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保健养生功效显著,常年艾灸可长寿
2015/9/11 颐艾尚科技艾灸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时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颐艾尚科技艾灸,启动后。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相统一。"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法在我国出现的时代在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即重视针灸。《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重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即是。

     1、关元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颐艾尚科技艾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下列情况不宜取灸法

     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在家艾灸注意这些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对传统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5μm附近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其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传统艾条黄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也有很大差异。结果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看,替代物灸尚不能替代传统艾灸。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颐艾尚科技艾灸微信号:yiaishang1314 (←长按复制)

    

     艾灸疗法、艾灸手法、艾灸宜忌

     全力打造健康行业科技艾灸第一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颐艾尚科技艾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