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 三根手指辨健康
2016/6/2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

点击“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免费关注。中医服务网址:百度搜索:中推医学教育网
请认准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交流=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推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1442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8641667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诊的奥秘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
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在感受过脉搏的各种应指形象后,王天芳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医大夫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不断验证,不断修正,最终建立了脉诊的理论体系,将可以感受的外在脉象与内在病证建立联系,结合望、闻、问等其他方法,共同诊断病情。
切脉为何选手腕
人体头部、四肢、躯干都有动脉分布,可供切脉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中医大夫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手腕部位呢?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王天芳介绍道,“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经过《难经》、《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究其原因,王天芳说,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脉断命运之说不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诊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26386416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关于举办“脉诊速成!六四脉诀、化繁为简,切脉知病、方药即出”研修班的通知
诊《内 经》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篇。《难经》里的81难,前30难说的都是脉诊。足以说明脉诊的学习难度!

难中医脉诊习之者寡,非不愿也,实授者之过,授者亦非愿,欲授而不知,奈何!易
六四脉诀完美的解决了脉诊难学!难用的弊端!

六四脉诀是指左手寸、关、尺,右手寸、关、尺,两手共六部脉。每部脉按浮、沉、迟、数四种脉象进行阐述!
肝经沉脉歌诀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六四脉决的脉象均由歌诀表示,化繁为简,便于记忆。能让学习者在短短的五天之内掌握脉诊并恰当的选方遣药,并能应用于临床!得心应手。真可谓一决在手,妙行天下!

本套脉决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张文义老师在50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临床用之无不灵验。也是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书籍精华的临床浓缩。
六脉
心脉、肝脉、肾脉、肺脉、脾脉、命门脉、而每种脉又可分为四种脉象,每一种脉象特点都对应一种主病,以及施治的方药。
浮脉歌诀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寒风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沉脉歌诀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心经浮脉歌诀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六四脉决不仅仅是诊断,标题还说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所以还要学习:中药炮制、蜜丸制作、软膏配置!要在五天的学习中真正的做到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脉诊是“上工”的起步,无论健康人还是患者,其脉象总是相当准确地反映人体内外、脏腑、经络的实际状况的,因此,中医脉学和脉诊的理论和实践,是万万不能弃置不学、不理、不用的。
有志学习脉诊的广大从医者可参加中推举办的六四脉决培训!五天做到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时间:2016年6月11日—6月16日(11日报到)北京
费用:3800元
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1、什么叫做六四脉诀?
2、六四脉诀与其他脉诀的区别
3、六四脉诀的优点
4、六四脉诀的特征
5、六四脉诀的诊病要点
6、六四脉诀的注意事项
7、心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8、心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9、心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0、心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1、肝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2、肝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3、肝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4、肝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5、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6、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7、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8、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9、肺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0、肺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1、肺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2、肺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3、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4、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5、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6、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7、命门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8、命门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9、命门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0、命门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1、常用中药的简易炮制方法
32、各种蜜丸的手工自制技术
33、各种常用软膏的配制妙法
34、胃肠病的针刺疗法
35、胃肠病的拔罐疗法
36、胃肠病的放血疗法
37、胃肠病的膏药贴敷疗法
38、胃肠病背部俞穴注射疗法
39、胃肠病的按摩疗法
40、胃肠病的刮痧疗法
41、胃肠病的饮食疗法
42、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43、养胃合剂的制作技术
44、结肠炎口服液的制作技术
授课专家
张文义: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客座教授,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一级针灸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著 名胃肠病、疼痛病、偏瘫康复专家,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发明人。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卫联康复医学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北京中 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培训中心(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教授,河南省郏县四知堂中医院名誉院长、业务院长,河南省鲁山 县博爱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鲁山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
同时,早在1969年-1973年,20多岁的张文义教授就在河南省裴城医院埋线科,专业从事穿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哮喘等病,患者遍及各地,震动全国。又是直肠点滴疗法、平行针埋线疗法、肛门注药疗法、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创始人。
公 开出版医学专著17部。主编《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 《疼痛病临床指南》、《内病外治临床指南》、《八字针法临床指南》、《中医诊法大成》、《胃肠病临床指南》9部。主审《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 要》、《养生秘诀》3部。作为副主编参编5部,均由国家中央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获得地级中医二等科技成果奖两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8篇, 均为第一名。以上成绩,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鲁山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对其成就作了特别报道。主要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人 才库(名医卷)》、《中国民间名医大全》、《鲁山年鉴》等多部书中。2003年《中国红十字报》以“中华名医”称号向全国报道。18年来,在北京共培训在 职医务人员28000余人,学员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韩国、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招生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以下为中推6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1442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