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百病丛生!切不可忽略养脾补胃~
2016/8/23 仁康棠

    

    点击“仁康棠”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仁康棠 免费关注。服务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教育网

     中推医学交流=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推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 1442 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 864 1667

     推荐理由:脾虚气虚,气血不足怎么办?我们为您提供最好的中医独家秘方调理方案!同时每天为大家免费推送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脾胃中西医理解大不同

     脾胃主要是消化功能。西医把脾胃肠叫消化系统。中医认为脾胃绝不是消化那么简单。脾胃相当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出问题了,短期看可能没问题,只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但日久的话,尤其程度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影响到全身。

     脾主肌肉暴瘦最容易伤脾胃

     韩国明星裴勇俊为了拍写真集,一年内暴瘦20斤,最后得了败血症。这种饮食失度,劳逸失度,短期内生活规律打乱了,导致脾气俱虚。

     脾胃虚百病生,脾胃损伤阻碍气血生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出问题了,就会通过气血这个途径最后影响到全身。从脾胃开始,接着到心肾,然后接着到全身,这是名医张仲景通常认识治病规律。

    

     脾胃亏虚有何表现

     张仲景认为身体亏虚从脾胃开始,再一步步影响到肾影响到肝影响到心。在治疗其他病的时候经常也是从脾胃开始治疗。

     脾属于运化的脏器,食物进去以后,主要靠脾的这种运化作用,把大块的食物分解成非常小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吸收利用。脾阳虚导致食物运化无力,如果淤在哪儿,哪里还会发热,表现出上热下寒症。严重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口臭失眠腹泻。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肤色、五官、生活状态)

    

     脸色发黄: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流口水:《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旦脾气虚弱,睡觉时会流口水。

     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

     保养脾胃的建议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或争吵,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揉鼻头。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坚持艾灸,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膝眼直下3寸处)、胫骨边缘。主治:胃痛、腰痛、腹痛、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颈膝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揉肚脐(艾灸效果会更好!):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吃对食物。春季多吃一些甘味食物滋补脾胃,首推大枣和山药。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者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饭后慢慢走。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饭后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最好饭吃七分饱(尤其是晚饭),这样养生效果最好!

     以下为中推9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 1442 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仁康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