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群主百强人物风采录12】杨维清、赵秀艳、安百宏、王翟
2016/8/2 生活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杨维清

     行走中传递爱的力量

     」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迈起绿脚丫,脚步健如飞……”这首改编的《绿脚丫的朋友来相会》,是“绿脚丫徒步群”的群歌,5月26日,在“绿脚丫徒步群”建群两周年之日,记者联系到了该群的创建者杨维清,从2014年创群时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个群1000余名群友,两年间,老杨带着绿脚丫的群友们在徒步中倡导健康,将徒步与公益活动结合,传播爱的力量。

     护理患病妻子成“创群”契机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杨维清网名“天天快乐”,闲暇时间,他的爱好就是户外运动,回想起当时建群的契机,还要从他的妻子说起。

     2013年,杨维清的妻子患了一场大病,妻子住院期间,他每天在医院陪护,看着医院里被疾病折磨得虚弱无力的病人,老杨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妻子康复后,一直爱好徒步的杨维清,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运动来收获健康,2014年5月26日,他创建了“绿脚丫徒步群”,当时,群里只有3个人。

     杨维清回忆,建群后的第一年里,群友的增长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周年庆的时候是89人,到了第二年,就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现如今,“绿脚丫”共有13个微信群,群友数量已经达到1000以上,“群友们都是口口相传,自己加群参加户外活动后,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盈,心情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然后就会把身边的亲友拽进群里。”加入“绿脚丫”的群友们都坚信,户外运动、亲近自然会带给人身心上带来变化。

     累计行走公里数“绕地球一周”

     “绿脚丫”的群友们封杨维清为“总舵主”,不过在他眼里,群主就是“服务员”——是为群友们服务的。“高频率的群活动,是吸引陌生群友和增强老群友粘度的有效方式。”杨维清说,除了周日,每天晚上群里都会组织夜徒活动,除了定期的市内徒步活动,他和各个分群的群主们还会不定期地策划周末的登山、穿越等活动。

     沿江路、群力大道等市内几大徒步路线,以及市区周边的松峰山、香炉山等山峰都留下了“绿脚丫”的足迹。用杨维清的话,要说“绿脚丫”的群友有多能走,两年来群友们累计的徒步公里数能“绕地球一周”。

     群友们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群友,杨维清开始细化各群的功能,除了常规的徒步群,他还分设了骑行群、摄影群、健身鞭友会等专项微信群来丰富群友们的“圈子”,此外,他还为“绿脚丫”设置了指挥、宣传部长等职务,很多大型活动,都是他和这些“智囊团”一起组织策划的。

     掌管着十几个群的老杨告诉记者,管群可不能没规矩,不过规矩不多就一条,“绿脚丫”徒步群目的是健康快乐,如果进群不为锻炼身体,只能自行离开。

     为“面爸”献爱心 80余群友分三波吃刀削面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眼看着群友越来越多,杨维清感到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重的不是平日里繁杂的群管理事务,而是如何让行走变得更有意义。有了这个想法后,老杨就开始张罗群友们不定期地去敬老院里收拾庭院、为抗战老兵剃头发、包饺子,慢慢地,群友们也开始留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一旦发现需要帮扶的对象,老杨就会组织大家一起献爱心。

     在众多的活动中,让杨维清印象最深的就是组织群友们捐助“面爸”宁晓峰。据老杨回忆,当他看到关于宁晓峰卖面救子的报道后,就在3个徒步群里转发了报道,没到半小时就有数十人表示,都希望去面馆吃面,献一份爱心,眼看着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老杨当即就组织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把徒步路线的终点设在“面爸”宁晓峰的面馆。

     2015年4月4日清晨,80多位群友在防洪纪念塔集合,迎着朝阳一路向东,徒步前往位于哈尔滨道外区的面馆,“那次活动中有好几个群友都是领孩子来的,有一个小朋友把零花钱放在书包里,背着包跟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就为了能亲手把钱捐给需要救助的龙龙。”老杨回忆道,由于面馆面积有限,当天去现场的群友们分三拨吃的面,还有的没吃面,将爱心款交给“面爸”就走了。吃完面后,群友们在面馆门前合影,然后纷纷转发朋友圈,告知更多朋友面馆位置,据统计,当天捐款总额近2000元。对于老杨来说,最愿意听到的就是,群友们加入这个群,身体变好了,还做了很多好事儿。

     用行走的力量一路传递爱

     由于工作需要,杨维清需要在山西工作半年,为了方便微信群管理,今年5月初离开哈尔滨的时候,他想把群主的身份转给其他人,没想到群友们谁都不接手,坚持让他“远程遥控”管群,“我这一走,原以为参加不上今年的两周年群庆,不过群友们非说我不在没有主心骨,要等我回家后再进行,现在他们都在家吹拉弹唱地准备节目呢。”对于“绿脚丫”的未来,杨维清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进来,徒步登山玩穿越,积极参加爱心公益事业,人帮人、人助人、人护人,用徒步传递正能量,在行走中感受身心的变化。

     王悦

     「

     赵秀艳

     “新农村”里传递正能量」

    

     哈尔滨的赵秀艳今年54岁了,认识的人都称她为“赵老师”。“广告要正气,广告人要正直”,在红柳广告传媒担任编辑的她,不仅在工作中如此要求自己,在生活中,甚至是网络上,她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还组建了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微信群,叫“新农村”,自己当起了“村长”。

     每天,她“身边”聚集着上百名“村民”,她不仅不嫌麻烦,还颇以“村长”身份自豪,而“村民们”也以自己是“村子”一份子而骄傲。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村子”?5月26日,记者对赵秀艳和她的“新农村”进行了采访。

     9年前建立 5名“村民”发展到241人

     赵秀艳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未语先笑。提起“新农村”微信群,她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眉眼里满满的得意。“那是9年前,因为工作上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方便我就在QQ上建立了这个群。”后来相关工作结束后,赵秀艳并没有解散这个群,反而把更多的好友拉到群里来,自称“村长”,并广招“村民”,“我的想法是,朋友们聚在一起不容易,应该有一个沟通交流的‘自留地’。”

     慢慢地,“村民”多了起来,从一开始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241人,2年前她又把“村址”从QQ迁移到了微信上。记者在群里看到,大家起的名字都非常有特色,二凤、张老大、李老二……“一听就是村里人。”赵秀艳大笑,“我是村长,还有叫村支书、妇女主任、民兵队长什么的,都是一些管理员的网名。我们群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在群里,我们不允许透露现实身份,也不许用不健康网名。”

     工作之余,她喜欢泡在微信群里,每天和“村民们”唠唠家常,经常传播一些正风气、树文明的新闻,还时不时组织一下集体活动,用“村民”的话说,“赵老师这个村官当的,称职!”

     “村长”有威信 “村子”风气积极向上

     在管理微信群上,赵秀艳花费了很多心思,“我们对群成员也有要求,也是三不原则,不许发不文明讯息,不许传播未证实讯息,不许背后讲究其他村民。”

     为何要设置这么多规矩呢?赵秀艳向记者解释,“这个群是为了方便朋友们交流而设立的,这份友情需要长期维护。作为一个群体,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风气才能长久,而且我也相信村民们更愿意和有素质的人接触。”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群里聊天,一位“村民”发了一张动图,内容是一个男人将一个女人踹下了河。赵秀艳当即制止,“我说,群里有很多女性,你发这样的图片自己或许觉得很好笑,但其实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希望以后注意。”

     赵秀艳这个“村长”很有威信,她说的话村民都很信服。问她秘诀,她笑着说,一方面要秉公办事“丁是丁卯是卯”,而另一方面就需要一定的智慧。

     “村民”亲如一家还热心公益

     有这样维护“新农村”和谐的“村长”,“村民们”自然也都亲如一家,“给谁庆祝生日啊,帮助谁照顾老人啊,接个孩子啊……只要在群里说一句,很多人响应。”赵秀艳说。4月份,“村民”贾大嫂做心脏搭桥手术,她并没有告诉群里,直到住在她家周围的“村民”邀她下楼遛弯时,她才说自己住院了。消息被发到群里后,“村民们”沸腾了,纷纷向贾大嫂嘘寒问暖、关心病情,还组织了十多人买鲜花水果,一起到医院探望贾大嫂,“大家对我真是像亲人一样。”捧着鲜花,躺在病床上的贾大嫂热泪盈眶。

     群里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我们群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群,所以大家出去玩特别注意环保和文明行为,决不让人背后指指点点。”“汶川地震捐款、照顾孤寡老人、义务捡拾垃圾、资助山区贫困学子……”赵秀艳扳着手指头,细数着“新农村”参与过的公益活动,看得出来,她为拥有这么多热心的“村民”感到骄傲。

     “这个村长当得有滋有味”

     赵秀艳的这群“村民”,连她的家人都很喜欢。赵秀艳的爱人是一名路桥工程师,以前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被“村民们”感染得越来越开朗,“前天晚上,我爱人在电脑前闷头工作。我和群里的人聊天,聊着聊着,他们突然说想唱歌了,就你一段语音,我一段语音的唱起来。”赵秀艳乐呵呵地说,“我就跟我爱人说,当家的,咱俩一起唱一段呗。随后我起了个头,结果他看着电脑头也没回,就接着唱上了。群里的人一听,纷纷起哄叫好。”

     赵秀艳说,她管理这个“新农村”群已经9年了,而且有信心一直管理下去,“我们不忘初心,这个群既友爱,又充满正能量,还让生活充满欢声笑语,我这个村长当得有滋有味。”

     图片由本人提供

     张卫新

     「

     安百宏

     结缘于石头的“大家庭”

     」

    

     “现在是捡石头的最佳时间,错过了就等秋天了。”“这石头颜色不错,可以加工个心形吊坠。”一点开“东三省玛瑙奇石交流交易平台”的微信群,这样的信息,配着一张张五颜六色玛瑙奇石的图片,便“嗖嗖嗖”的不断刷屏。

     去年年末,这个集聚了东北区域“石友”的微信群,在36岁群主安百宏的“号召”下,应运而生,短短半年时间里,该群已拥有群友330余人。说起建群初衷,安百宏露出了农民朴实的微笑,“想法挺简单,就是把爱好石头的朋友聚在一起。没事儿时,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宝贝石头放在群里,互相观赏,或者来个小型拍卖。”

     建群之初只为“好玩”

     几天之后便拥有群友200余人

     曾经以种地为生的安百宏,为何“转行”玩起了石头呢?“我认识一个老大哥,他对石头颇有研究。去年8月份,在他的带领下,我渐渐也开始对这些奇石感兴趣了。”安百宏说道,“至于建群,一开始完全是因为好玩,只加了几个熟悉的好友。没想到,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的,没几天,就有了200多群友。”

     别看人家老安是第一次当群主,但管理起这个庞大的“家庭”,却十分得心应手,“几乎每晚,都会组织大家进行小型拍卖。很多时候,群友们谁寻到了一些形似猴子啊、熊猫啊、小鸟啊之类的石头,都会在群里和大家分享。”如今的安百宏,一心扑在了他的石头上,还在家里给自己置办了一套“工具”,“我家现在堆了好几十袋子石头,能有几吨了。一开始家里人挺反对的,觉得这能挣钱吗,说我不务正业,可是慢慢的看见我打磨出来一件件小玩意儿,还挺好看,就接受了。”安百宏告诉记者。

     群主憨厚 群友拥护

     “异地”兄弟姐妹亲如家人

     来自加格达奇的安百宏,个子不高,有些微胖。他朴实的脸上,总是挂着喜庆的笑容,即使已为人父,却不失大男孩般的可爱。对此,群友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安群主”。甚至,群里有些和他关系要好的朋友,还会时不时地拿他“打趣”道,“我们群主,人好,但就是有点抠,每次发红包,都给一分钱。”

     虽然,群里的兄弟姐妹并不在一个城市,但大家却因为“石头”结缘于此。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交流平台,安百宏还专门设立了“群规”,“我觉得,大家能够相聚在这里,就是我们的缘分。如今,利用这个平台,除了增进石友们的感情外,还会在这里买卖石头。所以,与石头无关的不健康的图片、视频以及连接,是不允许发在群里的。如发现违规人员,只给三次机会,对屡教不改者,会被移除本群。”安百宏说道,“现在群里状态非常好,大家都已经成为朋友,也把群当成了一个大家庭。如果大家私下有喜欢的宝贝,却不能确认时,就会把宝贝发到群里,让群友给个主意。”语气中满满骄傲味道的安百宏还告诉记者,自己希望这个平台可以在健康、阳光、和谐的基础上,日益壮大。

     每晚都有“石头拍卖会”

     公开公正确保大家不受骗

     每晚19时至19时30分,都是群里的拍卖时间。“一次10个卖主,活动一开始,大家就会在群里发布自己的宝贝。”安百宏说道。于是,采访当天,记者便早早地守候在群里。时间一到,大家井然有序的开始了拍卖。“还有没有加价的了”“还有土豪加价吗”“倒计时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机会不是天天有”“再加一把或许就是您的了”等“专业”十足的语言,更是实时跟进。

     对于自己群里这项“独有”的活动,安百宏在维护上更为上心,“第一,参与拍卖的每位宝主,必须实名并附上所在地址;第二,宝主在拍卖宝贝前,必须斟酌好自己宝贝的价值,一经拍卖成功,就不允许拿与所拍宝贝不一致的商品,冒充拍品发给新宝主。如被发现违规的宝主,将在全群通告,取消以后拍卖资格,并移除本群;第三,买卖的石头,欠款必须发群里公认。宝主发货的快递单号,也必须拿群里公认,或者私发给群主及拍卖师确认。”正是有了这样一位细心、负责的群主,群里至今拍卖百余次,却没出现过任何差错。每每活动结束后,安百宏还会在群里贴心地表示,“通过群友的努力,这些天拍卖很成功,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希望大家多来群里坐坐,爱我们的大家庭。再次对拍卖师表示衷心感谢,谢谢您勤勤恳恳的为石友们服务,您辛苦了。”如此温暖,怎能让群友们不爱呢!

     王雪莹

     「

     王翟

     足球是他的生命

     」

    

     王翟这个名字在冰城业余足球圈或许并不被人熟知,但“小花园”的称号可是有一号的。身为黑龙江皇马球迷群的创建者,王翟因平日工作与绿植盆栽打交道,所以给自己起了“小花园”的网络昵称。“足球是运动的,绿植是安静的,但两者都是有生命的。与这两种事物接触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皮肤黝黑、身材消瘦的王翟笑着说。从黑龙江皇马球迷群的由无变有,到如今我省最大的足坛豪门球迷群,王翟只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谈及其中的感受,王翟没有说过一个苦或累字,而“能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很幸运”是王翟由衷的感受。

     因苏克爱上皇马

     因为运动爱上足球,因为某位球星爱上一支球队,这应该是每位球迷的必经之路,王翟也不例外。32岁的王翟是四川仪陇人。2001年,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王翟一家来到哈尔滨生活,他的高中和大学都是在哈尔滨念的。而王翟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皇马的比赛要追溯到1996年了。“12岁的我当年便被‘能用左脚拉小提琴’的苏克所震撼,可以说是因为苏克我才爱上皇马,这一爱便是20年。”王翟说到。因为爱上足球、爱上皇马,王翟从初中便开始踢足球。在近20年的时间里,王翟踢的业余比赛已不计其数,因足球所结交的朋友也数不胜数。在与众多球友交流后,2015年的一天,王翟突然意识到,作为他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竟没有一个皇马球迷群,于是一个念头便在王翟的心里萌芽。“我联系到地处北京的全国皇马球迷协会,把我想创建黑龙江皇马球迷群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并把我提前做好的招募计划和运行设想做了介绍,我打算在两年内将群内人数扩大到1000人。”王翟回忆说。当时,东三省还没有一家皇马球迷群,而王翟的决心也打动了全国皇马球迷协会,就这样,2015年10月,黑龙江皇马球迷群正式组建。

     妻子是梅西粉丝

     2007年大学毕业后,王翟在一家企业做销售工作,两年后,王翟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在2010年,王翟与朋友合伙在花卉大市场开了家销售绿植盆栽的小店。为了能让生活过得更好点,王翟同年在哈尔滨学府四道街的夜市租了个摊位。白天开店,晚上摆摊,六年来王翟就这样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着。随着球迷群的建立,王翟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群内平时的活动和比赛也让王翟搭了不少钱。谈及妻子是否支持他运行球迷群时,王翟笑而不答,一旁的好友金鑫爆了料。“王翟妻子是梅西的球迷,哈哈。”金鑫大笑着说。“我和妻子是高中同学,起初她是不支持我建球迷群的,但这么多年了,她了解我,她知道我没有什么其他别的爱好,就是爱足球、爱皇马,现在她也不反对了。”王翟补充道。

     球迷群主都忙些啥

     要让群内成员更多的感受球迷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皇马球迷群,王翟要做的事很多,而其中群内活动资金问题便是重中之重。皇马球迷群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对球迷免费入会,因此群内的启动资金为零,如让王翟为首的几个群内骨干每次都搭钱办活动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拉赞助”成为王翟的家常便饭。由于从事过两年的销售工作,王翟练就了与陌生人自如攀谈的本领。“我经常打开58同城软件,搜索上面的商家,凡是找到能与足球或我们的活动沾边的,我都会主动打电话寻求赞助,对方一旦表示可以考虑后我便拿着我们此前活动资料的文字和图片亲自拜访,就这样我每个月的电话费300元都打不住。”而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黑龙江皇马球迷群的存在,除了群内成员的“辐射效应”外,王翟经常冒着被封号的风险半夜去高校贴吧,球星微博,发布群活动的消息。组织一周一次的足球赛,电子竞技赛,皇马重要比赛的电视观战,观战前的小游戏抢答活动,评球聚会及到现场看球等活动,都需要王翟亲自张罗。“前几天我听说沈阳的皇马球迷会有一位26岁的成员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我们群内成员便录制了一段祝福视频,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王翟表示。

     梁晨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轶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