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曝光】哈尔滨黄金大盗作案逃跑路线图
2015/4/12 生活报

    

     本报讯 10日,哈市国际饭店购物广场特大金店被盗案,从案发到告破仅仅用了11小时。11日,记者采访到了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试图还原今年26岁的窃贼张某,是如何经两次踩点、趁商场闭店前提前潜入、凭借网络自学技术开锁等细节,将本案的始末一一呈现。

    

     蓄谋

     作为电工 曾参与商场监控安装

     把商场的每个角落搞得明明白白

     张某是个打工者,从事大楼工装部门的消防电力作业,平时在哈尔滨打工。该商场于今年1月15日开业,去年年末装修时,张某曾是消防电力工程工人之一,工作就包括监控电路的布控。正是通过这段工作机会,张某对楼内环境非常熟悉。据警方介绍,张某在作案过程中并没有破坏商场的监控设备。因为他对商场内的监控布置十分熟悉,对于商场内的部分监控死角,也是了如指掌。所以,张某避开了监控所能拍摄到的范围,选择监控的死角逃跑。

     两次踩点

     把隐蔽的保险柜看得清清楚楚

     作案前,蓄谋已久的张某曾两次踩点。在此过程中,他通过观察发现本案的失窃金店是此商场中最大的一家店铺。通常,金店都是在商场关门前半小时,就已经开始收金结账。而这两次踩点,张某都是在商场已经响起了“关门曲”,商场内只剩下6、7个人的时候才离开。正是通过这两次踩点,张某锁定了金店保险柜的位置。

     作案

     商场关门前进店

     潜伏清扫工具间近5小时

     9日晚上8点多,商场即将闭店前,张某佯装顾客,走进了商场。此后,张某在商场内不显眼的位置滞留了十多分钟后,进入了金店一楼右侧的防火通道内。在一个保洁员放工具的小屋,张某从前晚8时多一直到0时45分一直潜伏在此。凌晨1点多,张某“出洞”,来到被盗金店位置,对保险柜进行撬盗。

     网上自学开锁技术

     系首次作案

     用手机照亮耗时近3个小时

     张某采用技术开锁撬盗保险柜的本领是从网上自学而来。据介绍,张某头脑灵活,没事就上网研究技术开锁,长达四个月。这次盗窃是他利用哥哥家闲置的保险柜“学成”后首次作案,开锁过程并不顺利,从不到凌晨1时至3时40分左右,张某耗时近3个小时才将两个保险柜先后打开,并不是此前传闻中的几分钟就把保险柜打开了。据了解,在作案过程中,张某一直在用手机照亮。

    

     逃跑

     途中包被刮开 有少许首饰掉落

     4时03分

     偷完黄金开始逃

     商场一楼的监控内闪现了一个背双肩包的人影,虽然视频中看不清脸,但能分辨出此人个头不高,身背双肩包。

     黑色身影迅速回到之前潜伏的防火通道内,开始逃跑。

     到6楼曾被保安发现

     张某从防火通道内1楼一路往上跑,逃到6楼时,被值班保安发现,保安喊了一嗓子后,随即看到一个人影夺窗而逃。

     逃跑途中有首饰掉落

     张某跳窗后,顺着一个商场装修结束时没有拆除的梯子到达了国际饭店的楼顶,又从楼顶下到了室外防火通道。

     张某下到室外防火通道二楼和三楼之间时,其背包被刮开,部分首饰掉落在地。这些掉落的首饰,在警方侦破过程中,被办案民警发现,并进一步确定嫌疑人张某的逃跑方向。

     跑到街上休息几秒

     回到地面后,张某随即又往旁边某单位房产处后一条小街路跑去。他卸下背包,在路边的花坛休息了几秒。

     从西大直街打车离去

     随后,张某来到西大直街上打车离去。为了避免被监控拍到,他特意选择坐在车后座。

     张某担心被人看到自己的相貌,作案前特意戴上了鸭舌帽和口罩,从进入商场、到开保险柜、再到逃跑途中,他都没敢摘下来。而警方正是在“天眼”视频监控中看到了张某的这一装扮,并迅速根据这一线索,找到了搭载他的出租车司机。拉载过张某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警方,他对这个乘客的装扮记忆深刻,张某在乘车过程中一言不发,全程没有摘下过帽子和口罩。

     张某随后沿着西大直街、又回到博物馆转盘道,经过国际饭店商场门前,然后沿着红军街、霁虹桥、经纬街、友谊路、公路大桥直奔肇东。

     抓捕

     逃回安达老家

     网吧里悠闲打游戏

     “没想到能抓到我”

     10日早上10时,张某从肇东动身,搭乘长途大客回到了老家安达。回到家中的张某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张警方布下的抓捕网络也已经将他锁定、包围。此时,张某悠闲地回到了家中,将装有价值300多万黄金首饰的双肩背包,藏在他练习开锁用的保险柜内。走到楼下的一家小饭店,简单地吃了口饭。没有慌张和恐惧,吃饱了的张某悠闲地来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处网吧,打起了网络游戏。直到落网的一刻,张某诧异的脸上写满了不解。在其此后的交待中,张某坦言:“因为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所以没想到能抓到我,而且还这么快!”

     面对审讯,张某表现得十分配合。据介绍,张某的作案动机在他的口中简化成了两个字:缺钱。没有犯罪前科的张某,从老家外出打工来到哈尔滨后,感觉见识到了大都市的繁华生活,越来越感受到了金钱的重要性。“有车有房,兜里得有存款”,这是张某的生活预期。然而,他今年26岁,看着老家的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自己至今说不上媳妇,平时的工作又苦又累,赚钱又少,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让张某选择了铤而走险。

     本报记者 栾德谦

    

     在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