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32种反应,代表32种疾病,教你32种处理方法!
2016/9/3 仁康棠

    

    点击“仁康棠”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仁康棠 免费关注。服务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教育网

     仁康棠=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 1442 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 864 1667

     很多人质疑艾灸就是利用艾条点燃后的温热刺激局部,犹如烤火,没有传说的治疗效果。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各大电视节目也对艾灸疗法进行了大幅度的宣传:不能下床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艾灸后可以下床走路,照顾自己;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至600的卵巢癌患者,艾灸后白细胞升至正常。很多实际案例均说明了艾灸的医用疗效。

     但是有的人在做艾灸时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治好,觉得温度越高越好,距离穴位越近越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灼伤了自己,甚至还受到感染。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学艾灸。

     艾灸的温度越高,皮肤就会形成一个耐受反应,效果就不会太明显!再加上温度升高,皮肤毛孔会自动关闭,只是表面热,深处不热,艾性以及药性难以渗透。所以只是做无用功,或者效果很差很差。

    

     艾灸的目的在于加快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把病邪排走的效果。如果一直是表面热、表面烫,病邪更会往里走,即往内脏走。这样表面的病邪被赶走了,但身体内部却受伤了!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个是指艾灸需用陈艾,才能得到它温和敦厚之气;再一个就是指艾灸需要时间,需要长久灸。

     新艾会比较躁烈,灸起来会感觉烫,所以能用作灸的艾,以陈年的为上品,最常见的就是三年陈艾。而陈艾对保存是有要求的,时间太长就容易坏掉了,保存不合格,也不行,都会影响效果。

     如果艾灸一离开皮肤,里面就没有热的感觉,这个也不行,就是后劲不足。所以,艾条好不好,不仅要看穿透力,还要有后劲。

     艾灸后反应

     该反应所代表疾病

     处理方案

     1

     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极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

     加大灸量(即增加单穴艾灸时间和频率)

     2

     烫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用手揉,提高高度,疏通经络

     3

     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通络、艾灸

     4

     粘汗

     湿气重(多有脾脏方面问题)

     继续灸

     5

     冷汗

     寒气重(表明肾有问题)

     继续灸

     6

     手心, 鱼际穴百会,涌泉冒凉风

     体内瘀,有寒气

     继续灸

     7

     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继续灸

     8

     三阴交冒凉风

     有妇科炎症

     继续灸

     9

     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的时间长,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

     10

     百会冒热风

     虚火旺

     上焦少灸或不灸,先疏通后再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11

     鱼际冒热风

     肺部有热

     疏通手太阴肺经,经下焦为主灸或涌泉

     12

     手心冒热风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13

     膝盖冒热风

     胃火旺

     灸中脘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14

     涌泉冒热风

     肾阴虚

     继续灸

     15

     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6

     右热左凉

     气虚或气瘀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7

     忽冷忽热

     阴阳不协调(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

     继续灸

     18

     症状加重

     艾灸时间或灸量不够,身体太过虚弱

     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19

     返病

     过去得过的病,没有去根

     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20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

     21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有风邪(与肝有关),且湿气重

     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22

     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灸,但灸时不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23

     痒

     体内有风邪(与肝有关)、与湿有关

     用手揉

     24

     酸麻胀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加大灸量;疏通相关经络

     25

     越来越凉或冷

     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加大灸量

     26

     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秩序渐进灸,可灸大椎

     27

     想睡觉

     气血补充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使脑部放松进入自然睡眠状态

     继续灸

     28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近期感冒未愈

     加大灸

     29

     排尿多

     身体毒素和寒邪从身体排出

     在原有穴位上加肾腧穴

     30

     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艾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1

     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艾灸时间和力度,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32

     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 若打心底里喜欢,不妨把我分享给更多人!

     关于举办“张文义六四脉诀临床应用及胃肠病特色疗法、

     中药炮制、蜜丸制作、膏药配制技术研修班”的通知

     一、六四脉诀介绍:

     六四脉诀是指左手寸、关、尺,右手寸、关、尺,两手共六部脉。每部脉按浮、沉、迟、数四种脉象进行阐述,全用歌诀形式表达,便于临床使用。并结合五行生克关系,恰当的选方遣药。融脉、证、方、药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脉、证、方、药全具的诊脉法。切脉知病,方药即出。易诵易记,得心应手。是张文义教授50年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临床用之无不灵验。也是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书籍精华的临床浓缩。一诀在手,妙行天下。

     二、授课内容:

     1、什么叫做六四脉诀?

     2、六四脉诀与其他脉诀的区别

     3、六四脉诀的优点

     4、六四脉诀的特征

     5、六四脉诀的诊病要点

     6、六四脉诀的注意事项

     7、心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8、心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9、心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0、心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1、肝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2、肝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3、肝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4、肝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5、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6、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7、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8、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19、肺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0、肺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1、肺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2、肺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3、脾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4、脾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5、脾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6、脾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7、命门脉浮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8、命门脉沉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29、命门脉迟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0、命门脉数的脉象特点、主病及方药

     31、常用中药的简易炮制方法

     32、各种蜜丸的手工自制技术

     33、各种常用软膏的配制妙法

     34、胃肠病的针刺疗法

     35、胃肠病的拔罐疗法

     36、胃肠病的放血疗法

     37、胃肠病的膏药贴敷疗法

     38、胃肠病背部俞穴注射疗法

     39、胃肠病的按摩疗法

     40、胃肠病的刮痧疗法

     41、胃肠病的饮食疗法

     42、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43、养胃合剂的制作技术

     44、结肠炎口服液的制作技术

     三、专家介绍:

     张文义: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客座教授,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一级针灸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著名胃肠病、疼痛病、偏瘫康复专家,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发明人。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卫联康复医学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培训中心(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教授,河南省郏县四知堂中医院名誉院长、业务院长,河南省鲁山县博爱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鲁山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世届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

     同时,早在1969年-1973年,20多岁的张文义教授就在河南省裴城医院埋线科,专业从事穿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哮喘等病,患者遍及各地,震动全国。又是直肠点滴疗法、平行针埋线疗法、肛门注药疗法、八字针法、六四脉诀的创始人。

     公开出版医学专著17部。主编《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疼痛病临床指南》、《内病外治临床指南》、《八字针法临床指南》、《中医诊法大成》、《胃肠病临床指南》9部。主审《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要》、《养生秘诀》3部。作为副主编参编5部,均由国家中央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获得地级中医二等科技成果奖两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8篇,均为第一名。以上成绩,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鲁山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对其成就作了特别报道。主要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人才库(名医卷)》、《中国民间名医大全》、《鲁山年鉴》等多部书中。2003年《中国红十字报》以“中华名医”称号向全国报道。18年来,在北京共培训在职医务人员28000余人,学员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韩国、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招生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五、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张文义教授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此疗法。

     2、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或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中英文对照学业证书。(可申请劳动部颁发全国通用高级按摩师证书及健康管理师)。

     3、经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24个月内,免费复习3次。(参加复习者必须带中推结业证书及身份证)

     5、报到时交四张2寸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六、时间:2016年9月06日—9月11日(06日报到) 北京

     七、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推拿协会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八、研修费及报名办法

     1、研修费每人3800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食宿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2、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传真、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以下为中推9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 1442 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仁康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