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运动,别晕动
2016/10/3 健康女性

     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徜徉在无际的大海上,翱翔在辽阔的蓝天里,一切看似正常,耳朵却切换至红色警告。耳道深处有一系列微小、充满液体的空腔,医学上称作半规管。半规管里长着很多纤毛,纤毛下面通过神经连接大脑。我们的脑袋一晃,纤毛就像水草一样随之摇动,并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身体在运动中。

    

     当你在奔跑或散步的时候,耳朵传递的信息与眼睛告诉你的相一致。可是一旦坐上交通工具,事情就乱套了。耳朵大喊:“移动!”眼睛嚷嚷:“静止!”这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例如机舱、坐在后排看的书)是固定不动的。

     面对杂乱而矛盾的感官信号,大脑直呼“我晕!”尤其是位于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受到干扰,从而刺激了附近叫做呕吐中枢的神经元。

     呕吐中枢与消化道直接相连。于是你感到恶心想吐,可能还会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现象。

     一旦有了想吐的感觉,没有立竿见影的妙招。注视地平线,让自己感觉在移动,有助于保持运动传感器同步,维持视觉与听觉双向信息的平衡。如果看不见地平线,将座位向后放低,闭上眼睛,切断视觉信号(如果坐船,又睡不着,不要去到甲板下面,否则你的耳朵感受到更加强烈的运动,眼睛却只能看见呆呆不动的墙),若能与周公下棋,那就再好不过了,睡觉是最简单、最省钱的抗晕方法。

    

     有专家认为,耳—眼理论不够准确,晕动症是由于身体抵抗不由自主的运动(换句话说,你向前冲,却不是靠双腿)而引起的。不管哪种情况,据调查,女性发生晕动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此外,偏头痛患者也容易有晕动症的困扰。

     如果是坐车旅行,不妨自告奋勇当司机。手握方向盘,让你有更多控制感,眼睛接收到更多移动的信号。放下车窗透透气,新鲜空气也能减少恶心感。

     出发前做好功课,购买非处方的晕车药,在乘车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便乘车时药物达有效浓度。还可以用拇指压迫内关穴3至5分钟。虽然原理尚不明确,但生姜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