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航失联背后的廉价航空
2014/12/29 生活报

    

    


     导语

     12月28日的亚航失联事件,使亚航及其代表的“低成本航空”模式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亚航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低成本航空”模式是否有安全隐患?

    

     亚洲航空一架空客A-320-200型客机在菲律宾马尼拉机场准备起飞。 赵昀 澎湃资料

     亚洲最早和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亚航,全称亚洲航空,是马来西亚第二家国际航空公司,也是亚洲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立于1990年代初,最早为马来西亚国营公司出资。2001年,该公司因运营不善负债达1100万美元,被前时代华纳执行长东尼?费尔南德斯以1林吉特(0.26美元)的象征价收购。

     2002年,被收购的亚航一举扭亏为盈,并开始以1林吉特的促销价吸引乘客,侵蚀原本被马拉西亚航空(马航)垄断的市场。2003年起,亚航开始以合资方式向泰国航空市场渗透,并以合资、收购等方式向印尼、菲律宾、日本、印度等国扩张。至今,亚航拥有近170架客机,航空目的地遍布数十个国家,并仍在不断扩张中。可见,正像“亚航”这个名字所包含的雄心那样,一个以马来西亚为中枢的亚洲低成本航空“帝国”正在形成。

     低成本航空“异军突起”

     亚航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公司,一跃成为今天的模样,最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低成本航空”这一模式。

     低成本航空,又称廉航,最早由成立于1971年的美国“西南航空”开创。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简化的服务、型号更单一的机队、较低的票务成本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以低票价实现航空“公交化”,“薄利多销”获取利润。这一最初遭到各大航空公司嘲笑和抵制的模式,在过去数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席卷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市场,以近30%的增长率,成为航空业中发展最快的版块。目前,低成本航空已占全球运输总量的26%,在欧洲,这一比率达到了39%。

     低成本不等于低安全

     “低成本”是否带来“低安全”?应该说,这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航运事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旦发生,对航空公司声誉的打击是致命的,低成本航空更难以承受这种打击,所谓“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

     在廉航模式产生之初,确实有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如飞机使用率过高、飞行员工作时间过长等。不过,这都是与传统航空公司相比之下的区别,并不必然引发事故。事实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营,低成本航空的事故率并未高于传统航空。最早的廉航公司美国西南航空已多年成为美国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被列为世界最安全航空公司前十名之一,欧美主要的廉航公司,也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

     此次出现事故的亚航,在过去十几年的运营中,也从来没有出过恶性事故,在2009-2014年间,还连续6年被skytrax评为“全球最佳低成本航空”。与之相比,与其同处马来西亚,今年内连续“坠机”的马航,就是一家传统航空公司,这并未阻止事故的发生。因此,航行是否安全,主要还在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航空规程、管理是否有瑕疵以及天气等原因,而不在于是否“廉航”。

     亚航此次事故,必然会给公司声誉带来沉重打击,甚至会再次引发对低成本航空模式安全性的质疑。不过,正如人们不会因为空难就不去坐飞机一样,低成本航空,这种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不会因此停下脚步。

     (摘自 澎湃新闻记者 王少喆)

    

    

    喜欢就点赞,用力点屏幕不会碎滴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