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之镇定、理气、止痛的穴位--膽穴
2015/9/16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

    

    

    

     定位

     中指背第一節正中央內側、外側五分處各一穴。

     主治

     心驚、小兒夜哭、黃膽病、腿酸脹。

     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至三分或以三稜針扎出血。

     【胆穴】

     穴位:胆一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五分处。

     胆二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五分处。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枝、胆神经、心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心胆经。

     穴位:镇定、理气、止痛。

     主治:小儿夜哭、腹胀、腿酸胀、小腿神经痛、头昏、头痛、黄胆病、惊悸。

     针刺法:胆一穴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

     胆二穴由外向内斜刺二—三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治疗腿胀痛,针下立癒;治疗黄胆病配木黄穴神效。爬山腿酸疼痛可治。

     说明:(一)胆穴主治在董公原著中只列心惊及小儿夜哭,而胡师增列了不少主治内容,将董氏奇穴的要义不藏私的公布了不少资料。

     (二)二角明穴治腰椎,而胆穴可配腕顺一穴治腰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