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这样的“女儿”!大庆农妇7年捡21个“爸妈”尽孝…
2015/4/10 生活报

    

     在大庆市肇州县永乐镇永乐村,有一个特殊家庭:女主人叫全继英,今年63岁,现在和收养的4个“爸妈”一起生活。从2008年至今,她收养了21位老人,多年来,她靠20亩地和政府送来的粮油米面养活了21位“爸妈”。她每天四点起床,悉心照顾,还把存折拿出来给老人治病。她说,等她老了,干不动了,她的孩子们将接过这根接力棒,继续收养和照顾孤苦的老人们。

    

    

     只有一件事最重要

     “让‘爸妈’过得舒服”

     早春四月,和暖的阳光洒落在肇州县永乐村这个不大的村庄。全继英家是村西头的第一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农家小院,坐北朝南的是一间有暖气的宽敞明亮的正房,全继英收养的老人就住在这里,一间没有暖气的厢房是全继英和老伴的卧室。

     “爸,妈,再过五分钟咱们吃午饭。”全继英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起身走向厨房。老人们的午饭很简单,酸菜馅包子、雪里蕻豆腐汤。饭菜摆好了,老人们落座了。全继英坐在姜文玲老人的身边,用小勺把包子里的馅挖出来,一边吹一边往老人嘴边送,“妈,慢点吃,烫。”姜文玲今年76岁,半身不遂,一年前,全继英把老人接回家,每顿饭全继英都是用这种方法喂给老人吃。

     全继英每天只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无微不至地照料老人们,“只要‘爸妈’过得舒服,能吃得饱睡得暖,我就高兴。”

     7年收养21位孤寡老人

     “我就是他们的贴心棉袄”

     从2008年至今的7年间,全继英共收养了21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只要听说有没人管的孤寡老人,全继英就和老伴把老人接到家中。邻村的老国患半身不遂,无儿无女,连饭都吃不上,全继英和老伴得知后,骑着三轮车将他接回家;76岁的孤寡老人姜文玲患了脑血栓,每天全继英给老人喂饭,帮老人洗脚……7年来,她接回来4位老人,主动上门住下不肯走的有17位。每天早上4点,她就起来给这些老人煮饭、洗衣、倒马桶……虽然每天辛苦劳累,她和丈夫却无比快乐。

     “来这的老人大都是身患重病,而且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全继英说,“我愿意做他们贴心的女儿,既然收养了他们,就要对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这都是良心的事儿。”

    

     草垛旁“捡”回个“妈”

     “我养你,还给你送终”

     全继英一直是个热心肠,2000年她就开始为学校的学生免费做椅垫,村里邻里纠纷,夫妻打仗,她总能第一个站出来帮着调解。

     第一位老人是咋“捡”回来的?这得从她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说起。

     “那是2008年春天的事了。”全继英回忆说,那年,她去肇州县杏山走亲戚,回家时在路边的柴草垛旁遇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当时,老人蜷缩在一堆乱树叶中,衣不遮体,蓬头垢面。全继英走过她身边时,老人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全继英跑过去为老人轻捶后背,老人转过身来抓住全继英的手说:“在家里都没人这样对我。”

     一个“家”字,从老人嘴里说出,让全继英的心猛地揪在一起。“当时我就想一定要给老人一个家。”她把老人背上车,拉回了自己家。 走亲戚捡个“妈”回来,全继英的丈夫任海峰吃了一惊。没等丈夫开口问,全继英已经忙活起来,为老人擦身、换衣、做饭,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老人安顿好。 老人哭着说,她叫万淑珍,在外流浪一年多了。全继英劝慰她说:“安心住我家吧,我们肯定把你当亲妈对待,不仅养你,还给你送终。”

     之后,全继英就想,还有很多像万大娘一样的老人需要照料,而自己也有信心能照顾更多的老人。这事在村里传开之后,也有一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主动过来投奔,到2009年底全继英陆续收养了7位老人。

     为了方便照顾“爸妈”

     “两年我都穿衣服睡觉”

     2011年是全继英一家人口最多的时候。“最难的时候,有四个‘爹妈’同时瘫痪在床上。”全继英说,大约有两年时间,晚上睡觉她都没脱过衣服,因为瘫在床上的老人身子累,躺会儿就想翻翻身,晚上指不定要叫她几次。

     给老人们做饭、喂饭、擦身,这些活让夫妻俩忙个不停。但不管哪个老人过生日,全继英从来不忘。每到有老人过生日,全继英都要给大家改善伙食,给每个老人煮上5个鸡蛋,端上一大盘饺子。老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全继英清唱《母亲》、《父亲》这些歌曲,老人们有的鼓掌、有的泪流满面。

     夫妻俩心相通

     “5年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

     全继英和丈夫说:“这些老人不容易,光吃饱不行,还要让他们开心。”有5年时间除了给老人添置几件新衣服,两口子没给自己添一件新衣裳。

     20亩地的收入一年也就能产出1万多元,家里冬天基本上吃的就是白菜土豆。家里的大锅,因为少油腥,底部已泛白。“逢年过节当地政府都会送粮油米面,乡亲们也常送来一些粮菜。”全继英说。

     若是赶上有人大病,家里存折上有多少拿多少。“现在家里还借了一些债,就是给老人们看病借下的。”全继英的丈夫任海峰说,人命比啥都重要,要是因为舍不得钱看着他们死去,良心上会亏欠一辈子。

     儿女将接过接力棒

     “我走了,这个家也不会散”

     全继英有三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21岁的大孙女任清玉陪伴在老两口身边,帮着他们给孤寡老人洗洗涮涮。任清玉告诉记者,家里都支持爷爷奶奶,有时候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从外地回家,不但帮助照料这些老人,还会给老人们买外地的特产。

     “等你们两口子老了,干不动了,这个家会散吗?”记者问道。全继英笑着说,这件事对儿子们早有交代,他们老两口走后,儿子要像伺候父母和兄弟一样照顾家里来的老人。孩子们去年也都表了态,会接过接力棒,决不让这个家散了。

     渴望收养正规化

     “今年要解决这个大事”

     全继英孝亲敬老的故事,传遍了大庆,全继英被评为“201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大庆好人”、“大庆道德模范”。全继英说:“如果把来的老人都收下,没100人,也得有70人了。”可是,在全继英的心中,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现在还陆续有老人前来投奔她,但全继英不敢收了。尽管全继英夫妇把有暖气的大房子腾出来给老人们住,自己住进没有暖气的小屋,可她依旧担心老人们的安全问题。她说,常在新闻上看到养老院失火的事,民政部门也来看过,也提醒过她。“毕竟不是正规养老机构,很多方面不符合要求,咱可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全继英说,她现在明白了,要想继续收养老人,就要“办证”,让善举正规化。可是63岁的她,没有什么文化,也不知道如何办理民办养老机构的手续。她说,这是2015年她要解决的一件大事。

     □文/摄 本报记者 仲亮

     亲们~为这样的好女儿,点个Zan!!!

    

    

    


    

     在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