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叔叔""食素品茗""摄影达人""羽毛球书生"……四位最
2016/7/20 生活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谢尚威:“最美叔叔”传递“最美”精神

    

     谢尚威

     记者 郭铭华

     给干渴的花朵倒一口水、给荒芜的土地栽一棵树;给流浪猫狗一些剩饭剩菜、给风雪中的麻雀撒一点面包渣;给困惑的人一个微笑、给迷茫的人一个方向......对于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来说,龙江有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微信群,这里每天都在讲述着不同的爱心故事:环境美化、助残济困、美德教育、公益培训……举手之劳温暖人心,这些爱心接力只因一个人、一个见义勇为英雄的影响而上演着,他就是轰动全国的“最美叔叔”、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谢尚威。

     “我不算啥名人,只想踏踏实实为大家做点事!”4年前,因徒手接住从五楼半坠落的15岁男孩而被称为“最美叔叔”的谢尚威,虽然今年才32岁,但这位淳朴的“中国好人”却有着远大的志愿——让“最美”精神继续传递。如今,他组建的“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全省城乡的各个角落,并建立了同名微信群,通过公益活动把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召集在一起,让大家互相认识,相互交流;把如何做公益事业的建议和想法与群里的志愿者们一起分享,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尚威大舞台,有爱你就来

     提起英雄谢尚威,“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微信群的群员们心中充满了敬佩。然而,面对大家的赞许,谢尚威却告诉记者说:“我本就是双城市韩甸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没想到我当时一个本能的举动在社会上引起那么大反响。说实话,在我看来,‘最美’代表一种服务他人、温暖他人的精神,我希望通过以我名字命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把‘最美’精神继续传递下去。”据了解,谢尚威早年在深圳打工时就经常到敬老院、脑瘫患儿中心等地参加志愿服务,但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是当时“不敢有的想法”。“最美叔叔”的事迹传开后,他受到许多人的鼓励,终于在2013年1月30日这一天将“不敢想”变为现实,“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已招收志愿者千余名。

     谈及志愿者服务队的“门槛”,谢尚威说:“不限年龄和职业,只要乐于奉献,能踏实做事就行!”他的招募告示发出还不到一周,很多人就纷纷打进电话要求加入,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老大娘已经87岁,最小的才13岁。“我带领大家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收获到很多感动。”几年来志愿服务队的点点滴滴,谢尚威都历历在目,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起那难忘的一幕幕:“2014年首届‘中俄博览会’期间,我们集合了80名队员,连续5天在会场附近捡拾垃圾,义务为外地游客指路。那几天天气特别热,队员们不叫苦不叫累,每天都是早早的来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展馆。活动结束后不少队员跟我说,‘尚威啊,以后有这样的活动第一个通知我啊,我还来’。金河湾湿地公园举办首届露营文化节,我的队员们听说是展示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在湿地公园组织活动可没想象中那么诗情画意,由于游客很多,为引导大家都来录制创城百姓寄语,很多队员一天下来嗓子就已经哑得说不出话来。10天下来,每个人都瘦了好几斤。”

     尚威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公益是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公益的核心思想就是唤醒良知,唤醒善良。公益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是近日谢尚威在微信群里和大家探讨公益话题时发表的一段话。作为群主,谢尚威经常在群里发布公益信息、教育心得等,并设定了“入群后要积极参与活动,不可长期‘潜水’,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要分享讨论”的群规。

     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组织活动需要提前报名,而“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就是大家共同讨论的“家”,每每队长发布志愿活动,大家都争着报名,能够为公益做点事,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儿。2015年10月20日是海伦儿童宋金奎的11岁生日,由于上学途中遭大货车碾压拖行致臀部以下皮肤大面积撕脱、胫骨开放式骨折,这次的生日他只能在病床上度过。谢尚威得知后,在微信群里发起“为小金奎献爱心”捐助倡议书,短短三天就募集到1.7万余元的善款,并在宋金奎生日当天率领近40名“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和11名“冰城少年”志愿分队队员来到哈医大一院,将捐款和礼物送到小金奎手中。

     谢尚威为志愿服务倾其所有还不够,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妻子和女儿也主动要求加入,成为了“谢尚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谢尚威带着他的家人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为农民工子弟进行免费补习、组织“义务秋收队”到田间地头帮村民收秋粮、上街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到街道义务清理冰雪、为孤寡老人做家务……三年多来,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达到十多万小时。

     “尚威大舞台,有爱你就来;尚威大舞台,有你更精彩”,这句志愿服务队的口号,印证着谢尚威的诠释:“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光是在危急的时刻,越是平常的小事越能体现出我们城市和人民的精神文明程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刘文哲 食素品茗 倡行淡雅生活

    

     刘文哲

     记者 李晶琳

     43岁的刘文哲,在哈尔滨市悉心经营自己的茶院,论茶,品茶,醉心于缕缕清香。他在自己刚刚“满月”的微信群“水莲素食——社区私厨”中提倡素食文化,探索,分享,倾心于妙手生津。素食、饮茶是相辅相通的,他在“无所不能”的微信世界中成为500多名微友的中心,并仍在吸引着更多志趣相投的人食素品茗,享受人生。

     志趣相投 共享素食文化

     食素品茗让刘文哲看起来神清气爽。作为群主,他对他“年轻”的群热情洋溢:“这个群是今年4月9日建起来的,缘起于一个朋友开了家素食餐厅‘水莲素食’,曾任多家大型素食餐厅厨师长的这位朋友,亲自上灶为大家制作健康美食。借着微信广泛的宣传推广传播作用,我想到了建群,一方面是帮朋友的餐厅增加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传播自己的素食理念,与有相同想法的朋友沟通交流。”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倡导素食的微信群在短短四五天时间里,就吸引了近500名群友加入进来。由于第一个群已满500人上限,如今他又建起了第二个群,现有群友40余人。

     “素食”的概念对于记者来说略显模糊,记者在问过“度娘”后知道:素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随着素食者队伍的不断发展,素食运动在全球蓬勃发展。在美国有1/10人口、英国有1/6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白领、大学生成为素食运动的主力军,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生活方式。

     刘文哲说,近些年,随着营养过剩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富贵病”发病率的增高,以及为了健康和美体而兴起的减肥瘦身热潮的影响,素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同时,素食也是倡导环保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食素品茗 倡导健康生活

     在“水莲素食——社区私厨”的群公告中,刘文哲写到:弘扬素食文化,发布素食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在这个人数众多的群体里,有的为信仰,有的为健康,相同的是,大家对素食有着共同的偏爱。“每日一素”是刘文哲的不变坚守,每天上传一则素菜食谱,或是自己心悟独创,或是借用他山之石,有图有文,豆腐、西兰花、枸杞、西红柿、腰果、西芹、香椿……这些看似种类受限的食材,却百变而成色香俱佳的舌尖美味。群友们会热衷于这些食谱的实际操作,在群里热烈地交流心得、学习厨艺。大家也会把对素食的了解、感悟分享到群中,谈论生活的城市中有哪些素食店、哪款素食菜品值得一尝等等。这几天最受群友关注的是素烧烤不日将登陆“水莲素食”实体店,目前正在试烤、试吃中。

     在这一呼百应的群世界中,刘文哲感受着群友们追求健康素食生活的热情,一群满了建二群,线上交流不尽兴,发展线下沟通。他针对微友们的需求,又衍生出几个微信分类栏目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沟通:水莲素食——社区食堂,掀起全球素食风的“周一请吃素”在实体店“水莲素食”真正落地,打造周一请吃素的现实版,每周一10:30,水莲素食免费请10位客人吃素(以现场先到为主);水莲素食——茶社共享,只要避开饭口,每天的8:30~10:30、13:30~16:30期间,微友们或各自的朋友都可以到“水莲素食”店喝茶闲谈,人们既可选择自带茶,也可花少许钱,取用店内提供的30年龙润红茶、理想龙润普洱茶,他们能享受到的是泡茶免费、场地免费、柠檬水免费。

     “群”家庭 热心素食传播

     刘文哲生活于五口之家,家人都偏好素食。父母年龄大了,为了远离老年病,很少吃肉;妻子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受其影响,刘文哲这才了解并喜欢上了素食,生活中常吃素。只有13岁的儿子,亦荤亦素,乐在享受各种美味。建了“水莲素食——社区私厨”这个群,刘文哲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大家庭,随时关注群里的消息,共享自己食素品茗的经验和想法,谈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家人由对素食的偏爱,继而对他建群之举赞许有加,共同的希望就是不仅自身践行,更要让这种健康、环保、时尚的生活理念广为人知、广泛传播。

     跟自己一样,“群”家庭都是热心人,这一点让刘文哲感触颇深。早在2015年7月,一位同样倡行素食的朋友李杨,就以众筹的方式,与100余位志同道合者,每人出资3000元,在哈尔滨市经营起“素心食度”素食店,刘文哲也热情高涨地投入其中。这是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饭店,投资人不赚取任何利润,只为倡导素食,让素食健康亲民化,打造家庭素食食堂、社区食堂,贴近生活。如今大受欢迎的这家店已有投资人200余人,而“水莲素食——社区私厨”的群友经常无偿到“素心食度”店从事服务工作。5月8日,刚刚过去的这个母亲节,还是这些热心的微友,来到“水莲素食”店,为宾客盈门的素食店无偿服务,支持店里提倡的“母亲节我陪母亲吃素”活动。

     微信群日益壮大,素食者不断增多,刘文哲对这个年轻的群有着诸多的后期规划:组织更多的线下沟通交流,倡导多种方式的无私互助,邀请群成员参与徒步、联谊等活动。

     王薇薇:从不喜欢摄影到狂热的摄影群群主

    

     王薇薇

     记者 陆少平

     王薇薇声音脆脆的,像一个小姑娘,很难想象出她在户外活动中风风火火的样子。王薇薇在黑龙江弘瑞丰经贸有限公司担任企划部经理,作为背靠经营摄影器材公司的群主,她的群离不开摄影。王薇薇主要负责日常会员管理。用她的话说,“一个原本不喜欢摄影的我,做了一件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工作。”

     群主要对群里1000多位摄影爱好者负责

     王薇薇2008年到公司工作,刚开始担任产品操盘手。王薇薇笑着对记者说,2011年领导决定让她负责会员的工作。爱动脑筋的王薇薇当时就动了心思:怎么才能把摄影爱好者聚到一起,让大家有更好的交流?后来一想那就建立一个摄影QQ群吧。在建立QQ群的时候,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摄影学习的小家就纷纷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在影友不断加入的时候我们的QQ群也壮大了,到现在摄影群里大概有1000多人。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微信,王薇薇玩起微信。王薇薇对记者说,群里摄影爱好者开始纷纷使用手机玩微信,发朋友圈、晒美食、风光、人像。为了能够让影友们更好的交流、学习摄影、放松心情,2015年,王薇薇建立弘瑞丰摄影交流群,目前群里共有475人,把喜欢摄影的会员、影友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再次把大家联系到一起,也就是从那开始王薇薇当起群主。

     群主是干啥的?王薇薇的理解是:群主要对群里所有的摄影爱好者负责,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冲在前面为大家去解决困难,摄影采风的时候给大家建立良好的条件。王薇薇笑着说,每次出去活动的时候,对年龄大的影友,她都格外小心,仔细照顾。为群里摄影爱好者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群主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句话,做到让大家满意,让大家跟着群主走,有安全感。

     王薇薇说,公司及厂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她的摄影群每月都开展摄影培训活动,包括摄影采风、实践拍摄等。几年来,摄影培训课邀请了国内摄影名家李少白、段岳衡、解海龙、陈忠元、周梅生等来哈尔滨做大型摄影讲座,知名摄影师以及了解摄影器材的摄影讲师来为影友们讲课,受到群里的摄影爱好者们的热烈欢迎,每当看到影友的作品在公司的公众微信平台上与更多的人进行分享,她都感到特别幸福。

     群友触电共同制作微电影

     王薇薇是一个比较喜欢热闹的人,会经常参加车友会的活动,与其他微信群的群主也有交流,参与他们的活动。除了摄影微信群,王薇薇还加入了爱心群。2013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王薇薇至今难忘。那年,腾讯发布了一个5毛钱的心愿,一个名叫小红的小女孩,记者问她有什么心愿,小红说:5毛钱,她想买支铅笔。看了这个新闻,王薇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她马上在QQ群里,发动大家买笔、买衣服和学习用品,为小红实现了愿望。由此,引发出了一个微电影制作,王薇薇和她的影友们共同制作了一个微电影,叫《14D的童话》这是一部关爱白血病儿童的微电影,呼唤爱心人士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让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们,那一次一部微电影为带白血病儿童来6000余元捐款。王薇薇说这一件事参与者众多,大家纷纷献出爱心,令人难忘。

     家人是坚强的后盾

     王薇薇说,当了群主之后,事务性的地工作多了起来,有时候很晚了还要联系培训或者户外摄影的相关事宜。王薇薇表示,她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即使有的时候受到一点点的委屈,回家总能得到丈夫的安慰,什么也都算不上是委屈了。最有意思的是,她的丈夫老公很会开导人,经常告诉她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做就做好,要不就别做,要多为大家考虑,先服务大家,再考虑自己。此外,她特别认同丈夫的一句话,“摄影改变心情。”

     王薇薇说,在摄影群里我算是最小的了,但是大家都认为是我是小大人。

     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

     微信群群主书生滕玉生

    

     滕玉生

     记者 李景滨

     群的功绩就是将羽毛球运动门坎降到最低

     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微信群一年之内由最初的一个500人微信群,滚雪球般发展为六个,也就是说加入这个微信参与活动的人数已达3000人。

     “5元钱打一天,200元玩一年。”群主书生(滕玉生)介绍他的这个超常规模的微信群。

     书生(滕玉生)1971年生人,做生意挣了些钱,酷爱羽毛球及其他外体育活动。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的前身是一个容纳多项趣味活动的QQ群,组织爬山、徒步、游泳、羽毛球等多种活动,后来其中的十几个人都选择了羽毛球。活动后经常在一起聚餐,大伙就有了成立俱乐部的想法,经过大伙讨论就把名字定名为“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俱乐部理念就是打造平民化羽毛球健身交友平台。推举书生为群主。活动平台超初为QQ群。从2015年开始,大伙逐渐喜欢微信,QQ上得就少了,转向以微信联系为主。

     书生说,最初大伙只图玩得高兴,提高球艺,群组织的重心就是吸纳一些水平稍高的爱好者,活动的场地费以AA为主,每次活动一人5元,不够群主添上。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成员达到200人。人多了,事自然也多了,逐渐分成两个群体,一部分人主张不再继续扩大,固定现有的圈子,能玩高兴,达到健身的目的就行了。而书生则主张继续扩大群体,坚持建群理念,让更多的人喜欢羽毛球,努力打造平民化羽毛球健身交友平台。于是有了第一次分裂。

     经历这次分裂以后,群体又一次短期壮大,群活动主推5元一位,2小时畅达。活动足迹遍布市区各大学校羽毛球场馆,工大二校区文体中心、香坊一小体育馆、理工大学羽毛球馆、119中学体育馆、哈尔滨学院体育馆。这段时间应该是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成功举办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第一届年会,群固定成员超过300人。

     随着队伍的壮大,场地的不固定和场地费偏高都无法满足社员的群活动。于是群里又召开一次管理层聚会,大伙商议找毛毛体育合作。最后经过和毛毛体育协商,承租毛毛体育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6片场地,但半年的租金是六万,当时大伙谁也不愿意先拿钱凑这六万。没办法书生只好自己掏钱凑足六万,风险自负,也从这个时候开始,AA制变成群主负责制的群活动模式。

     在体育学院的一年时间里群队伍又一次扩充,群社员超过千人,场地有限的紧张,怎么办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最终把活动场地定在会展中心体育馆。合作伙伴业发展为两个:毛毛羽毛球馆8片场地和力龙羽毛球馆8片场地。队伍又一次壮大,发展到三千多人。为了更好坚持最初的建群理念,努力打造平民化羽毛球健身交友平台,让公园里露天打球的中老年人都吸引近室内球馆。

     书生说,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微信群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组织模式,是始料不及的。如今虽然表面上是六个大微信群,但是,大群里又发展出无数的小群,很多成员并不在大群里。大群的组织模式也与最初不一样了,大群只提供一般信息,比如场地的实时占用状况,群里提供的最新羽毛球用品和价格,陪练的联系方式和价格。即大群的管理如今以提供场地设备活动平台为主,具体的活动参与由大群下面的众多小群自己组织。

     书生说,人民公社羽毛球俱乐部微信群的功绩就是将羽毛球这项运动的门坎降到最低限。场地费是最低的,5元玩一天,这是难以想象的;陪练费是最低的,每小时15元;器材是最低的,群厂家直接取货,免去批发商、零售店的环节。各小群组织比赛,大群提供场地预留和奖品。

     书生对自己的成就极自豪:“是不是最牛群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主推的群活动,玩羽毛球5块钱能玩一天,200元能玩一年,从5时30分到20时全天畅打,在哈尔滨市绝对独家。我不敢说我的群活动为哈市的羽毛球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我敢说我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也让很多玩不起羽毛球的人拿起羽毛球拍,也让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羽毛球健身运动中来,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公园路边不能运动的时候,有一个平民化程度很高的健身娱乐场所。这个群活动让我个人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推广。从AA制群活动走向个人事业,又从个人事业走向半公益事业。其实做公益事业和有钱没钱也没有太大关系,再有钱只出不进也有枯竭的时候。利益最小化,服务人性化,在成本支出和平民化消费水平之间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人威武!老人10万元被抢,10多市民玩命追,损贼差点吓尿……

     女子临死前的自拍,央视都播了,警醒所有人!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李昕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