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走多少路才能做自己?
2016/6/4 互联网的一些事

阿不是一个90后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就带着青春与梦想加入了阿里巴巴。1年后,工作内容的乏味带走了当初的激情,阿不发现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又无力改变,离职便就顺理成章。
作者:Kevin,分子集创始人
本文作者已授权『互联网的一些事』,转载请联系作者。
前些天和一个刚刚提交离职申请的90后小朋友(我们就叫他“阿不”吧)聊他离职的事情,离职的理由颇具代表性。
阿不是一个90后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就带着青春与梦想加入了阿里巴巴。1年后,工作内容的乏味带走了当初的激情,阿不发现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又无力改变,离职便就顺理成章。
问:离职后,你有什么打算呢?
我想去骑行,到西藏,去感受行走的力量。我特别羡慕那些自由职业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都特别精彩。然后,我就尝试往运营和策划方向转,这是我真正喜欢的。
问:运营和策划方面的项目,你接触过吗?你看过这方面的书吗?
无声……
做自己、行走、转型,多经典的离职关键词。选择没有对错,却有高下。
做自己,这是一份堪称奢侈品级的礼物,它与个人的实力如影随行。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和当下能做的事情这两个圆圈的交集越大,则越有机会去做自己。如果交集小,那说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梦想,还需要假以时日提升实力。
每一份工作都是提升实力的练习场,哪怕是做一颗螺丝钉。
那也应当是经得起敲打的那一颗。阿不说自己在加入公司的前半年感受到飞速的成长,还常常给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工作上的想法和收获,可是现在,发现自己渐渐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了,仅仅是出于责任把工作做好。其实,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有自己喜欢的部分,也会有自己不喜欢的部分,时间长了工作内容的缺少变化都会令人产生厌倦的情绪。然而,实力的提升恰恰在此时因每个人选择的不同而区别开来。若此时在这个岗位上并没有积累下过硬的专业技能而简单选择离职来解决现有工作的困境,往往会不如人意。
新的东家之所以选择你,也往往是看中你过往的工作经验,所以你并不会在职业轨道上有全新的变化。
到了新的东家,无论是业务、人际关系、公司文化都是需要花时间去适应的。之前对工作由新鲜到平淡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样会到来。而有的人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时,则选择了聪明的“熬”法。为自己制造工作中自嗨的机会。主动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多承担一点,或者做更难的事情,这些行为或者与kpi无关,但是确实会带给自己更多的本职工作范围外的视角。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工作不再那么枯燥,能力也在实践中得以提升,自己也无形给同事形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形象。下次机会来临时,你或许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职场是积累的人脉的好地方,团队是我们职场的家,但我们也要学会给予,你的口碑就是从这里开始传播。
阿不说现在团队也让自己感受不到力量。我想说诚实的面对自己,不要把别的当借口。身在职场,玻璃心打动不了别人打碎的是自己;非黑即白的道德标准绑架不了别人,耽误的是自己。所以,若是有幸遇到一个懂得分享、互相帮助、能力都很强的团队,那就提醒自己好好珍惜,别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把团队的功劳往自己身上贴金。若是遇到合力和能力不足的团队,也别散播负能量,努力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若是真遇上了职场垃圾人了,那也别怕,用工作成绩给予用力的回击。请相信,职场上并没有那么多劣币驱良币的事情。
工作时间之外的学习决定你实力提升的速度。
阿不说每天上班都差不多十几个小时,朋友圈子好小,自己都没有时间学习别的东西。若是真心要做的事情,什么困难也是阻挡不了你的。如今伪知识泛滥的时代,千万别把关注了几个大v、听了几个讲座,当作自己在积极学习。学习是围绕你感兴趣的领域,做深度和体系化的研究、对比。若是连相关领域几本有代表性的书都不曾看过,仅仅copy 甲乙丙丁都能说的词儿,真是会应了那句话“你只是书读得不多,而想的多”。时间挤挤总是会有的,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时间长了,坚持下来,你就会感受自己的沉淀。另外,有意识的结交一些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朋友,他们会是你成长路上的老师。相信吸引力法则,你所遇到的,都是你心里曾经默默许下的愿。
Logo是用来热爱的,而不是用来虚荣装逼的。
如果我们有幸加入了BAT这类知名的大公司,给自己一个小小的肯定后就忘掉这事儿吧。加入一家知名的公司,给我们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职业履历的含金量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些分量,我们也能源源不断的从公司在市场上的业务领先地位中吸取到最前沿的资讯和得到实践学习的机会。但这样的公司通常也是分工极其细致的,我们也容易沦为劳动密集型科技公司体系下的“工蚁”,每天繁忙,而视线狭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觉知,能力在哪一个层面——what、 how、why?常常看到一些人,把见过当做过,错误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导致从大公司跳槽后落地不顺。莫负公司好时光,虽然大多数人在被公司流程化后,从事的具体工作是落地到what的层面,但是我们一定要多费点心力,把脑力放开用,想清楚背后的逻辑、体系化的东西,我们的成长要更丰富得多。
关于行走,它更像一种思考人生的仪式。
我想对阿不说,如果真的是决定了,那就去做吧,不要让天天的思考折磨了心智。左右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对自己最严重的内耗,just do it.做自己本就是每个人生命中早晚要面对的课题,行走、工作都是一场接纳自己的修行,勇敢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最看得清楚自己的美好与丑陋。努力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长是一次次作茧自缚,而又破茧成蝶的努力。痛并快乐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移步文末留言评论,你的评论可以一针见血!
END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互联网的一些事
微信号:imyixieshi
回复关键词,看更多优质文章:
回复告别书,看《又一家电商平台倒闭,创始人写了一封5000字的告别书,字字血泪!》
回复 内部兵法,看《腾讯内部兵法:做产品和运营必须深参这5大人性弱点》
回复泰国广告,看《泰国,一个广告拍的比电影还牛逼的国家!》
回复 好标题,看《10W+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好标题!》
回复人力资源,看《深度揭秘阿里巴巴人力资源体系:牛逼的团队是如何建立的?》
回复现状,看《【深扒】2016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
回复年薪150万,看《一篇价值百万的文章:22岁的我为什么辞去了年薪150万的工作(深思)》
回复何去何从,看《实体经济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互联网的一些事】
微信号:imyixieshi
官网:yixieshi.com| 千人粉丝QQ群:182951325
商务合作 QQ:5214617| 微信:hao60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互联网的一些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