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哈尔滨“暗送秋菠”,绝对是件奢侈的事儿!
2015/8/31 生活报

    

    

     今日气象

     今天2015年8月31,星期一,农历七月十八,哈尔滨天气:雷阵雨~多云,西风微风,全天气温24℃~17℃。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最近冰城的菠菜价格是节节攀升,部分早市的零售价达10元/斤,最高的甚至卖到12元。据发改部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8月26日,哈市农贸市场菠菜平均零售价格每斤为7.50元,较月初上涨91.83%,较上月上涨227.51%。每斤成本价仅1元左右的菠菜,缘何价格会破十?记者连续两日追踪,探寻菠菜从田间到菜篮子的“镀金之旅”。

    

     始发站:阿城区东环村

     加价:3元左右 售价:4.5—5.5元产量减半 外地抢购人力更是贵了不少

     大幅减产

     “往年,一亩地出产菠菜8000斤左右,今年每亩地才能出产2000—3000斤,在产量上来说,今年比去年少了一大半。”幺志表示,前些天连续的降雨影响了菠菜的生产,“阴雨连连再加上长时间没有阳光照射,最影响菠菜的生长,好多菠菜在地里长着长着就烂根了。”同样也是天气的原因,以往大地菠菜到了成熟期,还可以补充一下市场,但是今年的大地菠菜几乎“全军覆没”,市场仅能靠棚产的支撑,所以菠菜一下“金贵”不少。

    

     (图为商贩在哈达将菠菜装车)

     人力变贵

     “促使菠菜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成本的增加。”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村收菠菜的人力价格大概是12元/小时,而往年大概7元/小时。“照往年的价格现在已经雇不到人了,更别说今年还得冒雨收菠菜,不多给点钱谁来呀。”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收波菜可不仅仅是从地里摘出来那么简单,还得经过水洗等多个步骤才算完成,人力自然要贵一些。

     外地抢购

     另一个让菠菜出菜价格翻番的原因则是,外地市场也来“抢”菜。据幺志介绍,由于去年菠菜价格不高,吉林、辽宁两地的很多农民今年都弃种了菠菜,种植面积减少再加上天气因素不给力,吉林、辽宁两地也来阿城进货,“当吉、辽的菠菜产量旺盛时,他们会来填补咱们的蔬菜市场,但是今年不仅没带来菜,反而需要从我们这里进货,一下让菠菜更加紧俏了。”幺志算了一笔账,扣棚的膜钱、种子化肥、暴涨的人工成本,以及产量骤减等原因,今年的菠菜还没等“出家门”就已经“价格不菲”了。

     第二站:哈达批发市场

     加价:5毛左右 售价:6—7.5元

     连天雨运输不畅 装卸成本小幅增加

     据杨大哥介绍,最近菠菜的批发价一般在6—7.5元之间波动,“今年的收菜价就比以往贵了很多,但其实我们这层批发商真没加价多少。”杨大哥表示,在他们这个环节,相比往年涨价了约5毛钱左右。“一个是人力成本增加,装卸车花的钱就得多点。再一个就是连天的下雨,车不敢快开,费油不说损耗的菜也变多了,自然会增加成本。”杨大哥表示,刨去这些成本,他们拿到手的利润每斤也就在六七毛钱左右。从他手里来拿货的有二级批发商、超市或是零售商贩等。

     第三站:二级批发商

     加价:1元左右 售价:9元/斤

     货源紧俏商贩抢购 价格水涨船高

     “一些出早市的老主顾总在我这里拿菜,我简单地加些费用就给他们了,但是我这儿的损耗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一般我会在费用和利润上再加个几毛钱的损耗钱。”谢京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的菠菜批发价格多在每斤9元左右,这比往常可能要多加了1元钱,原因就是最近菠菜货源紧俏,买的商贩比较多,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终点站:早市、超市、蔬菜商铺

     加价:1元左右 售价:10—12元/斤

     高价加剧损耗成本 只能被迫涨价

     “蔬菜在上架前,我们会有专人进行分拣、清洗和包装,再加上店铺租金、人工、水电等花销,售价自然要比进货价高不少。我们通常会在零售价上加20%以上的费用,这样才能避免亏损。”该商贩表示,“往常菠菜售价三四元,加20%也就几毛钱,市民自然感觉不到什么。但如今10元的售价加上20%就是两元,一下子就特别明显了。”

     文/摄 本报记者 王悦

     疯狂的不止是菠菜!

     茄子黄瓜西葫芦18种菜都涨价

     据哈市发改部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8月28日,监测的24种蔬菜价格与上周相比呈现“18升3平3降”走势,平均价格为2.69元,较上周上涨14.47%,较上月上涨17.47%,较去年同期上涨22.83%。

    

     走访中记者从业内商户处了解到,此轮价格上涨主要是连续降雨导致地产菜难以采摘运输,导致市场供应偏紧所致。此外,据业内人员预测,近期,降雨仍将继续,蔬菜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下周天气将会好转,蔬菜价格会有所回落。尤其是9月份秋菜将陆续上市,届时价格将明显下降。

     本报 记者邢哲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