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长时间用耳机可造成永久性损伤
2016/9/28 健康知识

新闻回顾
今年年初,各大电视台曾报道过“一名18岁男孩因长期用耳机听音乐,被诊断为‘噪声性听力损害’”的新闻。
(新闻视频)
噪声性听力损伤就如其名,因长期接触噪声导致听力受损,而且这个受损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就无法恢复……严重的可以导致噪声性耳聋。是的,你没看错,会耳聋!!

如视频所示,欧盟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每天以超过89分贝听音乐60分钟,连续五年,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89分贝究竟有多大声?我们先来看看一份分贝类比表:

对于MP3等电子产品,最高音量时可以达到110分贝,而很多人当处身于比较吵杂的环境时,为了更好地听清楚音乐,往往会把音量调得很大,而且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殊不知耳朵很受伤。
So
那些跟爸妈吵架一言不合就把耳机调到最大声的孩砸要谨慎了
那些喜欢游走于各大迪厅、KTV、演唱会的少年们要谨慎了
那些一上地铁公交就把耳机往耳朵里塞的青年们要谨慎了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
研究证明,噪声性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 赫兹(高频),这一频率的声音我们比较少听到,所以这部分的听力损失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
随着噪声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会出现下降,最终才会导致“噪声性耳聋”。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但这可不是俗话,是有科学证明的,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戴上耳机听音乐,如果声音开得太大,不仅易使听力下降, 还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噪音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发现若把音乐声音调大,脑细胞会受到损伤。若长时间听分贝较高的声音,大脑内的维生素A衍生物——维甲酸便会遭到破坏。如此一来,大脑生长会因此变慢,中枢神经也会受损。
进行此次研究的托马斯博士称,维甲酸还与人的记忆力密切相关,如果遭到破坏,人们的记忆力也会随之下降。
然而你以为听力受损就只有以上那些伤害?
实在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如果听觉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只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
甚至还有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
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可见,听力受损,要面临的不仅是变聋变傻的风险,而且还是一个身心俱损又聋又傻的风险!!!

小编也很喜欢用耳机听音乐的说(此时此刻正在一边听,一边码文),那么,为了不让我们走上这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我们该如果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其实,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声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声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的元凶。
认识到这一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可以避免噪声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
1减少接触
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 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 分贝;
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
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
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工作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3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不要用耳机
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声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
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因为枕头很可能成为“帮凶”——把耳塞塞得更紧,耳塞所传递的声音对鼓膜的冲击力会增加;而且,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此外,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高危人群(听力已受损)定期做听力检查。
今日互动话题
你平时带耳机吗?
小编表示天天上下班就把耳机往耳朵里塞呢(>?<)
在评论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吧
编辑:谭靖雯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点这里
投稿、合作、调戏家医君,请戳我
啤酒炸鸡、泡菜、大酱汤……健康吗?
手脚冰凉?经痛?这是空调惹的祸吗?
想当男神?先要选好这个东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知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