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品黑名单,惊呆了全世界的父母!
2015/3/9 生活报

    

    


     学步车,开裆裤,侧睡枕,为人父母的你们还在用这些吗?是时候通通扔进垃圾桶了!以下这些全是小儿用品黑名单!越看越震惊

     黑榜第1位——学步带与学步车

    

     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过爬的训练,长大后很容易引发感觉失调。另外,孩子坐学步车,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往往是用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

     所以专家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更何况坐学步车的孩子,平衡感掌握得不好,他离开学步车以后,容易站不稳。

     黑榜第2位——开裆裤

    

     青春期前尤其婴幼儿女孩是外阴阴道炎相对高危人群,因为阴道和肛门很近,缺乏保护作用的阴毛、阴唇脂肪垫,且缺乏雌激素保护作用。女童最好减少穿开裆裤,纸尿裤勤更换,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紧身裤,保护好小PP。

     黑榜第3位——儿童防侧睡枕

    

     近日美国CPSC和FDA警告:不要使用这种保持婴儿特定睡姿(防扁头等)的“防侧睡枕”。

     这种枕头在过去的15年内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可事与愿违:侧卧没防着,孩子无意中趴下更麻烦。

     婴儿最好还是去枕平卧,越简单越好,画蛇添足犯不着。

     黑榜第4位——宝宝游泳脖圈

    

     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

     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

     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

     4、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脖圈就有这个危险!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黑榜第5位——1岁以内宝宝食用蜂蜜

    

     蜂蜜营养丰富,许多新妈妈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大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黑榜第6位——孩子烫伤后抹盐水、酱油、牙膏

     孩子烫伤后涂盐水、酱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冲、脱、泡、盖、送”。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顺序也不能乱。

     1、冲:直接用缓和、流动的自来水对准烫伤部位冲,越快越好,并坚持20分钟以上。

     2、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

     3、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大概30分钟左右。

     4、盖:用无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

     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肤是完整的,细菌不易进入,所以不易发生感染,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5、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黑榜第7位——红药水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红汞,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紫药水,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可能会留下斑点。

     轻微擦伤的话,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话,可以选择碘伏,碘伏没有刺激,相对比较安全。

     黑榜第8位——发烧用酒精擦浴

    

     家庭用酒精擦浴,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家长不容易掌握到大血管流动的部位,这样退热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孩子的寒战放射。因为酒精蒸发过程中会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使皮肤收缩出现寒战反应,更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建议家庭内还是采用温湿敷和洗温水澡,这样比较安全。

     婴儿发烧用酒精推拿,酒精的量控制的不好的话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婴幼儿出现发烧的状况,我们建议:

     1、多喝水

     2、温湿敷

     3、温水浴

     4、体温超过38.5度要服用退热药

     5、最好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6、高烧三天不退,一定要看医生。

     黑榜第9位——蜡烛包

    

     “蜡烛包”束缚了宝宝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宝宝在寒冷季节可因活动减少、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如果“蜡烛包”过紧过厚,在环境温度偏高时(有不少农村冬季睡热炕),可能会因为散热不及时而致体温过高,甚至导致宝宝死亡。

     打蜡烛包会限制宝宝的肢体活动,还可能影响下肢的血供。尤其是它限制宝宝髋关节锻炼,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会升高。如果宝宝的大腿保持撑开,可以使髋关节窝不断加深,从而防止髋关节脱位。调查表明:南方宝宝多背在背上,两腿分开如青蛙,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确实比长期打“蜡烛包”的北方宝宝要低得多。

     黑榜第10位——保婴丹

    

    


     不要给孩子吃保婴丹,里面含有苦寒的药物对于孩子肝肾是有伤害的,这样用药是不对的,只能更加重腹泻。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一些对孩子身体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宝锭、保婴丹,所以无病不要随便乱吃药。

     保婴丹古方:天麻、犀角、羚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牛啊,从小就吃这么权贵的药),现代配方增加朱砂、雄黄、巴豆霜、全蝎、半夏等十多味中药。(这么多剧毒药,真有家长敢给孩子吃?)

     黑榜第11位——猴枣散

    

     猴枣散毒性大,很多医院的中药房都会专门提醒。

     此外,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1年香港卫生署曾接连召回多款儿童中成药,“华佗”牌优质保婴丹、万应保婴丹、万应猴枣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药粉重量超标。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急性水银中毒,可引发口部发炎,如长期摄入过量的汞,可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幼儿尤其容易受危害。

     黑榜第12位——惊风散

    

     有些婴幼儿服用“小儿惊风散”后会显得安静、嗜睡,中医认为这是镇住了“惊”、熄灭了“风”,家长也以为是药到病除,从孩子哭闹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由叹服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实际上,服用“小儿惊风散”出现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状。

     儿童服用含朱砂的中药后安静的表现并非安神作用,而是中毒导致的精神萎靡......中国现行的四大药品标准中,含朱砂的成方制剂多达300余种,常见如下: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清脑丸、补肾益脑片。

     黑榜第13位——儿童眼药水

    

     很多婴儿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定时,特别是早起,用温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最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只要白眼球不红,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鼻泪管多会自身通畅,很少需手术。

     短期内使用眼药水,其中的防腐剂不会带来什么问题,长期使用的话,对结膜和角膜表面的细胞有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就可能破坏这个薄膜重要成分的“生产商”,反而加重干眼症。

     对于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眼药水是药品,不是保护眼睛的“法宝”,健康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应该长期使用。

     给小孩子用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注意点!

     分享到朋友圈,转给家长们看看~

     (来源:网易亲子频道)

     亲,点个zan再走呗,么么哒!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