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谁规定过年一定回婆家?男·人之常情|春节你回哪?
2015/2/17 生活报

    

     一部热播电视剧《新结婚时代》有一句这样的台词,女方说:“哪条法律规定过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男方说:“这不需要法律规定,这是人之常情。”近年来,每年春节前夕,类似的情景在许多“双独”年轻小夫妻之间真实上演,为究竟回谁家过年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争吵不休,乃至吵上法庭闹离婚,甚至以自杀相逼。根据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大约有三成左右的夫妻会因为春节回男方、女方谁家而发生争执。

    

    

     案例 争执、暴打、自杀

     1:小王和妻子来自不同的地区,在广州组建了小家庭,但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回自家过年,这下可让小王为难了。结婚三年了,他还没有在自己老家过一个年,今年再不回去实在说不过去,父母会很失望,而且在亲戚面前会很没面子。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2:2013年初,安徽金寨县姑娘小张经人介绍与丈夫小王相识,两人在当年年底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就迎来了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可是,两人对去谁家过年却产生了分歧。小张想让丈夫陪着回娘家过年,可小王坚决要求两人在自家过年。小王脾气火爆,看到妻子与自己意见向左,言语不和就对新婚妻子大打出手,直到小张“同意”为止。

     3:周某本已与老公商量好,今年过年留在重庆与老公的家人过年。可2月11号上午,周某接到四川老家妈妈的电话,询问是不是回娘家过年,周某突然觉得自己十分不孝顺,她急忙安慰失落的妈妈,并告诉她今年过年自己一定会和老公一起回家陪她过年。当天晚上7点,周某向老公商量回自己家过年的事。可是老公坚决不同意。老公告诉她,自己是单亲家庭,妈妈为了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也没有再嫁,作为儿子自己怎么也不能丢下妈妈去四川过年。于是两人越吵越厉害,最后,周某竟以死相逼,扬言道:你要是不陪我回家过年,我就死给你看。

     当然,以上都是极端案例,但每年过年,这都成了夫妻间的“千古”难题,容易成为夫妻间不和的导火索。

     数据 回婆家被认为天经地义

     根据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大约有三成左右的夫妻会因为春节回男方、女方谁家而发生争执。新浪网2月份一项调查显示,在7000多张投票中,有32.8%的网友认为“今年回娘家,明年回婆家”;27.4%的网友支持传统做法,认为“天经地义,女方必须回婆家”;25.1%的网友主张“两家变一家,把双方父母都接来一起过”,当然条件允许下,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来自央视的报道: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回男方家人数居多的达22个。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上海男人大多领着老婆回婆家,东北男人则多陪着媳妇回娘家。

    

    

     央视采访截图

     女人说娘家婆家待遇大不同,所以要回娘家。

     网上流传各种回娘家、回婆家差别帖子,一句话总结就是:回娘家成宝贝,回婆家就是保姆。所以,这更加坚定了女人们各种过年想回娘家的念头。

     回娘屋,舒服!

    

     好不容易回娘屋!把东西一放,行李一丢,孩(鞋)子一脱,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爽啊!在爹妈面前要撒形象撒!二老好久不见外孙,各种亲各种疼!等我休息好了,嘿嘿,睁开眼睛就是一大桌子的年夜饭 !

     回婆家,忙忙忙!

    

     大年三十回婆家。到了,先给婆婆公公奉上贡品。行李刚放下,老公就让洗手做饭去!好的婆婆已经把卫生搞好了,菜都买好了,但是有些公婆,菜媳妇来买,饭媳妇来做,杀鸡、洗米、搞卫生,一家子等着媳妇来伺候。

     网友怎么看?

     @龙沙冷月:本是祥和团圆的节日,这个话题一出就有可能失去“和",我们是遵循一规律"我老家~自己家~老婆娘家”,3年一轮回,谁也不会有意见。

     @朋友姿态:这是个破坏美好家庭的标题

     @米老鼠的博客:一年娘家一年婆家,如果总是回一方家过年我会跟这样的人离婚,这件事反映的是你家是不是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点事都不能互相让一让以后你出什么事你婆家都不会管你,这样的婚姻不要也好

     @带刺蔷薇2011:过年回哈尔滨婆家,十五回锦州娘家!我希望我的儿子将来找对象时一定要把地域考虑进去!

     @亚小琦:结婚以后就要分个娘家、婆家~男孩子家里只是多了个人,女孩子家里却是少了个人~同样都是独生子,过年回家还要分个先去婆家后在娘家的规矩,殊不知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爸妈的心肝宝贝。我觉得中国这种规矩真的很不合理,还不如一大家子人一起过年三十,这样谁都不孤单了。

     (感谢以上出场网友)

     其实,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谁想回爸妈家,都不过分。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认为,仔细分析“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会发现其中既包含了个人因素也包含了社会因素。

     除了独生子女夫妻和跨地域婚姻的增多,柯倩婷认为产生“回谁家过年”矛盾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传统男权思想与现代女权主义的冲突。“新时代的女性却早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夫居’的观念已逐渐淡化”。

     所以问题来了,讲了那么多,有解决办法吗?

     有!六大方案,妥妥的!

     方案一 各回各家 各找各妈

     优点:分头尽孝,各不得罪

     缺点:有棒打鸳鸯之嫌

     推荐指数:★★☆

     “一年忙到头,到了年终才能跟父母团聚一下,两方老人的感情都要顾及到。”在深圳某科技公司上班的张先生结婚7年,对于春节回家的问题,他早早就和妻子达成了协议,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先生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也认识了祖籍在湖北的妻子。2004年,张先生和妻子走入婚姻的殿堂,由于在深圳的居住条件有限,双方父母仍旧在老家生活。

     为解决春节探亲的问题,张先生尝试着跟妻子商量,能不能两人“分头行动”。想法提出来后,妻子一口答应,“说实话,我们夫妻俩感情还是挺不错的,没让老人操心,难得有个假期,我们都想好好休息。”

     张先生说,第一次“分头行动”,还是让双方父母感觉奇怪,“双方的老人都想见孙子,两家都在问,怎么不一起回呢?”然而,经过第一次的尝试,双方父母最终同意了夫妻俩的决定。张先生说,为了照顾老人感情,他们也商定了,孩子轮着带,每年分别去江苏和湖北过年。

     算上今年,张先生和妻子分开过年已有5年时间了,“确实感觉很轻松,跟父母聊天的时间也多了”。

     方案二 婆家娘家轮流坐庄

     优点:顾及双方感受

     缺点:总有一方双亲守空房

     推荐指数:★★★★

     在深圳工作的晓欣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但俩人的老家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安徽。不过,双方父母都是开明之人,因此他们协商好,每年去一方的家中过年。问题看似合理解决了,但双方各自心中仍有些无奈和失落。

     第一次去男方家过年时,晓欣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挺对不起父母的,不能和他们团聚,也不能帮他们分担家务”。

     虽然心存无奈与失落,但晓欣认为,既然是大家协商的结果,未经争执就能解决问题也是好事。“家和万事兴。这也在提醒我,如果过年不能回去,平时有假就尽量多回去陪陪父母,努力弥补吧。”

     “我是个很独立的人,以前总是不着家,长大后才发现回家是多么重要,可在外地工作就身不由己了。”晓欣希望,如果条件允许,以后可以选择把双方的父母都接到深圳过年,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方案三 婆家过年娘家拜年

     优点:只要家乡离得近,这就是最佳方案

     缺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推荐指数:★★★

     许青和丈夫都在深圳当老师,有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寒暑假。且他们的老家都在省内,春运坐车也不拥挤,因此春节期间两家都能回。

     不过,对于先回谁家过年,许青小两口也有讲究:先去男方家,再去女方家。在许青看来,男方既然承担了买房的绝大部分任务,就理应先去男方家。

     许青强调,这并不是男方的大男子主义,也不是女方的自损身价。她认为,许多女性总是在分享权利的时候说平等,等到分担义务时,却说男性要承担更多,这样做有失偏颇。

     许青和丈夫的老家都在广东,春节两边跑自然不算麻烦。但对于郭进、刘雯这一对来说,每年“年关”更像是“难关”。

     郭进是山西人,刘雯是广西人,结婚3年,每年都是年廿九回大同,年初二就得匆匆赶回肇庆。为了节省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小两口来回都坐飞机,单是交通费用就要上万元。

     眼看着又快过年了,郭进和刘雯再次“整装待发”。“虽然自己累些,但父母渐渐老去,更盼望孩子能在过年时陪伴身边。父母高兴,我们也算是尽孝了。”郭进感叹。

     方案四 只回婆家过

     优点:传统观念得到忠实传承

     缺点: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

     推荐指数:★★

     因为生活在一个注重家庭观念的环境里,从河南来深圳工作的郭先生年年都要赶在大年三十前与家人团聚。“不论社会怎么变迁,习惯怎么改变,一家人过年团聚是必须的事情。”郭先生说,这种情况在他结婚后也没有变化,带着妻子回家过年是他坚守的原则。

     令郭先生觉得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并没有反对这样的安排,由于与公婆相处融洽,妻子在老家过年的经历也相当愉悦。

     当然,谁都有想家的时候,作为对妻子的弥补,郭先生也颇费一番心思:“平时有节假日,我会提议去妻子的家里转转,陪陪老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日子过得不错,感情也很好。”郭先生说,他会主动给岳父岳母打电话,并邀请他们来深圳转转,“其实老人家也不是争春节这个假日,就是希望能感受到晚辈的敬意和思念。”

     郭先生对春节各回各家的行为嗤之以鼻:“都结婚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各回各家,那还叫夫妻吗?”

     方案五 婆家娘家一起过

     优点:两家人实现团圆

     缺点:相处容易,相住难

     推荐指数:★★★☆

     林凌、钟青霞是一对典型的80后“双独”夫妻,林凌是河南驻马店人,钟青霞是湖南长沙人。前年,双方父母各自掏了部分钱付了首付,为他们在深圳购置了一套80平方米的小三房。今年入伙,双方的老人家都被请来暖房。

     “上周六,4位老人先后驾到,各自带了四五袋加起来近百斤重的行李。更夸张的是,我婆婆还给我带了2只活鸡!我都不懂她是怎么带上车的。”钟青霞自小在城市长大,她至今依然无法理解婆婆的举动。

     钟青霞说,不光是她的公婆,连她的爸妈同样如此,生怕孩子在深圳吃不着好东西,拼命从家乡带来各种过年用的物资,“我觉得他们像是在搞军备竞赛。”

     一家六口住在一起,不到两天,问题就来了。“老公偷偷跟我说,他父亲吃不惯我妈妈做的菜,嫌太辣了。我妈也觉得我婆婆说话太大大咧咧,不尊重人。”钟青霞说,现在她和老公每天都左右逢源,生怕哪件事情做不到位,成为双方“开闹”的导火索。

     方案六 带着父母旅游过年

     优点:合家团圆且无需应酬

     缺点:钱包缩水

     推荐指数:★★★

     刚刚结婚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打算叫上父母一起去泰国旅游过年,在外面感受过年的气氛。

     “今年看了‘泰囧’这部热门电影,对泰国的感觉不错。父母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出过国,这就打算带他们出去走走。”李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六口,每人的出行费用是2500元,一共花费15000元,“比去东北看雪还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李小姐与丈夫商量,丈夫一口答应,双方父母也觉得过年出国挺新鲜的。“在外面玩上一个礼拜以后也就该上班了,这样也不会有因为回谁家过年而烦恼。”

     最根本解决办法:

     互相体谅 换位思考很重要

     要彻底解决“回谁家过年”的矛盾,就是要处理好如何协调老人渴望孩子回家团聚与孩子因客观原因无法满足老人愿景的矛盾,“这不是两个家庭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柯倩婷认为。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市惠爱医院(市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徐文军建议“在遭遇类似的问题时,夫妻双方都应该换位思考,互相体谅,而不是一方长期迁就,这易出现内心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夫妻关系。民主平等的婚姻才能维系得更长久。”

     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