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养脾胃,秋冬少受罪,祛湿的9个要点,做好这些病气全扫光!
2016/8/3 仁康棠

    

    点击“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王辉 免费关注。服务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教育网

     中推医学交流=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推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 1442 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 864 1667

     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补脾,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脾补脾呢?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早晨喝薏米粥

     具体做法:“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盐,不加任何东西,把粥吃光即可。”

     2喝“四宝粥”

     四宝有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四样东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即可。也可以先把这四样东西一起煮熟,然后放在料理机中打碎后食用。买不到这四样东西,也可以喝其他东西做的粥。

     3每顿饭吃七成饱

     吃少了补气,吃多了食气。谚语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我们本应该像养生家说得那样,饿了才食。

     不过现在有很多人不知什么时候该吃东西,不是饿了再吃,而是听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听鼻子的,一闻好香就吃;听嘴的,一吃好味就吃;听广告的,一说有好处就吃……

     吃吃吃,一天到晚总想着吃,而且劳动量越来越小,把脾胃都吃坏了。那么什么时候该吃东西呢?我们应该听肚子的,肚子饿了再吃,做到饭前肠鸣,不饿不吃。

     4晚饭少吃

     台湾的著名学者南怀瑾说,僧人是过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罚。我们到没有必要做到过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饭少吃,那天不饿就不吃。

     如此,节约粮食,节约时间,减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

     5捏脊

    

     捏脊就是涅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行走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到两条经络。

     事实上,捏脊的好处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另外,捏脊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

     捏脊的方法特别简单,捏起皮肉,放开,再捏起皮肉,旋即放开,不断重复即可。

     6经常按摩十大补气的穴位

     这十个补气的穴位是: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涌泉穴、关元穴、气海穴、太溪穴、百会穴、肺腧穴、悬钟穴。

     7多吃补气的食物,祛湿的食物,白色的食物

     补气食物有一个共性,就是生长在水中和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

     还有白色的东西多数也有补气的作用。还有那些可以祛湿的食物也多有补脾的作用。这些补气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红薯、香菇、糯米、蜂蜜等。

     8做好脾胃的保护

     脾胃有四怕:

     一怕冷

    

     人们说,中国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说,中国人中,有九个人有胃病,十个胃病患者中有九个是胃寒。所以防止寒凉、寒冷对脾胃的伤害,十分重要。

     二怕湿

     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脾属阴,最容易受湿邪损伤,如果脾为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湿为寒邪,对人危害很大。

     三怕甜

    

     脾怕甜,胃怕凉。甜腻,特别是浓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产生湿气,脾则怕湿,因此甜食要少吃。还有人说,癌细胞最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还是尽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

     四怕撑

     就是不能吃得太饱。此外,适当多运动,多吃素,少忧愁等,都是保护脾胃的不二法门。这两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会逐步好起来。

     9在把食量减下来的同时,再把吃饭的速度慢下来

     这样,虽然你吃的东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东西却没有减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好处很多。

     癌症等慢性病患者,在做好健脾补脾的同时,如果再能够注意早睡觉,睡前泡脚,经常敲胆经等,就能做到气血双补,为您治愈癌症,长期带癌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以上各条,以便为您的健康加分,为您的生命添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26386416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2016现代达摩医术全新升级涵盖古中医六术

     达摩一百零八手法是中医祖传绝学,是利用中医理论、阴阳平衡及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养生、保健调理中的科学性,搏采南北名家之长,吸取达摩易筋经优秀手法而创立的。达摩手法运用拨筋、点穴、正骨,配合砭法、针法、炙法、罐法、跷法、导引法、按跷法等六种内病外治的疗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症、四肢疼痛、脏腑经络、男科妇科保养等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对于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亦有成熟的调理方法。达摩手法最大特点:‘短’‘平’‘快’。

    

     达摩祖师传医法与下至六祖慧能,六祖慧能为了把达摩医术发扬光大,传给了六位俗家弟子:君术、传渡、仁普、意天、德众、君生。

     从此六派各派亲传一名优秀弟子,以此类推传承了十几代,代代弟子相见亲如手足。在1858年清代文宗咸丰八年,六派弟子相聚在京东石门镇(现北京顺义地区),经三年考验将达摩医术传授给了当地的财主石怀仁,从此石怀仁把六派传授的医术称为六君子疗法!

     石怀仁应用达摩医术,在民间为百姓治病救人,手法非常神奇,为了来之不易的医术不失传,就把达摩医术六君子疗法传承了自己的亲外甥李克胜为达摩医术第二代传人! 现今达摩医术第三代传承人为李茂发老师!

     ★

     由于达摩手法传承是代代单传,概不外传,达摩手法的弘扬受到了限制。李茂发老师打破家规,决定把达摩手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公开,公开授课传授达摩医术。让祖国的宝贵遗传发扬光大。李茂发老师不辞辛苦,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全部公开并结合现代医学,为六君子疗法和现代中医填补了新的文化。

     ★2016达摩医术授课内容全面升级

     学习应用中医六术治疗各类疾病

     讲授内容

     (一)、“达摩108中医正骨手法”示范教学,人体所有骨骼相关病症的手法治疗教学,正骨不在有盲区。

     (二)、砭法、针法、炙法、罐法、按跷法、导引法六种疗法配合达摩正骨手法的运用。

     (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人体各部位疼痛病症方案讲解示范。

     (四)、达摩综合疗法之:1、放血疗法讲解示范。2、舌下取栓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讲解示范。

     (五)、男科前列腺疾病及妇科疾病治疗讲解示范,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治疗示范。

     (六)、II型糖尿病的中医综合治疗讲解及示范。

     (七)推拿正骨科室、个体经营店如何管理创收及医患沟通技巧。

     (八)、达摩综合治疗疾病300例具体病症的治疗方法讲解示范。

     达摩医术

     一步错百步歪,五脏六腑都在这挂着那,脊柱歪了,脏腑就不在其位了,正骨后结合六君子疗法,即为:砭、针、灸、罐、按跷、导引。

     1、砭法:是利用砭石治疗的一种方法,是原始人类在没有针、药的时候一点点摸索出来利用石头治疗病痛的一种方法,几千年来仍存留下来,现在大家熟知的刮痧就是砭法的一种,杨奕用砭石足疗治病也是较成功的一种砭法,砭法还有刮、压、划、刺、拍、感、闻、鐹等十五种手法。

     2、针法:就是大家熟知的针灸,利用银针在经络、穴位上刺激。但达摩祖师根据全身主要108穴位,创建了一套达摩108穴位针法。

     3、灸法:就是在针的基础上利用艾条可以驱除寒凉之症。

     4、罐法:竹、水、药、胶等拔罐疗法。

     5、按跷法:主要针对筋骨不在其位所造成的病痛。利用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结合正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通,解决病症。

     达摩108手法即为此种疗法之主要内容。按摩,《内经》中祛病用二跷,踩跷、按跷是最高祛病法。

     北京·每月1号报到2-9号上课

     报名学习:18514425311(微信)

    

     现代达摩医术病例

     1、赵女士28岁,医院诊断颈椎椎管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诊断结果颈椎病综合症,来达摩堂就诊时,患者进卫生间呕吐,自述头晕、头痛、恶心,经李茂发教授用新六君子疗法颈椎五把推,犀牛望月、拉平台等手法调治后,患者说一切症状消失,对李茂发教授赞不绝口。

     2、贾女士49岁,五年前患神经性头痛,经一位老中医针灸半年康复,今年因她丈夫在矿山施工工伤死亡,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旧病复发,经李教授的达摩针法治疗两次头痛痊愈,数月后,病情没有复发,患者特送锦旗表示感谢。

     3、李女士51岁,几个月前发现自己的右胳膊肘关节无法伸直,经李教授的达摩针法治疗,在患者的键侧肘关节尺泽穴常规消毒,用二寸毫针刺入1.8寸行捻转手法,让患者甩患侧胳膊20次,十分钟后起针,一次调直。患者说:真神的手法,不可思议的效果。

     4、张先生52岁,因患感冒、咳嗽、嗓子痛,经李教授的新六君子疗法内病外治,将1-3胸椎矫正复位,开合谷穴、少商、商阳放血,回家喝一大碗热姜汤,盖被子出汗,第二天患者说感冒痊愈。

     5、王先生49岁,自述胃酸、胃胀、胃寒、大便不成形,头晕、打嗝不放屁,经医院诊断浅表性胃炎。经李教授用新六君子疗法治疗,认真做颈椎五把推、野火烧荒、背部拨揉,将混乱错位的骨关节,用分筋错骨的手法矫正复位,再用胃五罐前三针的手法调理一次明显见效。又让患者回家吃大枣、山药、小米粥,让患者平时少坐,适量运动,因久坐伤肉劳于脾,经李教授调治两个疗程痊愈。

     6、王女士32岁,自述痛经,每次月经前三天小腹疼痛,后腰发凉,疼痛难忍不能上班,待月经来后渐渐好转。月经颜色黑紫带有血块。经李教授的新六君子疗法治疗,在十七椎用三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向上平刺过腰阳关,用神灯烤热至小腹有热感。当时有明显的好转效果。第二天患者说月经顺利而下,月经过后让患者连续服用大枣、生姜、红糖水,连续服用直到下次月经来为止。三个月后,王女士电话告诉李教授痛经病痊愈。

     7、田女士35岁,自述每次月经前几天偏头痛,带着眼眶疼痛,待月经来时疼痛消失,经李教授诊断,肝气不疏所致痛经。痛点表现在头维和眼眉骨,这也是痛经的一种表现。在同侧的昆仑穴常规消毒,用二寸毫针直刺1.5寸行泻法,当时解决疼痛,次日月经顺畅而下。让患者月经过后连服大枣、柴胡、红糖水,连续坚持喝道下次月经来为止。患者反应头痛再没复发。

     8、有一次李教授和医友等车谈论医术时,被也在等车的张先生听到,问李教授说,我近几年来性生活非常不好,每次性生活强行勃起,但在三分钟之内缓缓低头无力,二十多天才有一次这样感觉,自称无力的三八大盖。李教授问他干什么工作,他说在某公司当保安有八年了,李教授给他把完脉,告诉他先调换工作再加调治就好了,他问李教授为什么要调换工作?李教授说因你的工作久立伤骨劳于肾,肾气不足而导致阳痿,患者问李教授怎么办,李教授说(1)认真做颈椎五把推、野火烧荒、推胸过腹、金龙盘玉柱(2)拨揉四至五环(3)针刺中极、阴骨、三阴交、太溪、复溜、照海。作用:四大功法不仅调理任督二脉的气血通畅,还能使十二经络通气活血,拨四环五环时宗筋疗法,筋属肝、肝经通畅得以养肝造血功能好,胃经通畅得以养胃消化吸收好,脾经通畅得以养脾运化输送功能好。所以说,胃消化吸收,肝造血藏血,脾将血液及营养输送到全身,使肾脏得血充养,所谓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主干、脉为营、筋为钢、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上述可知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是由父母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的本源,是后天脏腑形成及人体发育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是指肾的功能决定人体的强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肾居下焦为阴中之阴脏,具有封藏、储存精气的作用,肾所藏得后天之精是指五脏六腑之精,它源于后天水谷精微,具有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中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密切相关,先天精气时时激发后天之精,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二者相辅相成、互助互用,共同构成肾中精气。肾所藏之精根据肌体的需要,重新输送至其它脏腑,成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此藏中有泻,泻而又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是与脾输送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有重要关系。所称脾是后天之本之道理,再加上述针灸方法是通肾经补肾气的最好穴位。能使气血通畅,肾脏得以充养后天之精气的作用。

     患者张先生听了李教授所述,认为很有道理,数日后来达摩堂找李教授治疗此病,经李教授调理三天,患者说有明显好转,调理两个疗程,患者说性生活非常好,他妻子爱他如初。

     达摩医术部分病例汇编

     一、感冒:

     1.做颈椎五把推,颈椎仰卧摇正法;

     2.风池沿脊椎两侧直至双侧肾俞刮痧;

     3.手法开肘关节,大拇指腕关节;

     4.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

     5.三棱针耳尖放血。

     二、支气管哮喘

     1.做颈椎五把推,颈椎仰卧摇正法;

     2.分筋错骨法调整胸椎1-8节;

     3.手法开肘关节,摇腕、抖肩,开手指掌关节;

     4.前臂掌面尺泽与太渊连线拍打刮痧,出黑豆为止;

     5.针刺鱼际、孔最、内关、手穴(食指掌关节尺侧)

     6.拔罐肺俞、大椎(血罐)。

     三、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俯卧分筋错骨调整胸椎1-8节;

     3.一指禅点穴拨筋下颊车—上云门穴;

     4.针刺鱼际,少商、商阳(点刺放血);

     5.走罐:下颊车—云门,出痧即可。

     四、肠胃病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

     2.俯卧分筋错骨1-8节;

     3.侧卧曲腿侧扳法,调整10-12胸椎;

     4.一指禅点穴,腹部拨筋;

     5.针刺梁丘、素髎、筋缩、足三里、太冲、手穴上的肠胃点;

     6.胃五罐20分钟;

     7.中药:肠胃1号、2号、3号。

     五、呕吐

     1.颈椎五把推,乳突、风府拨筋;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2-3节;

     3.犀牛望月,调整颈椎6-7节;

     4.俯卧,调整胸椎3-8节;

     5.针刺中魁、梁丘、手穴后头点,止吐穴(大陵穴与内关穴中点)。

     六、呃逆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俯卧调整胸椎3-8节;

     3.针刺:内关、攒竹、手穴(后头点);

     4.河洛手法,按摩膻中穴;

     5.按摩脚横隔膜反射区;

     6.拔罐:天宗、膈腧。

     七、冠心病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仰卧调整胸肋;

     5.肘关节调整;

     6.针刺:内关、郗门、冠心穴(足从解溪下四横指与第二、三跖骨交叉的骨缝之间取穴);

     7.拍打、刮痧,从青灵穴-内关穴;

     8.拔罐:膻中、膈腧。

     八、心律失常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仰卧调整胸椎;

     5.针刺:血罐心俞,内关针刺;

     6.刮痧3-8节胸椎两侧。

     九、习惯性便秘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野火烧荒调整后背;

     3.肚腹点穴一指禅;

     4.侧扳第五节腰椎;

     5.针刺:上巨虚、支沟(外关上一寸处),太冲;

     6.拔罐:大肠俞、天宗、肝俞。

     十、高血压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犀牛望月调整第四节颈椎;

     3.颈椎刮痧到第七胸椎;

     4.针刺:足三里、丰隆、曲池、三阴交、太冲、下髎、人迎、涌泉。

     十一、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野火烧荒推背法;

     3.斜扳胸10--腰2法;

     4.针刺:足三里、太冲、丰隆。

     十二、失眠、多梦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调整2-3节颈椎;

     3.俯卧位调整3-8节胸椎;

     4.斜扳调整胸10-腰2椎;

     5.一指禅拨筋(后头部、颈部、上胸部);

     6.针刺:大陵、神门、睡眠(第二掌骨桡侧)、风池(斜向对侧眼方向进针);

     7.走罐:第一胸椎到第五胸椎。

     十三、头痛

     1.颈椎五把推;

     2.颈椎痛定点复位;

     3.俯卧胸椎3-9定点复位;

     4.后头部一指禅拨筋;

     5.针刺:风府,完上(耳根上缘与枕骨粗隆连线中点下移0.5寸处),中脘穴(前头痛),丘墟穴(偏头痛),太阳穴(血管性偏头痛),山根(双眼内眦连线与督脉经交点)用震颤手法;太冲(偏头痛),至阴(后头痛);手穴头痛点:前、偏、后头点。

     十四、眩晕

     1.颈椎五把推;

     2.颈椎犀牛望月复位整合;

     3.胸椎1-8调整;

     4.胸10-腰2调整;

     5.一指禅点穴拨筋;

     6.针刺:风池、侠溪、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内耳迷路。

     十五、失语(中风)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俯卧胸椎调整3-8节;

     3.斜扳胸椎第10节;

     4.一指禅点穴拨筋;

     5.针刺:太冲、膻中(套罐);

     6.拔罐:天宗、肝俞。

     十六、口舌诸病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旋转复位法;

     3.一指禅拨筋;

     4.俯卧位调整3-8胸椎;

     5.针刺:劳宫穴、佐泉(舌系带根部两侧,金津玉液穴的内下方)、玉枕穴(天柱穴上2.5寸)、丰隆、太冲。

     十七、面瘫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

     3.一指禅拨筋;

     4.俯卧位调整1-8胸椎;

     5.针刺:下关、吊线穴、风池、四关、足三里、丰隆;

     6.火疗。

     十八、三叉神经痛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

     3.一指禅拨筋;

     4.脏腑点穴一指禅拨筋;

     5.针刺:人迎、三间、听宫、鱼腰、四白、承浆。

     十九、牙痛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

     2.俯卧位调整3-8胸椎;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合谷、二间、下关、掌部二、三、四、五指缝共三针,特效。

     二十、耳鸣耳聋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2-3颈椎;

     3.俯卧位调整3-8节胸椎;

     4.一指禅拨筋;

     5.针刺:天牖、风池下穴(风池穴直下约5分)、涌泉、听宫、听会、翳风、中渚、足临泣、太冲、丘墟、侠溪、太溪。

     二十一、鼻炎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

     3.俯卧位调整3-8节胸椎;

     4.一指禅拨筋;

     5.针刺:印堂、神阙、风池、迎香、素髎、人中。

     二十二、坐骨神经痛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

     2.俯卧位调整胸椎;

     3.调整腰椎;

     4.调整骨盆;

     5.一指禅拨筋;

     6.针刺:肩井、丝竹空、气海俞、环跳、通里、后溪、坐骨神经痛点(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委中刺络出血;

     7.走罐胆经、膀胱经。

     二十三、上肢功能障碍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手法复位;

     3.一指禅拨筋;

     4.俯卧位调整3-8节胸椎 ;

     5.针刺:极泉、少商、涌泉、阳陵泉、养老、阴陵泉下0.5寸特效、鱼肩、阳池、后溪。

     6.发泡疗法(肩三罐、肩前-肩髃,肩后-肩贞,肩中-肩髎。

     二十四、大小便失禁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

     2.俯卧位法调整脊椎;

     3.野火烧荒;

     4.一指禅拨筋;

     5.腰椎调整;

     6.针刺:长强、秩边、中级、太溪、照海、足三里、外关、承山。

     二十五、痛风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推心过腹;

     4.俯卧调整法3-8节胸椎,第10胸椎侧扳;

     5.针刺:足三里、阴陵泉、太冲;

     6.大敦点刺放血、内踝放血;

     7.大腿阴陵泉至三阴交刮痧5次;

     8.后背两侧膀胱经刮痧。

     二十六、中风偏瘫、下肢足内翻

     1.颈椎五把推;

     2.一指禅拨筋;

     3.野火烧荒;

     4.点10个免疫穴;

     5.针刺:三阴交、合谷、足三里、丰隆、风池、风府、曲池、脘谷。

     二十七、急慢性胆囊炎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斜扳调整第10节胸椎;

     5.一指禅拨筋;

     6.针刺:胆囊穴(阳陵泉下1寸)、中犊穴、阳陵泉、腓后点。

     二十八、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野火烧荒;

     4.一指禅拨筋;

     5.针刺:足三里、悬钟(绝谷)、合谷、内关、 曲池、三阴交。

     二十九、自汗、盗汗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斜扳第12节胸椎;

     4.针刺:鱼际、阴陵泉、三阴交、合谷、复溜。

     三十、视神经萎缩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犀牛望月;

     4.俯卧调整3-8节胸椎;

     5.斜扳第10节胸椎;

     6.一指禅拨筋;

     7.针刺:臂臑、内睛明、光明、手穴眼点。

     三十一、白内障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俯卧调整3-8节胸椎;

     4.斜扳第10节胸椎;

     5.一指禅拨筋;

     6.针刺:达治穴(风池向外约1厘米,紧贴颅骨后下缘)、睛明、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手穴眼点。

     三十二、颈椎病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

     3.一指禅拨筋;

     4.拔罐:颈三罐;

     5.针刺:悬钟(绝谷)、定喘穴(大椎旁0.5寸)、肩井、阴谷穴、中渚。

     三十三、急性腰扭伤

     1.俯卧调整胸3-12节;

     2.斜扳腰1-5节;

     3.针刺:扭伤穴(曲池下2.5寸、压痛明显处是穴)、后溪、龈交、手背腰2痛点、合阳(腘窝中央下2寸)、腰痛穴(两眉中间上1寸)。

     三十四、膝关节疼痛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髀关、髌下(髌骨下缘中点、髌骨与膝关节之间)、手三里、曲池、阳陵泉透阴陵泉、血海、风市、手穴膝痛点。

     三十五、膝关节上楼痛

     1.颈椎五把推;

     2.风门点穴拨筋;

     3.针刺:然谷、水泉;

     4.点刺放血:至阴放血。

     三十六、膝关节下楼痛

     1.颈椎五把推;

     2.风门点穴拨筋;

     3.针刺:然谷、水泉;

     4.点刺放血:大敦。

     三十七、足跟痛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2-3节颈椎;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三阴交、手穴足痛点、仆参;

     5.跺脚64下即愈。

     三十八、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点穴(八髎);

     4.针刺:篡间(肛门周围11点和1点距肛缘3分处)、肛门、会阴、太溪、复溜、照海。

     三十九、阳痿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中极、阴谷、三阴交、太溪、复溜、照海。

     四十、痔疮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针刺:龈交、承山、支沟、手穴肛门点;

     4.后背找痔点:点刺、拔罐。

     四十一、不孕症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斜扳3-4节腰椎;

     4.一指禅拨筋;

     5.针刺:妇科穴(在大拇指第一节之外侧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两穴)、还巢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内关。

     四十二、乳腺病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天宗、下玄关、曲池、丰隆、肩井;

     5.拔罐:天宗、肩井;

     6.刮痧:背部刮痧。

     四十三、近视眼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斜扳第10节胸椎;

     5.一指禅拨筋;

     6.针刺:光明、正光1和正光2、睛明。

     四十四、癫痫

     1.颈椎五把推;

     2.仰卧摇正;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骨盆矫正;

     5.针刺:癫痫穴(风池穴内上1寸,或天柱穴上1寸)、腰奇、攒竹。

     四十五、扁平疣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支正、大骨空(手拇指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曲池、合谷。

     四十六、上肢麻木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少商、天鼎(坐正,微仰头,在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取穴)、十宣血、小肠经刮痧、拍打。

     四十七、减肥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点穴;

     4.针刺:关元、丰隆、曲池、三阴交、中脘、天枢;

     5.穴位拔罐。

     四十八、荨麻疹

     1.颈椎五把推;

     2.野火烧荒;

     3.一指禅拨筋;

     4.针刺:曲池、膈腧、血海、神阙、手穴夜尿点点刺出血,无名指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点刺出血,中指第三关节点刺出血;

     5.神阙拔罐、百虫窝点刺出血。

     四十九、足大拇趾痛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调整2-3颈椎;

     3.犀牛望月调整6-7颈椎;

     4.踝关节整合;

     5.整大拇趾整合。

     五十、胸肋间神经痛

     1.颈椎五把推;

     2.斜扳胸椎第10关节;

     3.针刺:手穴(偏头点、胸痛点)。

     五十一、肘弯不能伸直

     1.颈椎五把推;

     2.调整第7颈椎,第1胸椎;

     3. 针刺对侧曲泽,同时做肘关节反关节运动。

     五十二、足前掌痛

     1.调整颈椎2-3节;

     2.调整胸椎3-8节;

     3.针刺:对侧手掌阴面2-3指、3-4指之间距根部1.5寸处2穴,拈针跺脚即愈。

     五十三、膝盖痛不能下蹲

     1.一指禅腹股沟拨筋;

     2.阴陵泉、阳陵泉拨筋;

     3.阴包穴点穴,按住阴包穴同时曲腿到位3-5次,后掰响足五趾即愈。

     五十四、大拇指腱鞘炎

     1.掰响拇指腕关节;

     2.拉开拇指第二关节;

     3.拇指阴阳面抖针各200下;

     4.少商点刺放血即愈。

     五十五、腱鞘囊肿

     1.轻者按摩囊肿处,推至骨面,然后按破;

     2.重者按摩后,用三棱针刺透囊肿,挤出囊肿体液。

     以下为中推8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 1442 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仁康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