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艾灸】秋分艾灸 地门闭合,补益肺气
2015/9/22 颐艾尚科技艾灸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是秋季90天的中点。秋分后,阴气渐长,阳气渐收,阴虚的人,尤其是肺阴虚的人,阴虚的情况会很明显,表现为咳嗽、咽干、面部发红、低热、乏力、手心足心热,甚至咳血。秋分艾灸可以起到滋阴的作用。
那么秋分节气,可以艾灸取穴:曲池穴、大椎穴、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肠胃功能减弱者加灸中脘穴
灸曲池穴
曲池穴:屈曲肘关节,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取穴时,将手掌抵住胸口弯曲手肘时,手肘关节会产生横纹,横纹外侧凹陷处与拇指侧端的交接点就是曲池穴,压迫此处会感觉疼痛,左右各一。
灸大椎穴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神阙穴: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灸天枢穴
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左右各一穴。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灸中脘穴
中脘穴: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秋分养生: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颐艾尚科技艾灸微信号:yiaishang1314 (←长按复制)

艾灸疗法、艾灸手法、艾灸宜忌
全力打造健康行业科技艾灸第一品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颐艾尚科技艾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