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焦虑”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2016/9/21 健康女性
入园焦虑成因分析
儿童心理学分析,分离焦虑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反应。通常情况下,引起分离焦虑有两个条件,一是直接分离(unmitigated),即幼儿与父母完全分离,自己独处;二是间接分离(mitigated),即幼儿与父母分离,但与其他人在一起。
幼儿在入园初期由于对父母的依恋以及对幼儿园陌生教师和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综合来讲,幼儿入园焦虑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和恐惧感;二是源于幼儿本身对父母的依恋。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依恋这一情感联结对幼儿未来心理发展具有长期影响。精神分析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曾指出,母婴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情感联系,有利于幼儿社会性与个性的正常发展。
以上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幼儿产生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现象。如果幼儿长时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因此,作为父母,帮助幼儿缩短适应期,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和幼儿园同伴交往中会显得更具社会能力、解决人际问题能力以及更有自信。
研究发现,幼儿分离焦虑会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较高。当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如果有其他人陪伴,也可以减轻其焦虑程度,因而分离焦虑的反应强度也较低。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分离焦虑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稳定入园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帮助宝宝提前充分准备
现代父母忙于工作,不少宝宝两岁多就会被送到幼儿园。想要成功避免宝宝入园焦虑,帮助宝宝做好入园前的身心适应,父母需要提前完成充分准备工作,让宝宝轻松快乐入园。
1、和宝宝讲讲幼儿园
临上幼儿园前的一个月,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你下个月也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其他小朋友和你一起玩,有好玩的玩具,还有老师教你们做游戏。妈妈每天送你去,到下班时,再把你接回来。”提前告诉宝宝这些,让他们明白上幼儿园是一件高兴事,而不是爸爸妈妈将他们放在一个地方不管了。父母切忌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宝宝,当然也不要过分夸奖幼儿园,否则宝宝易因落差感到失落,适得其反。
2、带宝宝熟悉幼儿园
在熟悉的环境中,宝宝会逐渐消除恐惧感。父母可以在周末带着宝宝去幼儿园看看。在去的路上,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讨论周围的环境。走到幼儿园外,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看看。有些幼儿园允许参观,院子里一般是大型体育设施,妈妈可以陪着宝宝玩一会儿,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好感。。如果能参观室内最为理想,父母可以领着宝宝到处参观,比如洗手池、卧室、游戏室等等,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熟悉度。
3、陪宝宝参与幼儿园迎新活动
为了帮助宝宝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许多幼儿园都会举行一些迎新活动。这时候,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尽量和宝宝一起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还要鼓励宝宝大胆参加游戏,与老师、或是将要同班的孩子多交流、玩耍,认识老师和更多的小伙伴,帮助宝宝消除陌生感,有效避免因此带来的焦虑。
4、与宝宝一起准备入园物品
父母在忙于为孩子准备各种入园物品时,不妨让宝宝也参与。这样能加强宝宝入园的心理期盼,对自己快要上幼儿园感到自豪和兴奋。同时也让宝宝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参与决定自己的一些事情,有利提高其独立性。当然,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更清楚、更熟识自己上幼儿园要用的各种物品。
5、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必要的物品准备,父母更要培养宝宝独立进餐,用杯子喝水,自己洗手,穿脱衣服、鞋袜等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中建立必要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要让宝宝在家中随心所欲、毫无规则意识,否则很容易在入园后面对幼儿园各项要求无所适,从而加重内心的焦虑和无措。
6、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愿望
宝宝在家时,仅仅一个表情或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自己的需要。但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难以被老师或同伴理解,以至宝宝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父母要告诉宝宝在幼儿园有什么需求要主动跟老师说。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尽量清楚、礼貌、发音准确,不要用叠音字,帮助宝宝建立正确交流习惯。
7、清楚告诉宝宝上幼儿园的接送时间
这主要是为了消除、减低孩子的焦虑心理。对于要上全托幼儿园的孩子,这点更重要。父母要让宝宝清楚,在家过几天,在幼儿园过几天,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会接自己回家。在全托幼儿园里,对宝宝来说,晚上是最难熬的。父母可以告诉宝宝,在幼儿园睡几个晚上就能回家了。这样一天天地数,宝宝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对消除其焦虑心情很有帮助。

始终需要的三大心理坚持
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宝宝都疼爱有加,在宝宝各种令人揪心的入园焦虑表现面前,很容易就范而影响“入园大计”。以下三大心理坚持,各位父母需要时刻恪守,轻易不可动摇。
首先,每位爸爸妈妈都要明白刚开始时,没有特殊情况,宝宝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一定要坚持送宝宝每天准时入园。千万不要看到宝宝正常哭闹而怀疑哪里出现问题,更不能怕宝宝情绪不好而不把他们送回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宝宝觉得哭闹有用,为了和家长争取不去幼儿园,哭闹得更厉害,这会让宝宝的入园焦虑被无限放大。
第二,父母一定不要在去幼儿园这件事情上对宝宝撒谎。父母连哄带骗地把宝宝骗回幼儿园,是最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宝宝对家长的信任,甚至让宝宝开始怀疑家长对于自己的感情,反而会加重他们去幼儿园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家长也是在教宝宝撒谎,长期来讲,十分有害。
最后,“要坚持把宝宝送幼儿园!”应该是一家人的一致口号,应得到家人的一致认同,并一起努力坚持去做到。千万就不要在宝宝面前争执这一问题。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立场不坚定,有些宝宝会因大人意见不一加重对走进幼儿园的恐惧和焦虑,而聪明的宝宝就知道了要向谁去求救。这样不但会造成宝宝送园障碍,也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
避免误入歧途加重入园焦虑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父母的心跟着揪起来,提到宝宝的入园焦虑,妈妈们都能说出个一二。可是,往往被父母们忽略的是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误区,不经意之间把内心的不安“泄露”给宝宝,让宝宝入园的焦虑状况雪上加霜。
误区1:千叮万嘱担心老师照顾不周
父母对老师不放心,才会左交待右嘱咐。给宝宝的感觉是爸爸妈妈迫不得已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肯定不如妈妈照顾自己照顾得好,所以宝宝非常容易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心理,加重焦虑情绪,甚至不愿意在幼儿园多呆一会儿。所以父母需要表现出自身对幼儿园的热爱和信任,多和宝宝讨论幼儿园发生的趣事,积极消除宝宝的入园不安。
误区2:担心宝宝没人管躲在门口偷看
宝宝会根据父母的某些行为来判断幼儿园的安全性。如果父母对宝宝入园是否适应存有忧虑,那么宝宝自己对入园也会忧心忡忡。父母躲在门口偷偷观察的行为,是对宝宝和老师不放心的表现,宝宝发现后肯定会觉得委屈。所以,父母把宝宝交到老师手上后,应该愉快地和他们道别,然后更快离开,别把自己的不安传递给孩子。
误区3:心太软怕影响宝宝情绪
有些宝宝从小体弱,尤其在初入园时,家长非常容易因此心软。其实幼儿园会设置适宜的环境和过渡环节,来让宝宝感受幼儿园的温暖和舒适,也会根据年龄段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游戏活动等。父母如果担心宝宝身体弱小或病后护理问题,可以建议老师多留意一下,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撒娇而放弃入园坚持,功亏一篑。
误区4:怕宝宝受委屈强出头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受欺负,帮助孩子出头,这很可能会让宝宝不合理的欲望得到强化。在幼儿园,宝宝可以在与同伴争执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如何和他人友好交往。所以妈妈应该和老师配合,鼓励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当孩子真正融洽的融入集体,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消除入园产生的心理焦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