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宝宝打疫苗,一定要知道这些!
2016/7/15 优服健康

     (视频来源:疫苗小豆苗)

     2016年7月,《中国家长疫苗接种态度及行为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山东“毒疫苗”事件后,4月接种针次环比3月下降了15.59%,第二类疫苗环比下降31.89%,最高地区第二类疫苗环比下降达40%。

     “毒疫苗”事件现在提起,广大家长们还心有余悸,为了孩子的健康,宝爸宝妈们得懂点疫苗相关的知识。

     疫苗分类

     第一类疫苗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主要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

    

     第二类疫苗

     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常用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此外,根据技术特点,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和新型疫苗(以基因疫苗为主)。

     接种疫苗

     宝宝从出生就要根据国家计划免疫的要求,定期接种多种预防疾病的疫苗。我国目前实行的计划免疫包括宝宝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前者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也就是说母亲若患有乙肝,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宝宝被传染;后者预防结核。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跟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环境相对洁净,上幼儿园后,跟外界就有了密切接触,因此被传染上一些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育儿专家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给宝宝接种预防水痘、甲肝等疾病的疫苗。

    

     接种疫苗需注意

     宝爸宝妈们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要注意:全程的冷链才能保证疫苗稳定性和抗原性。因为疫苗含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它可供免疫系统识别的特征(抗原性),同时又破坏了它们的杀伤力。

    

     接种疫苗的禁忌

     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

     有以下情况的宝宝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宝宝不宜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宝宝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宜接种;

     4.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接种;

     5.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宝宝不宜接种;

     6.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宝宝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7.如果宝宝每天大便次数超过四次,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免疫球蛋白的宝宝,六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此外,家长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

     接种后的不适反应

     如果宝宝在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但很快就消退,这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而这些症状如果加重,最好尽快到医院治疗。

     另外有些宝宝会对一些疫苗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长疹子、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那么在接种含有引起过敏成分的疫苗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再接种相同疫苗。如果一定要注射,必须把宝宝的过敏情况反映给医生,由医生准备好抢救措施后再接种。

     优小护特别提醒:

    

    

     优服有偿征稿

     正在进行中......

     (请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优服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