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过百年轮回,只为与你一见如故
2016/6/17 古典书城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西子湖畔,孤山南麓,一座白墙黛瓦的园林,在这里静静矗立了一百多年。
这里便是杭州“三西”之一——西泠印社,一个既有风景,又有人文,文化人不能不去的地方。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 ”,西泠印社因地邻西湖西泠桥而名,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


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泠,则是一座人文奇岛。
清末的中国,西学的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1904年,为弘扬和发展国粹,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四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发起创建了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于山水园林中又透出浓重的金石之气。
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的建筑,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总面积7000多平米。建筑内均挂匾披联,摩崖石刻星罗棋布,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有“浙东第一石”之称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国家一级文物,1921年印社同仁募赎
以印为主,兼及书画,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107件国家一级文物,对学术团体而言,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


西泠印社精英云集,诗书画印人才俱全,中国文人的诗意情怀在这里一代代流传。
成立至今,西泠印社共有7位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以及现任社长饶宗颐,无一不是公认的大师,个个泰斗的学识。
李叔同、丰子恺、黄宾虹、马一浮、沈尹默、商承祚、傅抱石、潘天寿……这些近现代史上精研文史、雅擅丹青的大家,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西泠社员。


最令人称道的,要属社长的选举:在印社成立的113年历史中,社长空缺的时间竟累计长达60年。
西泠的社长,必须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标杆人物,他需要同时具备学术能力、人格魅力与社会影响力,这也是西泠不同于一般印社的自我定位,追求以印学为出发点而介入社会大文化。


作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更是坚守着传承、普及和推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金石篆刻与书画艺术的创作研习、文物收藏与研究、编辑出版、举办作品评展、对外文化交流……西泠印社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把中国传统的金石文化的种子播向全世界,向世人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经久魅力。
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有些传承,不一定非得身体力行,却需要明白它的份量。有些国粹,也不见得已经过时,也可能只是欠缺一个机会发现它的美。

古典书城——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之美,遇上志同道合的西泠印社,联合推出以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书法、篆刻作品为灵感,精心设计的进德茶具。
一次人和器,茶与水,书法与人生,西泠印社与现代生活的一见如故。



挥毫泼墨“进德”二字,刚健有力,韵味沉厚,毕现大师笔力。


茶具采用宋代流传“半刀泥”刻花工艺,在上等景德镇高岭土塑成,不超过2mm的胎壁上透刻葡萄纹,再施以釉色,可见工匠高超技艺。


经过1340℃高温煅烧而成薄瓷器,轻盈灵动仿佛飘落湖面的花瓣。
灯光映照下,通明淡雅、灵动清晰,品茗之际更多一份赏心悦目之感。



只取清幽不取奢,日日只用,总要顺心遂意。
茶杯印沙先生著名闲章,“江山如此多娇”、“无限风光在险峰”、“烟云供养”、“一日千载”、“愿与梅花共百年”、“知鱼之乐”等,朴拙厚重,自成一格,是为经典之作。



茶盒取安吉竹海的优质竹材制成,坚韧素雅。
盒身采用传统透雕工艺,饰以精美图案,即美观又可做茶盘使用,快速将茶水排出,物尽其用,独具韵味。


更有沙孟海先生《进德》复制书法,选用上等宣纸、进口墨汁,一比一复制,百分百还原。
在品茗同时亦可欣赏佳作,满足每位爱茶之人对美物的追求。
摆上进德茶器,邀上两三知己,竹间煮水、松下品茗,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内心淡淡欢喜而不漂浮。


古典书城 & 美物计 & 西泠印社联合推出
西泠印社进德茶具套装限量发售(100套)
长按二维码,进入商城
立即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古典书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