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常保健穴位】长灸足三里的好处
2015/9/9 颐艾尚科技艾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养生保健要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艾灸对人体机能的调整具有整体性,通过艾灸“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该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足三里”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
“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由于该穴具有强壮作用,因此,从古至今养生家都把足三里穴定为强身保健穴. 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足三里”穴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中医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常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各系统都有调理气血之功,扶正培元,平衡阴阳,祛邪防病,可使元气不衰,延年益寿。
历代医学典籍对足三里穴都十分重视,《灵枢》曰:“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千金翼》认为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胀…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脚气”。
《针灸聚英》又云其“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水气盅毒…目不明,产妇血晕,不省人事”。华佗则用足三里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秦承祖云其“诸病皆治”。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以外,若不灸三里,会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灸法中诀指南》:“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三五壮,可逆。”《针灸大成》云:“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日本古人有“莫与未灸足三里的人同行”一说,”中国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而《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指在足三里穴行化脓灸的意思。更有《江间式心锻炼法》指出:“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虽然夸大其词,但问及民间许多百岁老人养生之法,皆云灸足三里。由此可见足三里穴确为祛病保健之要穴。
一、足三里的定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如何找“足三里”呢?有两种简便的取穴方法:
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即是该穴。
其二,伸足取之,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拇指沿胫骨外侧缘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拇指尖处即为该穴。
二、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灸的方法很多,但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养生保健之效,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日本古人有“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说。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艾灸足三里之法获得健康长寿,关键的关键是要亲身实践,持之以恒,方能凑效。
艾灸足三里穴,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颐艾尚科技艾灸启动,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
有经验着也可以行化脓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待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后再灸。但在行化脓灸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此法笔者多次试验效果确实很好。另外就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用质量比较好的艾条,因为劣质的艾条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伤害经络,艾条我建议大家用“香怡艾条”吧,他们家的艾条质量不错,不掺假不虚标艾绒比例,比单桂敏家的艾条好很多,但是却很实惠,大家可以去某宝找一下店、铺就能找到了,因为他们家口碑不错,很多商家模仿他们家标题,所以选择的时候注意一些。
由于艾灸是通过温热作用于经络穴位而冶疗疾病,所以艾灸最适用于寒症、虚症及慢性虚弱性疾病。对实症、热症及阴虚发热者不宜使用艾灸,过饥过饱、醉酒时也应忌灸。

颐艾尚科技艾灸微信号:yiaishang1314 (←长按复制)

艾灸疗法、艾灸手法、艾灸宜忌
全力打造健康行业科技艾灸第一品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颐艾尚科技艾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