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T业“造王者”预言:苹果可能输掉“人工智能”大战
2016/6/5 长江商业评论

随着全球手机销量的持续下滑,苹果公司也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业务的投入。苹果在人工智能这场科技战役中,能否取胜?日前,美国科技新闻界最具影响力的“莫博士(Walt Mossberg)”撰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苹果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三大绊脚石阻碍苹果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
关于莫博士:
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俗称“莫博士”),《华尔街日报》著名专栏作家,从事科技评论已有 20 余年历史,在美国有“IT业第一专栏作家”之称,被公认为是美国科技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的评测报告有时可以显著影响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改变一家公司的股价走势。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将莫斯伯格称为“造王者”,就是形容他的权力之大。
在15年前,后PC时代的电子设备开始步入成熟期,这些设备将硬件与软件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那一刻,苹果首当其冲,处于了领先地位。苹果公司专注于硬件与软件产品的细节和创新以及加大投资的意愿让其获得了处于领先优势所需的条件。利用自身优势,苹果接连推出了多款几乎引发业界变革的产品,如iPod、iPhone、iPad和MacBook Air等等。
如今,iPod时代早已成过去,其他几款产品对于市场而言也都处于饱和状态,或准饱和状态,有些产品的销量增速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有所下滑。
而事实上,科技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人工智能”战役。当下,“人工智能”已触及到了诸多电子设备。
面临着亚马逊Echo的成功、Facebook的全新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的确立以及谷歌年度开发者大会的顺利召开的严峻局面,科技界似乎已经将重点转向了人工智能与前瞻性的助手等方面。从人工智能业务方面看,苹果公司已经取得过一些成绩,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会在未来面临更多的挑战。
将于6月13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WWDC(年度世界开发者大会)会是苹果公司展现自身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谷歌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年度开发者大会,成功将人工智能推向世人。

苹果公司若要发布它的新版软件平台,会如何宣讲,我不得而知。以往常经历看,它或许会让人眼前一亮。
谷歌和Facebook声称它们的语音控制助手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像它们预期的那样出色。单凭一家之言,恐怕有失公平。毕竟谷歌的控制助手没有引起业界轰动,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才刚刚起步。微软在聊天机器人方面也遭遇了种族歧视主义者的威胁,而亚马逊在这方面的发展也是有限的。
虽然苹果公司在很早就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语音控制助手,但仍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发展过程。Siri早在iPhone 5推出时就已经配置于机器内,曾有媒体报道,苹果还将它推广到Mac中。
我之所以对苹果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存疑,主要原因有三点:
1、苹果基于云服务的历史,比较弱且不连贯。
2、Siri的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3、受制于隐私问题,苹果难以获取更多的精准数据,缺乏搜索服务和社交网络,让它欠缺个性化的人工智能能力。
苹果与云服务:并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重要性日渐加强,苹果进一步改善它的设备,有时候结果令人满意,但有时也令人大失所望。
目前,苹果在将联系人与日历等项目与设备同步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仍可满足用户在iTunes中购买的歌曲同步到多个设备的需求。苹果在iMessage与FaceTime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而固定了一大批用户。苹果最大的动作,唯2011年推出的人工智能语音控制Siri莫属。
然而,苹果公司在其在线服务的范围和可靠性上也获得了普遍的声誉。

基于MobileMe的云服务套件是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与此同时,Ping社交音乐网络也以失败而告终。在2012年推出的基于云服务和数据的苹果地图也并未成功,业内普遍认为它弱于谷歌地图。
苹果iTunes Match与iCloud Photo Library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苹果音乐本应成为苹果数字音乐的一大业务,却让用户难以操作。最近,苹果依然拒绝向用户提供一个像Google Drive、Dropbox或微软OneDrive那样的简单操作的云虚拟硬盘。我怀疑,多数用户会放弃苹果iCloud Drive。
Siri:你什么时候会变聪明?
也许,最令人失望的苹果云服务,当属Siri。在被苹果收购之前,Siri是一个很有希望成为功能强大并备受欢迎的数字助手,尽管它之前是被一个初创公司打造出来的。
在被收购后,Siri的智慧脚步就变得缓慢,苹果只让它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天气、比赛得分、电影以及餐厅列表等,或者只是语音操控功能。大失所望的Siri之父离开苹果,自立门户打造全新人工智能助手“Viv”。
Siri经常出错,对用户经常答非所问,或者无法准确描述,甚至弄巧成拙,给用户展示网页搜索。

去年,Siri有了一个新的“Proactive”功能,目的是为与Google Now竞争。Proactive可以记忆用户播放的音乐,建议用户将其收入电子邮件,识别电子邮件中的电话号码。但这并非是业内有意打造的重要语音助手。
比谷歌语音助手欠缺的是,Siri无法记住用户试图提出后续问题时所表达的内容。现在,我很期待苹果在WWDC上展示新版Siri,甚至还会将它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据媒体报道,苹果正在开发一款Siri支持的家用音箱。
如果苹果真的做这些事情,我会把Siri看作是高科技领域中最浪费的产品。
隐私保护的抉择
如果一家公司了解你的很多,你有理由担心它侵犯了你的隐私。但如果公司对你知之甚少,你也有理由质疑它能否在产品中建立起高度有用的人工智能。
谷歌和Facebook都了解或可以推断大量用户信息,比如你最喜欢的电影,你的年龄和家庭成员数量,你的工作和爱好。但出于对保护隐私的执着,苹果声称无法访问用户的云信息,它已经对FBI采取加密措施。
在去年的WWDC上,苹果在展示Proactive时宣布它不需要云数据就能让Siri更聪明,只需要利用手机本地信息来实现,前提是用户同意。

也许是这样的。但我怀疑,苹果能够利用手机本地信息来自定义聊天机器人或复杂的Siri请求。我的大部分音乐、照片和电子邮件都不会储存在本地。所以,这让苹果难以提取数据。
如果我要求谷歌或Facebook向我推荐我喜欢的餐厅,只需要说“Milwaukee”,而不需要提供其他信息,谷歌可能知道我的口味和在其他城市就餐的价位。Facebook可能通过我点赞的帖子或好友发布的帖子中筛选出结果。苹果却没有类似的数据来利用。
总结
我希望苹果可以在这场人工智能战役中取得胜利,因为更多的竞争才能让用户获益。但我依然存疑。所以,我会在之后密切关注苹果公司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消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END-
本文由凤凰T3+通讯社(微信号:T3plus)编辑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长江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