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迫症:刻意纠正还是“和平共处”
2015/12/15 健康女性
在大家的眼里,“强迫症”不是被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就是用来调侃自己或朋友的无心之语。不过你可知道,现今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信息量的激增,新时代强迫症早已悄然生根发芽,只是你尚不自知。
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下班回家,QQ、Skype、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永远在线,每隔半小时就要忍不住看一下;无论地铁上、排队时、甚至是和家人共进晚餐,手机永远不离手,虽然并没有人找自己;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浏览各大网站和刷微博、逛论坛,嘴上说获得最新资讯,事实上自己也不知道看了什么;明明早已做好的报表,仍然难以放心,要看了又看才能上交;频繁购买各种有用没用的化妆品并进行各种微整形和美容,即使把自己弄成“面瘫”也在所不惜……
如果以上回答都是“YES”,恭喜你,你已然成为“新时代强迫症”患者中一员了。

强迫症是神马?
其实强迫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通常如果一个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某些固定的问题或反复做一些重复的动作,同时患者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会自己去“纠正”这种行为,但屡屡以失败而告终,患者由此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一般来说,这类人群普遍有胆小、认真、谨慎、易焦虑等特性。
新时代强迫症123

晚睡强迫症
微博上常常有“夜猫子”召集令,通常在凌晨一两点,还是有许多人在微博上聚集。而豆瓣上也有“晚睡者小组”,组长一句“世界睡了,这个小组还醒着”明明白白道出了这些晚睡者的心声。无论是“不希望浪费时间”,还是无聊在网上打发时间,大家最终都会耗得越来越晚,即使早已疲惫不堪,仍然不愿意入睡,第二天为了工作又会喝浓茶和咖啡,如此这般更加恶性循环。
WH建议:尽管你认为晚睡可以做许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但为了健康考虑,还是早点洗洗睡吧。长期晚睡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让人容易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症状找上身,还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不过如果你已经习惯晚睡,建议可以在白天小睡片刻补充精力,熬夜时不要吃油腻的夜宵,可以喝些水或牛奶,同时慢慢调节自己的生物钟,最终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微博强迫症
有网友曾经吐槽:在有微博之前,我的生活如此简单,吃饭、睡觉、工作、空余时间出去走走。可是自从有了微博,一切都那么不同了。吃饭前必须拍照上传、睡前和醒后一定要掏出手机浏览微博,了解好友或公司的最新动态、工作状况也得适时上传,但又得谨小慎微,因为老板也在关注自己、至于出门玩儿或者旅游,就更得随手上传,不然谁知道我出去旅游了?
睡眠不足、精神焦虑、甚至“手抽筋、眼睛干燥”,这些都是微博强迫症患者们的通病。然而除了这些躯体上面的不适之外,心理对于微博的依赖更值得警惕。
WH建议:微博的本质只是娱乐,适度玩玩微博,放松身心,与友同乐本来是不错的放松选择,但“织围脖”也得有度,倘若生活过度依赖微博,不仅容易产生焦虑、强迫等症状,更会造成“我就在你的邻座,我们却只用微博交流”的尴尬状况。建议每天为自己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使用微博,其余时间的娱乐活动,可以选择更加健康的方式如运动等

信息强迫症
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浏览各大门户网站、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即使节假日也会每天检查邮箱和各种通讯工具的留言、不断刷新某个网页、一旦电脑死机就会惊慌失措……相信许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毛病。互联网时代信息呈几何级数递增,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或许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WH建议:对于信息强迫症是否有害,各方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如果你的工作本来就与大量信息相关,做个“信息收集者”其实显得理所当然。而如果大量信息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甚至令你无法自拔,那么你就应该咨询心理医生了。
排除每天无所事事的闲人,更多的“信息强迫症”患者是基于对于自己本身的不自信所致。怀疑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希望在与朋友或同事或客户的交流中成为优质的“信息供给体”;同时,这些人本身就具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的特点,再大的信息量,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显得不够。

工作强迫症
似乎与工作狂又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些人每天都会在单位加班加点,回家后躺在床上还会为了工作辗转反侧,周末休息时也无法安心,甚至还会回到单位、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仍然感到不放心,要反复检查后才会上交。
WH建议:工作强迫症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这些人一般都尽心尽责,对于工作要求完美无缺,在大家眼里这些人属于“劳模”级别,受到尊重与欢迎。但是凡事皆有度,一旦超出了一定范畴,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首先,要明确加班的必要性:你是真的工作没有做完,还是由于身心焦虑疲惫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无法按时完成,亦或是通过加班来求得心安?其次,工作永远做不完,而身体的损害却是不可弥补的。再说自己疲劳不堪之时,工作效率也很低,适得其反。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强迫症?
强迫症要治疗吗?答案不是唯一的。简而言之,你是否对于你现在的强迫行为感到痛苦,是决定是否治疗的先决条件。如果你觉得已经习惯,甚至“乐在其中”,那么不需要任何治疗。但是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甚至觉得十分痛苦,那就要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疏导或服用一定量的抗焦虑药物缓解症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