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薇儿曾觉得自己快死掉的莱姆病
2015/7/2 健康女性

     “我简直不敢相信被虫子咬能让我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艾薇儿说道,她认为她在去年春天的时候被虫子咬了一口,“这让我足足在床上躺了5个月”。

     “我感觉我自己无法呼吸,我不能讲话,不能移动,我感觉我就要死了”,艾薇儿说道。

     莱姆病可不是被扁虱咬两口那么简单,这个可恶的小坏蛋不过是病菌的搬运工。新研究表明,莱姆病相当难对付。一方面,诊断难度高。只有20%的感染者会出现可怕的靶形红斑或圆形斑点,多数时候风平浪静,让你毫无察觉;另一方面,常规验血的结果有时并不靠谱。事实上,对于莱姆病病菌的感染与发病问题,科学家们尚未完全掌握。此外,该病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莱姆病研究人员萨缪尔·索尔博士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劫数”。好吧,先深呼吸。在你吓得谈蜱色变,发誓绝不再踏入危险地带半步之前,了解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才是抵御利器。只要做到心中有数,通常情况下莱姆病是可以被阻截的,也能得到有效治疗。

     扁虱知多少

     扁虱,学名蜱虫,全国各处都有它烦人的身影。以下是最常见的种类:

    

     美洲犬蜱 主要出没在落基山脉东部以及太平洋海岸的某些地带,是传播落基山斑点热的元凶,症状有头痛、腹痛、肌肉疼痛、呕吐、发烧。兔热病也与它脱不了干系,叮咬处通常会发生溃疡。

    

     西部黑足蜱 大本营在西部与西南部,携带的有机物能引发莱姆病与无浆体病,后者是一种类似莱姆病的感染,可导致发烧、头痛、乏力、肌肉疼痛。

    

     落基山林蜱 顾名思义,落基山是它的老窝,传播落基山斑点热与兔热病是它的二宗罪。

    

     海湾蜱 盘踞在南大西洋各州,能够引发一种斑点热,症状与落基山斑点热相似。

    

     美洲钝眼蜱 通常活跃在西南与中西部,传播埃里希体病(一种与莱姆病类似的感染,可造成发烧、头痛、乏力等现象)、南部蜱叮咬红斑、靶形红斑。

    

     黑足蜱(又名鹿壁虱) 主要在东北与中西部兴风作浪,这些似乎无处不在的咬人精窝藏着莱姆病病菌与其它致病的寄生虫、细菌,一旦被叮上,你将面临无浆体病和埃里希体病的威胁。研究人员还在鹿壁虱身上发现了新的病原体。

     鹿是罪魁祸首,老鼠也难逃其咎

     长久以来,北大西洋各州与中西部被视为莱姆病的重灾区。首席研究人员丹尼尔·J·卡麦隆博士却表示,这一陈旧的观点应该被抛弃了。为什么?原因之一在于,扁虱的携带者——鹿的数量猛增,房地产的开发更是令人类与鹿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当然莱姆病不全是鹿惹的祸,包括白足鼠在内的其它动物也罪不可赦。林鼠有可能携带莱姆病病菌,并且传染给搭“顺风车”的扁虱。一只感染的成熟扁虱可以将病菌传给幼虫(这只扁虱还可能通过叮咬传染给鹿或是你)。加州大学虫媒传染病专家罗伯特·莱恩博士称,由于气候变化,老鼠的繁殖加快,并且迁移到新的区域,扁虱与莱姆病病菌随之转移阵地。

     扁虱是天生的寄生虫

     别看扁虱个头小,又是瞎子,却是异常狡猾的狠角色。罗德岛大学蜱虫研究中心汤姆斯·N·马瑟博士介绍,它们能感知振动物体(例如你走在野外时,脚踩在树叶上)与二氧化碳(例如你呼出的气体),并向其移动。因此它们常常守在步道边的灌木丛中或草叶上,等待突袭的机会。

     通常,黎明与黄昏是扁虱最活跃的时候,潮湿的环境是最爱。也就是说,晨雾与夏夜最容易被这些该死的小东西盯上,大片潮湿的叶子或草地则是它们狂欢的天堂。

     莱姆病的症状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抗生素能够战胜大多数病菌感染,可是莱姆病面前,却有低头的时候。该病的病菌种类多样,随时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例如红斑、发烧、乏力、肌肉疼痛或更严重的情况。一般说来,医生将莱姆病分为两类:早期莱姆病(症状持续2至30天,且限于局部)与晚期莱姆病(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扩散至全身)。如果某位莱姆病患者对抗生素无反应,他的情况则属于“慢性莱姆病”,有时会产生类似关节炎、多发性硬化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症状。

     扁虱不会跳跃,也没有会飞的翅膀,它们的拿手好戏是爬,通常是向上爬。一旦与你亲密接触,它们的目标是薄薄的皮肤,好对血管下嘴。如果遇到衣服遮挡,它们会退而求其次。谨记这些虫子喜欢光顾的部位,经常查看。

     最佳部位:发际线、肩带、腰带、袜口

     次之部位:头皮、后颈,大腿内侧

     一朝被蜱咬,迅速发现最重要

     如果扁虱对你张开了罪恶的大嘴,尽快采取行动是重中之重。24小时内——扁虱吐出一种物质,麻醉你的痛感神经。或许你压根没有感觉到皮肤上来了不速之客——它的唾液有粘合的作用,能将麻醉物锁在原处,想擦掉?没那么容易——进入吮吸模式的扁虱从你的血液中吸取水分,吃饱喝足之后,将用不着的东西吐回给你——扁虱中肠里的病菌开始朝你进发,时间越久,感染的机会越大。

     细菌好似秘密炸弹

     纽黑文大学莱姆病研究项目负责人伊娃·萨派博士称,莱姆病病菌一旦进入人体,时钟便开始计时,你越早发起抗生素攻击,战果越好。她的研究显示,莱姆病病菌能够钻进保护层,避开你的免疫大军。接着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加州大学尼克尔·包格思博士介绍,它直奔你的淋巴结而去。莱姆病病菌为何朝人体的防御前线进发,原因尚不明确,不过包格思称,“一旦到达,它会破坏免疫系统,令其无法发起有效的抵抗。”病菌猖獗得越久,越有可能溜进你的骨头、关节、心脏、大脑,后果更加严重。

     不靠武力,靠智取

     远离危险的上上策:

     购买具有内置驱虫剂的衣服。或将杀虫剂放进衣服、睡袋、帐篷、其它装备里(皮肤就免了)。

     寻找扁虱的蛛丝马迹。睁大火眼金睛,仔细检查扁虱可能的藏身之所。别忘了也给宠物做个全身大搜查。

     移除有技巧。用尖头镊子夹起扁虱,慢慢拔出,就像拔指甲上的倒刺。注意不要用力捏,更不能用火烧,否则会刺激它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机会。洗掉扁虱?不可行,肥皂会增加用镊子夹住的难度。

     留住罪魁祸首。有助于医生确定扁虱的类型,从而对症下药,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向了解莱姆病的医生求助。研究证实,在被叮咬后的两天内使用某些抗生素,可以降低患莱姆病的风险。与你的医生聊聊他对莱姆病的认识,你受感染的风险,一旦被咬后的治疗方案。汤姆斯·N·马瑟博士表示:“有准备、有预案,医生才不会临时慌了手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