13 健康女性
疲劳驾驶的数据触目惊心:据国家睡眠基金会统计,60% 的成年司机(约1.68 亿人)承认有过疲劳驾驶的经历;1/3 的人因开车时打盹被抓。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称,每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500人,至少4 万人受伤,司机的损失金额达到125 亿美元。昏昏欲睡的司机不仅害了别人,更有可能害了自己。
在年轻女性身上,这一风险更是加倍。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女性司机多于男性,国家睡眠基金会称,18至29岁的成年人是疲劳驾驶最大的群体(高达70%的人坦言,强打精神开车是家常便饭)。为了家庭工作两不误,34 岁的女性经常牺牲睡眠时间,就算哈欠连天,也得硬着头皮坐进驾驶室。此外,生物学也是因素之一:女性所需睡眠时间比男性多20分钟以上,才能维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然而现实中,女性失眠的比例远高于男性。换句话说,她们在白天更有可能顶着迷迷糊糊的脑袋上路。

公路上的瞌睡杀手
现在知道了吧:数百万女性长期处于劳累的状态。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从一脸倦容的你打开车门,踩下油门的那刻起,车祸的隐患就埋下了。在微睡眠的状态下,大脑内控制注意力与警觉的区域会暂时“短路”,同时其他区域——甚至是眼睛——保持清醒。微睡眠是不自觉的行为,说来就来,绝大多数人甚至毫无察觉,直到酿成惨剧,才反应过来。很多人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在与周公约会。
毋庸置疑,微睡眠是一大马路杀手。它的可怕在于你无法预测何时中招。夏尔博士称,在恍惚的短短几秒内,车最多能驶出90米,造成轻微交通事故。最近,弗吉尼亚州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发生在公路干线上的机动车事故中,高达20%的原因是疲劳(包括微睡眠)。用维克吉·芬恩的话说:“我以为开得好好的,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睡着了。”

你为什么犯困
微睡眠不是导致司机无精打采的唯一原因。有的人只要眼睛撑不了一分钟,就会睡着。这种类型的疲劳有明显的预警信号:频繁打哈欠,眼皮子越来越重,精力难以集中。某些驾驶情况,例如温度在24℃以上、单调的景色(无止境的乡村高速公路、千篇一律的水泥州际公路)、平缓的抒情音乐都有可能雪上加霜,令身体开启困乏模式。饮食也是一大推手:高脂食物(例如路上常吃的汉堡与油炸食品)能够促使身体分泌有催眠作用的消化道激素,再加上前几晚你都缺觉,瞌睡虫自然对你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开车,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研究显示,睡意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与醉酒有相似之处。一天不睡觉,身体受到的伤害相当于0.8的血液酒精浓度(在美国任何一个州,达到该数字都禁止开车)。俄亥俄州大学睡眠医学专家安纳斯·达斯博士介绍,鉴于两者紧密相关,有些州参照酒驾,处理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轻则罚款,重则坐牢。例如,纽约与田纳西州的法律规定,某些疲劳驾驶导致的车祸属于重罪。
告别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选择不那么无聊沉闷的路线,有助于暂时摆脱瞌睡虫的纠缠。然而对付犯困的真正杀手锏只有一个:保证睡眠,彻底预防微睡眠或打盹。调查发现,女性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左右,少于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的7 至8小时。

醒醒吧,开车了
带着倦意发动汽车,永远不是一个好选择。睡眠专家纳文德·夏尔表示,瞌睡虫无孔不入,当你行驶在路上时,它会向你悄悄靠近,哪怕前一秒你还感觉活力百倍。驾车途中,疲倦袭来,你却不能掉头,怎么办?不妨试试以下几招,帮你一扫倦意,专注眼前,安全到达下一站。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治标,也非万无一失。如何最大程度保证安全?一夜好眠才是最佳答案。
1闭上眼
研究显示,途中小憩能够重启身体的警觉模式。在停车场停车(如果在高速路上,靠边停在路肩),打个小盹,时间控制在15至30分钟,久了容易导致睡眠惯性(早上起床后有段时间感觉昏昏沉沉?这就是睡眠惯性),难以立刻恢复清醒。
2迈开腿
下车,做5 分钟运动(例如跳爆竹、原地慢跑),促进血液流向大脑。睡眠专家安纳斯·达斯博士称,运动与打盹有同样的效果。
3张开嘴
神经学专家菲利斯·泽博士表示,与乘车人聊聊天(最好与小伙伴一起出行),也可以赶走疲劳。哪怕对方是小孩,甚至是说不上话的宠物,这招照样管用。
4嚼一嚼
喝大约100 毫克咖啡因(大约1 杯8 盎司的咖啡),能够暂时提高注意力。不喜欢喝咖啡?那就嚼几粒椒薄荷味的口香糖。研究发现,咀嚼能令萎靡的脑袋恢复清醒。
5嗅一嗅
科学家认为,某些气味能够刺激大脑,令你在短时间内聚精会神。眼皮打架的时候,果断喷点焕发活力的香水吧(例如含柑橘、薄荷、迷迭香的香水)。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