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穴位治疗口诀,配图精华版,想学经络穴位的看过来
2016/8/30 仁康棠

    

    点击“仁康棠”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仁康棠 免费关注。服务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教育网

     仁康棠=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 1442 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 864 1667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

     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

     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常用穴位口诀

     四总穴为 足三里、委中、列缺. 合谷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胃疼、腹泻等腹部疾病都可以取足三里,腰部背部疾病都可取委中,脖子难受等头项疾病可取列缺,牙痛等面部疾病可以取合谷。

     十要穴。口诀为“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决;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头项如有病,后溪并风池;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肋;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

    

    

    

    

    

    

    

    

     人体穴位全息图和反射图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女)

    

    

    

     中医穴位口诀

     足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

    

     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缓解膝关节疼痛,指压穴位的治疗口诀

     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急性扭伤寻梁丘”就是指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口诀中说的“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它是止痛的要穴。

     “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就是让您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疗方法。-

     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涨、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滑膜炎”主要是微循环不通阻碍“关节积水犊鼻求”说的就是“犊鼻穴”,也叫“膝眼”穴。“膝眼”位于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则关节疼痛在不知不觉间就可去除。

     “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药。

     关于举办 脉诊速成!六四脉诀、化繁为简,切脉知病、方药即出 研修班的通知

     诊《内 经》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篇。《难经》里的81难,前30难说的都是脉诊。足以说明脉诊的学习难度!

     难中医脉诊习之者寡,非不愿也,实授者之过,授者亦非愿,欲授而不知,奈何!易

     六四脉诀完美的解决了脉诊难学!难用的弊端!

    

     六四脉诀是指左手寸、关、尺,右手寸、关、尺,两手共六部脉。每部脉按浮、沉、迟、数四种脉象进行阐述!

     肝经沉脉歌诀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六四脉决的脉象均由歌诀表示,化繁为简,便于记忆。能让学习者在短短的五天之内掌握脉诊并恰当的选方遣药,并能应用于临床!得心应手。真可谓一决在手,妙行天下!

    

     本套脉决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张文义老师在50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临床用之无不灵验。也是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书籍精华的临床浓缩。

     六脉

     心脉、肝脉、肾脉、肺脉、脾脉、命门脉、而每种脉又可分为四种脉象,每一种脉象特点都对应一种主病,以及施治的方药。

     浮脉歌诀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寒风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沉脉歌诀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心经浮脉歌诀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六四脉决不仅仅是诊断,标题还说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所以还要学习:中药炮制、蜜丸制作、软膏配置!要在五天的学习中真正的做到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脉诊是“上工”的起步,无论健康人还是患者,其脉象总是相当准确地反映人体内外、脏腑、经络的实际状况的,因此,中医脉学和脉诊的理论和实践,是万万不能弃置不学、不理、不用的。

     有志学习脉诊的广大从医者可参加中推举办的六四脉决培训!五天做到诊脉知病,方药即出

     时间:2016年9月6日—9月11日(6日报到)北京

     费用:3800元(9月专享活动价3200元,机会不容错过)

     报名电话:185 1442 5311(微信) 王辉

     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1、什么叫做六四脉诀?

     2、六四脉诀与其他脉诀的区别

     3、六四脉诀的优点

     4、六四脉诀的特征

     5、六四脉诀的诊病要点

     6、六四脉诀的注意事项

     7、心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8、心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9、心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0、心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1、肝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2、肝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3、肝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4、肝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5、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6、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7、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8、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9、肺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0、肺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1、肺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2、肺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3、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4、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5、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6、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7、命门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8、命门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9、命门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0、命门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1、常用中药的简易炮制方法

     32、各种蜜丸的手工自制技术

     33、各种常用软膏的配制妙法

     34、胃肠病的针刺疗法

     35、胃肠病的拔罐疗法

     36、胃肠病的放血疗法

     37、胃肠病的膏药贴敷疗法

     38、胃肠病背部俞穴注射疗法

     39、胃肠病的按摩疗法

     40、胃肠病的刮痧疗法

     41、胃肠病的饮食疗法

     42、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43、养胃合剂的制作技术

     44、结肠炎口服液的制作技术

     授课专家

     张文义: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客座教授,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一级针灸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著 名胃肠病、疼痛病、偏瘫康复专家,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发明人。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卫联康复医学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北京中 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培训中心(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教授,河南省郏县四知堂中医院名誉院长、业务院长,河南省鲁山 县博爱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鲁山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

     同时,早在1969年-1973年,20多岁的张文义教授就在河南省裴城医院埋线科,专业从事穿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哮喘等病,患者遍及各地,震动全国。又是直肠点滴疗法、平行针埋线疗法、肛门注药疗法、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创始人。

     公 开出版医学专著17部。主编《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 《疼痛病临床指南》、《内病外治临床指南》、《八字针法临床指南》、《中医诊法大成》、《胃肠病临床指南》9部。主审《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 要》、《养生秘诀》3部。作为副主编参编5部,均由国家中央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获得地级中医二等科技成果奖两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8篇, 均为第一名。以上成绩,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鲁山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对其成就作了特别报道。主要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人 才库(名医卷)》、《中国民间名医大全》、《鲁山年鉴》等多部书中。2003年《中国红十字报》以“中华名医”称号向全国报道。18年来,在北京共培训在 职医务人员28000余人,学员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韩国、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招生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以下为中推9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 1442 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仁康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