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保健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艾灸水分
2015/10/5 颐艾尚科技艾灸

    

    


     【出处】《针灸甲乙经》:“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所发。

     【别名】分水,中管,中守。

     【经脉】任脉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处取穴。

     【主治】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鸣,肠胃虚胀,反胃,泄泻,水肿,小儿囟陷,腰脊强急等。

     【名解】

     (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2)中守。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故名中守。

     (3)中管。中,中间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配穴举例】水分配气海,主治气滞水肿;水分配三阴交、脾俞,主治脾虚水肿;水分配阴交、足三里,主治鼓胀。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肾炎,肝硬化腹水,胃炎,胃下垂、膀胱炎等症的治疗。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功能作用】分流水湿,健脾利水,通调水道。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颐艾尚科技艾灸微信号:yiaishang1314 (←长按复制)

    

     艾灸疗法、艾灸手法、艾灸宜忌

     全力打造健康行业科技艾灸第一品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颐艾尚科技艾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