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人凌晨5点出发,不畏严寒,只为祈福!送福!
2015/2/12 生活报

    

     本报11日讯 (首席记者李丹) 今天是农历小年,本报“送春联过大年 送祝福到万家”正式拉开帷幕。

     当日,本报经营人员与邮局员工一道给哈市10.3万个单元门贴上了生活报大“福”字;本报分布在哈尔滨主城区的300多个售报车给买生活报的读者送上了春联;本报采编人员走到在哈过节的外地人和外国人身边,送去春联及年货。

     12日,本报副总编辑黄连成将带队本报记者及哈市爱心企业,带着春联、年货走进哈市通达、共乐、化工3个街道办,慰问那里的社区“五大员”,感谢他们在2014年为市民谋福利,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疑难问题。

     今天一大早,本报内勤人员和广告部工作人员、哈市邮局投递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共2100余人,伴着小雪从哈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出发,深入哈市主城区2148个小区,将福字逐一张贴到单元门上。

    

     住在民安街的刘大娘,看到本报工作人员在她所住小区的单元门上贴福字立即上前帮忙,“生活报给咱们送福,咱也得搭把手”。和刘大娘住同院的陈先生也帮着忙活,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家订生活报10多年了,非常愿意看,真心希望生活报越办越好。

     在哈市主城区的300余个生活报报摊,从今天6点开始,为买报读者送上春联。许多读者表示,小年买一份生活报就能得到一份红彤彤的对联,感觉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祝福,家里也变得有年味儿了。

    

     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妻子得知买生活报送春联的消息后,早早就让他出门买报纸,“能得到咱们生活报的春联,感觉新的一年不一样了,心里很满足。”

     小年当天,由总编辑曹晖带队,本报采编人员与爱心商家及志愿者一道,先后来到河南商会、哈工程大学留学生公寓、太阳岛俄罗斯画家村,看望和慰问了在哈过春节的外地人、外国人。来自俄罗斯的列娜用英语告诉记者,她现在是哈工程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来哈尔滨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哈尔滨人非常热情,哈尔滨定将成为她热爱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哈尔滨市民都能过上一个阖家团圆的新年,祝福所有帮助我来哈求学的哈尔滨人新春快乐!”

     目前,本报已征集到10个爱心企业总价值20万元的年货。从小年开始,本报将把祝福、春联、年货陆续送到从哈出发或回哈过节的读者、在哈过节各国友人、社区民生服务工作者、弱势群体、各行业一线职工等人群手中。

     2100余人凌晨5点出发张贴生活报大“福”字

     哈市2148个小区

     福字上门年味满满

     □本报见习记者 韩雪

     11日是农历小年。凌晨5点,生活报内勤人员和广告部工作人员、哈市邮局投递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共2100余人组成送福字队伍,将为哈市2148个小区的10.3万个单元门贴上生活报大“福”字,福气上门,年味四溢。

     为给更多的哈尔滨市民带来温暖,表达生活报更贴近生活的内涵,2100余工作人员,凌晨5点前全部到位,走进哈市各个小区,在千家万户的单元门上贴生活报大“福”字。

     “从10日开始,将福字派发到各投递支局,同时还准备了胶带、剪刀,方便大家粘贴。今天天还没亮,所有人就走出家门,5点全部到岗,投递员和报社工作人员一起,边投报边贴福字。”生活报负责发行的侯先生说。

     生活报汽车事业部李可意主任也参加了本次活动,一大早就带领同事走进各小区,给单元门贴上红彤彤的大福字。“这是生活报第一次举办把福字贴上单元门的活动,就是为了让市民一出门,就能看到生活报的大‘福’字,让市民在生活中需要帮助时就会想到生活报,让生活报成为市民的好朋友。”

     凌晨6点,正在新阳路89号楼下锻炼身体的王大爷,看到生活报工作人员在单元门上贴福字,抿着嘴笑着说:“我正想着过几天买福字贴单元门,没想到你们先给贴上了,看着红彤彤的大福字,一下子年味就上来了。”

     工作人员在宣化街附近为单元门张贴生活报大“福”字时,正要去超市买菜的赵大娘立即上前帮忙。“孩子大早上出来不容易,还帮我们自家单元门贴福字,大娘帮你贴。”

     小年当天,生活报大“福”字所到之处,受到了市民的强烈欢迎。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生活报的活动贴近市民生活,对工作人员的辛苦表示感谢,同时,祝福生活报越办越好。

     本报售报车派送春联福字活动超火爆

     老姐妹3人组团买报

     凌晨6点就来抢“福”

     □文/摄 见习记者 李明哲 刘莹

     11日是农历小年,冰城的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本报售报车派送春联和福字活动,更是将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记者走访哈市道里区、南岗区多个生活报报摊发现,随报赠送的春联和福字深受市民欢迎。为了分享福气,有的市民组团买生活报,早晨6点就到报摊排队;有的市民特意多买好几份生活报,要把春联和福字送给亲友。

     30余份春联 不到一小时就领光

     高洪春的报摊车设在尚志大街与石头道街交口,凌晨五点半,他就出摊了。前来买报纸领春联和福字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到一小时,就领走了30余份春联。高洪春告诉记者:“几天前就开始有市民问我生活报啥时候开始赠送春联。生活报能想着给读者送春联和福字,我这个卖报的都脸上有光!”

     老姐妹组团买报 6点就来抢“福”字

     凌晨6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门口,张晶紧张地分发着报纸及春联和福字,43份报纸1个小时就售光了。赵晶说,许多市民听说生活报送对联,早早就来排队买报,“我们的报摊亭刚一铺开,不少市民看到红彤彤的福字就争相抢购报纸,都想借着生活报活动,在新年里有个好彩头。”

     “听说今天生活报要送对联、福字,我们姐仨特地约好6点过来抢福字”,54岁的哈尔滨市民孙春梅手里拿着红彤彤的大福字,乐得合不上嘴。

     女子一口气买10份报 要把春联送亲友

     9点左右,记者来到一家哈市第一医院附近的报摊时,售报员朱师傅正把10份春联递给一名女士。

     这名姓李的女士说,“我是生活报的忠实读者,每天上班都会买一份报纸。今天我一口气买了10份报纸,就有10份春联,可以给亲戚朋友送过去。”

     朱师傅告诉记者,今天报摊刚摆上,很多市民就过来买报纸,很多人都是一次买好几份,准备将喜庆与亲朋好友分享。

     本报“送福小分队”慰问在哈过年的外地人外国人

     你看你看微笑的脸

     有欢有爱冰城过年

     11日正值小年,一大早,生活报志愿者“秀气芳华”(网名)和“懒洋洋”(网名)将牛奶、春联、洗衣粉爱心年货装上车,本报爱心顺风车志愿者0258号宋世忠和0177王志超驱车前往送福地点。9时整,由生活报总编辑曹晖带队组成的“送福小分队”满载祝福出发,为在哈生活学习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带去家一般的温暖。

     送福时间:9时30分

     送福人群:黑龙江省河南商会成员

     与在哈河南人共庆小年

     回赠书法心连心福连福

    

     9时30分,来自黑龙江省河南商会的副会长窦广彬早早等在路口,充当引路人,将送福小分队引领到位于征仪路的办公地点。

     小分队被大家簇拥着来到了四楼办公区,本报曹晖总编辑表示,黑龙江省河南商会与本报合作密切,多次参与本报公益活动,其中包括“敬老月”活动中开车拉载老人逛新城、联合本报开展“温暖冰城老人爱心电话”活动,已经连续对接哈市近10户孤寡老人,节后活动仍将继续,“我们虽然是河南人,但在哈市已经安家扎根,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能给家乡人们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们最高兴的事。”窦广彬表示说。

     河南商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贾银增激动地表示,生活报能将首站春联送到商会,心里有太多感动。“我们商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商会,目前黑龙江省共20多家商会,其中省级商会有16家。河南豫商在哈市很多行业都有很大市场比重,比如防水公司占哈市市场90%,家庭装修的上水、下水、阀门等装修用品占哈市市场90%,还有好想你枣业、万家乐水果、酒店用品、填补省内空白的联邦智能卡有限公司制造德智能卡系列产品等。”如今在哈市生活、工作、安家的河南人已经过万,“我们一直秉承着孝道和忠诚的建会理念,我特别激动,也代表所有在哈市的河南人感谢生活报一直以来的帮助。”

     河南商会书画院院长王守豫,是位有名的农民书画家,临走时,他特别写了书法作品送给本报作为回赠,“美好生活,报喜送福”中将生活报三个字含入其中,“希望我们和生活报的友谊长存,希望生活报越办越好。”贾银增高兴地说。

     送福时间:11时 送福人群:哈尔滨工程大学留学生

     与在哈留学生高喊“Happy New Year”

     美女留学生一一送上拥抱

    

     “1、2、3 smile(笑)!”在一阵笑声中,本报送福小分队来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留学生公寓,一群热力四射的外国留学生,让寒冷的冬天变得如春天般温暖,收下春联的俄罗斯姑娘列娜笑着用中文说:“我一会儿回到寝室就把春联贴在门上,中国传统的大年更有味道了!”

     据了解,俄罗斯姑娘列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文,现在读研究生二年级。她的中文在几个学生中最好,立即充当了现场翻译志愿者的角色。因为从中国回到俄罗斯的路费太贵,所以即使是放假了,她也选择在中国过年,“我在齐齐哈尔有很多同学,也许我会在过年的时候去找他们一起开个party。”而来自乌克兰年仅19岁的留学生雅娜比较腼腆,白皙的皮肤和深深的眼眸让她别具西方美,她用不标准的中文说出了她的愿望,“希望爱我的人都健健康康,希望生活报越来越好,祝大家新年快乐!”

     活泼的学生们主动要求和送福小分队来个亲密合影,大家一起高喊“Happy New Year”,送出春节前的祝福,留学生列娜和记者们一一拥抱送别,虽然我们的语言不是特别相通,可这份快乐可以瞬间掩埋所有,一个快乐的眼神和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足以打破国界。

     送福时间:12时

     送福人群:太阳岛俄罗斯画家

     在哈俄罗斯画家

     油画开满花束庆新春

    

     和快乐的留学生们告别后,本报送福小分队再次驱车,来到今日最后一个送福地点——太阳岛俄罗斯画家邨,这里有两位来自西伯利亚首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画家,他们自2004年至今,过了夏天就会来到哈市太阳岛俄罗斯画家邨进行创作,11年来从未间断。

     来到画室中,两位画家正在全神贯注画画,今年48岁的谢尔盖·弗拉斯多夫斯基正在创作一幅名为花束的油画,红色与紫色的雏菊花娇艳开放,使整个屋子充满春日的气息。

     “我们真没有想到,在哈市生活画画,还有生活报编采人员来看望我们,真是高兴,希望大家能像这幅画一样,屏退心中的寒冷,迎来春天。”在俄罗斯画家邨负责人杨文斌的翻译下,这幅画作更具意义。

     据了解,已经57岁的画家阿里克谢·别达已经在哈市创作了200多幅油画,主要以风景画为主。“2015年,我希望能创作出更多的画作,希望在中国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

     据俄罗斯画家邨负责人杨文斌介绍,他和刘明秀馆长已经在这过了10个春节,陪伴着这些画家。“今年,我们打算请大家一起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一起过大年。不过能收到生活报送来的年货和春联,我们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也希望所有生活报的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过大年。”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