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群主百强人物风采录13】周光大、张艳凤、李慧芬、王亚丽
2016/8/3 生活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周光大

     "群带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

    

     作为哈尔滨市第76中学的一名普通的教师,周光大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围着孩子转,在学校努力备课,给孩子上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语文课,连课下的时间也多是与同样是教师的妻子聊着教育、聊着学生。在与周光大聊天中,他从不把自己称作群主,说起自己他的话很少,但是说起学生他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大循环” :让老师们之间的交集少了

     初中老师的特点就是“大循环”:几乎每一名老师都是从初一带到初四,然后回到初一重新开始。就像一个周期为四年的陀螺一样,周光大和其他所有初中老师一样,不停地转着、忙碌着,而这种旋转别有意义。

     由于学校的不同年级在两个校区上课,其他学年的老师,除了在每学期召开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见面,老师们之间几乎没有交集,更没有交流的机会,这成了周光大心里的惦记。“有时见到同一个学校的同事,只觉得面熟,却叫不出名字。”从办公室到教室,从操场到备课室,周光大和其他老师的日常就是这样的,想把不同年级组和学科组的老师联系起来,似乎并不容易。周光大一直希望搭建一个老师间交流的平台。

     “2014年,我发现使用QQ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我学着建了一个老师间的微信群。”周光大给这个群取名“微生活圈”,“老师们每天教学很辛苦,我希望在这个群里,大家之间能够更多地进行生活上的交流,遇到任何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彼此间寻求帮助,放松心情。”正如周光大所希望的,这个群让老师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只是站在教育战壕的同事,而是朋友。

     微信群:成了教师工作交流会议室

     起初,周光大只是将几个语文组里的老师拉进了群,很快这个群在老师间被传开了,短短几天时间几乎全校老师都加入了,有的老师甚至主动找到周光大要求入群。现在,这个已经有149名成员的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群。周光大是这个群的群主,每一个群成员都是该校的老师,周光大把这个群比喻成本校老师们的一块“自留地”,不需要扩大,但也不允许其他人进入。

     当被记者问起每天怎样维护群时,周光大笑了:“群里的成员都是老师,素质都很高,每天都会有老师发布好的关于教育的文章来分享,或是交流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经验,不需要刻意维护。”周光大从来不把自己称作群主,他和群里所有人一样,在群里好像都成了学生,互相请教和学习。

     “中考的《考试说明》出来了,咱们一会儿对比下考点的变化吧,”“我班一个学生写的作文非常不错,大家都看看。”……虽然这个群叫“微生活圈”,但是让周光大没有想到的是,这里不仅仅是老师们交流生活上琐事的聊天室,更成为了是老师们教育思想和经验交流的会议室,这让周光大既意外又惊喜,老师们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学生,离不开教育。

     正能量:在群成员间不断传递

     “咱们学校一名12岁男孩休学了,陪伴身患癌症的母亲走过最后4个月……”,今年4月,这则消息在群里迅速传开。群中老师们纷纷打听这个孩子的情况,虽然多数人并不认识这个孩子,但是这个小小孝子的感人故事还是让老师们为他竖起大拇指,老师们之间也拧成了一股绳,纷纷为这个坚强勇敢的孩子捐款。

     虽然群建立的时间只有两年,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为了素味平生的需要帮助的人,老师们一次次伸出援手,群里的成员间更团结了,群里的正能量也越来越强大了,尤其是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也许是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他们是见不了这些孩子受一丁点苦的。

     自从有了这个群,周光大和妻子交流的话题又增添了许多,群里好的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分享,他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和维护“微生活圈”,但是群里每一句对学生的关心和对教育的关注,都像细雨润物般滋润着每一个成员,正如周光大所说的:"群带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

     张洁

     张艳凤

     带领大家向快乐出发

    

     “向着快乐出发,走进笑傲游,放歌吧,亲爱的朋友,欢声如雷……”唱着欢快的群歌,5月28日早6点,210名群友坐上开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大巴车。

     笑傲游户外运动群于2015年1月26日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该群已经拥有三个QQ群,15个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以及自己的网站,群内成员达到万人以上,组织活动百余次。组织发展一个“群”不是易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运动群能几何式地大发展,当然离不开那位细心、热心的群主“心雨”。

     因爱玩会玩被推选出带大家玩

     群主“心雨”名叫张艳凤,生于1978年,是哈尔滨市一家药企职员。“心雨”身材不高,眼神中透着干练。5月25日记者联系她时,她刚带着88人团队,结束了俄罗斯海参崴激情之旅,平安回归。

     “心雨”坦言,自己是个好动的人,年轻时就喜欢自由行,省内游、国内游都特熟,也特别喜欢旅游。亲戚朋友一听说她要出去玩,立马有响应者,“带着我们呗,吃住玩线路你都熟,我们省心省力。”周围人谁想出去玩,都会先向她打听路线、餐饮住宿方面的问题,而她的建议总是能得到大家的好评。时间长了,大家撺掇“心雨”成立个户外运动群,方便大家一起出游。于是去年春节前,“心雨”成立了笑傲游户外运动群,本来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玩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群友数量也从最初的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到现在的上万人。

     怕群主赔钱 网友推掉参加婚礼也要跟着玩

     “心雨”介绍说,这一年多来,大家一起见证着群成长发展,一起携手跨过了一座座高峰,一路欢歌一路同行。在2015年的活动中,爬山活动人数最多400人以上,温泉活动日参加人数最多500人以上,而去年暑假,漂流艇上几乎每个星期都留下了他们欢乐的身影,今年4月初,他们开启了出境游模式,43人组团到泰国游玩。

     提起出去玩的故事,“心雨”感慨万千,她说去年夏天一次组织去爬山,有一对夫妻,家里临时有事参加不了第二天的活动,晚上才突然给她打电话说明情况,因为包车的费用是平摊到大家身上的,如果招不满人,少的车费只能是她付了。于是她在群里紧急发帖,问有没有可以参加活动的人,“很快,一对参加过几回群活动的夫妻打来了电话,我和他们不是很熟,那位妻子告诉我,他们夫妻明天有两份婚礼要参加,如果实在没招满人,他们可以推掉婚礼,托朋友带去份子钱,他们去参加爬山活动。因为他们看我组织活动也是带大家玩,没什么利润,怕我因此赔了钱。接完电话,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大家都是萍水相逢,可他们这么信任我,为我着想,我真的很感动。”

     大爷大妈最热心 85岁大爷也要来爬山

     “心雨”说,她当年组建这个群是想带大家出去玩,一年来,发现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大爷大妈们,甚至好多次郊游活动参与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让“心雨”深感意外,也倍感压力。“我带大家爬长寿山,有位85岁的老大爷也是团中成员。“长寿山中最绝妙的是,全长117米、有‘山海第一景’之誉的悬阳洞。这个花岗岩山洞,幽深曲折,洞中有洞,洞外有洞,因为道路难行,大家都担心老人身体受不了,可老人坚持了下来。

     还有一次,“心雨”一位朋友父母,看到她发的郊游活动,联合亲家要参加爬山活动,四位老人的年龄都在75岁以上,“心雨”放心不下,没办法,平时工作繁忙的朋友只好请假陪老人出行。“其实老人腿脚不好,也没爬几步,就是站在山脚下呼吸了一下清新空气,就像孩子一样高兴得又唱又跳。”

     这件事给“心雨”的冲击很大,老人们就是想能到郊外走走,能有人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丰富一下生活。所以在搞群活动时,“心雨”想着法让大爷大妈开心,加入各种元素让大家快乐起来,从上车起就开始唱团歌,走不动的可以在空地跳广场舞,甚至有拔河、寻宝的游戏活动。“‘向快乐出发’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引领群友健康快乐一路同行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目标和追求。”“心雨”介绍道,眼光坚定而执著……

     王晓晨

     李慧芬

     “都市吃货”的向阳人生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个“都市吃货”微信群,成员中大多数是“70后”,他们每天都过着令人向往的日子——研究烹饪,去组团爬山旅游,生活惬意,他们还有一群非亲非故却特别有感情的姐妹兄弟。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李慧芬就是这个“都市吃货”微信群的群主,为参加此次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宝宇杯”2016龙江“最牛群主”评选活动,李慧芬携微信群内300余名群友积极报名。李慧芳表示,如果能够获得此次活动的现金大奖,会将奖金投入公益事业。李慧芬这样说:“奖金是为了更好地做公益,报名参加这活动更希望让更多的冰城人过上我们这种向阳的小日子!”

     李慧芬的微信名是“米拉”,在群里的地位可真是不一般,她一声令下,群友立马能召集起来。据她介绍,“都市吃货”微信群始建于一个同名的QQ群,有近600人,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2014年这个小群体从QQ拓展到了微信,将QQ群中活跃的100余名成员集合成这个微信群。目前,这个微信群已经由原来的100余名“元老”级群友扩展到300余人,年龄段分布在40岁左右,有很多“60后”、“70后”。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李慧芬是《都市资讯报》的一名编辑,“我这个群主其实不太‘称职’,没有认真管理过这个大群,不论是微信还是QQ群,都有义务的管理员,我就像是个‘甩手掌柜的’。”李慧芬说,即便不管理,群内的气氛仍然很统一,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爱吃爱玩有爱心,所以有什么事或者有活动只要振臂一呼,必定一呼百应。

     5月末,微信群里又传来了活动的消息,群内的150余名成员前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登山。活动当日,群内顿时炸开了锅,去了的成员一路拍下沿途和景区风景,在长途车上又唱又跳好不热闹。没去上的成员则是发顺风红包,顺便献上羡慕嫉妒的表情。“集体活动,我们基本周周有,春夏登山、游湖,秋冬赏景、滑雪,我们这些‘60后’、‘70后’,比许多年轻人都爱折腾。”李慧芬说。

     如果说热爱旅游是“吃货”的标配,那么“吃货”的本职工作还是烹饪和美食。“吃”是这个群一直以来的惯例,谁做出了好吃的新鲜独特的菜肴会发到群里共享做法,谁吃了哪家餐馆难以忘怀也会分享到群里,李慧芬告诉记者,除了分享信息,分享美食也是常有的。周末、节假日,群友会三五成伙聚在一起,一人做几个拿手的、自创的好菜,共同欢度节假日。“群里常有‘不服气’的吃货,想要一较高下的。”说到这,李慧芬笑了,“这就只能拉出来‘单练’了,办一场‘大厨’争霸赛,满足其他很多‘吃货’的口福。”

     爱吃爱玩是这群“吃货”的人生信条,有爱心可以说是他们的本质。据介绍,“都市吃货”微信群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给敬老院老人包饺子,老人们盼着他们来;帮助报社向市民分发3D眼镜,却不舍得喝市民赠送的水;给白血病儿童捐款,去生病孩子父母开的面馆义务帮忙,饿了却去隔壁餐馆花钱吃饭,不舍得吃生病孩子家一口饭食……说起难忘的事,李慧芬说了很多,可在谈话的最后,她权衡之后告诉记者不希望将这些公益写出来,她说:“一开始组织群里成员做公益,都是很高调的,希望媒体来争相报道,但是一旦开始了这项事业,没有人再去计较功与名,都变成了“默默”的雷锋”。

     最美冰城人,真情暖人间。“一个‘吃货’的旅途是寂寞的,一群‘吃货’的旅途却是惬意的,”李慧芬说,她将和“都市吃货”微信群一起,从生活到成长,再到未来,“群”策“群”力,结伴同行。

     王春颖

     王亚丽

     “穿越探险大家庭”的“小家长”

    

     酷酷的墨镜、潇洒的登山装、再配上一顶帅气的运动帽,照片中的她活脱脱一位运动健将。很难想象活力四射的她今年已经48岁了……她就是“咖啡妞”王亚丽,也是“穿越探险大家庭”微信群的群主。

     “从微信群诞生的那天起,‘大家庭’就成立了,其实它最早是QQ群,那时的规模就超千人。”王亚丽笑着说,如今这个“大家庭”更是枝繁叶茂,主群达到了500人,还有5个百人的小群。这么庞大的家庭到底是干什么的?“家长”是怎么做好的?这就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最勤快:

     近到阿城远到大理 每周玩一次大穿越

     哈尔滨大成街上坐落着一家“穿越户外用品店”,这儿就是“穿越探险大家庭”的发源地,更是整个群的“大本营”。而这里的店主就是“咖啡妞”王亚丽。“我是个超级户外运动迷,最初建群只是方便和朋友客户一起周末约出去玩,没想到现在我们发展到了上千人,几乎成了半个专业旅行社了……”说起自己的群,王亚丽很是自豪。

     “你的群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活动多,玩得开心呗!我们可能是线下活动‘最勤快’的微信群了,我们每周末都有活动,几乎周周不落!”王亚丽说:“每次活动怎么也要有50到100人吧。近的一起去阿城,远的畅游凤凰山,最远的甚至还去过大理,跟着我们玩遍中国都不是问题。”王亚丽告诉记者,“大家主要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户外活动的氛围。去大理拍照留念固然美得很,可去阿城挖野菜我们一样玩得欢,很多人一来这儿就‘赖着不走’了!”

     最负责:

     给“刺儿头”单独配餐 每一分钱赚到明处

     每一个旅游团队总会有一两个“刺儿头”,他们会觉得饭菜不可口,行程不合理,住宿不舒服等等。活动多,自然矛盾也多。怎样能让每位群友都满意呢?王亚丽只说了两个字——信任。

     王亚丽说,曾经有位群友脾气很爆,对团餐不满意还直发火。对于这样的“刺儿头”很多领队通常就甩下一句“爱吃不吃”就完了,可自己绝不会这样。“当时我们立马找到饭店的厨师进行协调,给他开小灶单独炒菜。这下他立马没了脾气,最后还成了我们群的铁粉儿。”王亚丽笑着说,这件事之后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要博得每一位群友的信任,才能让群更团结,走得更远。

     对于如何解决“外出游玩收费”这个问题,王亚丽说,另一种信任就是——把钱赚在明处。“我知道很多团队领队都是有提成的,但我不赞成这种做法。”王亚丽表示,群内的成员很多都是她体育用品店的客户,她即便想赚钱,也是靠售卖自己的产品赚钱,不会动团费一点心思。“游玩费用透明公开,能让更多的人觉得踏实可信。连专业级的健身教练都愿意跟着我们一起玩,这是对这个群的极大肯定。”

     最难忘:

     “胖姐”靠运动战胜疾病 还向别人传授经验

     说起群里难忘的人和事儿那可是数不胜数,既有群友在群里大发红包的慷慨,也有领队在滑雪时,蹲在地上为每一位群友穿雪鞋、戴护膝的暖心……但最难忘的,莫过于群友“胖姐”靠运动对抗疾病的坚强。

     “‘胖姐’两年前查出疾病并做了手术,但她从未放弃运动。别看她体重200多斤,那可是相当的灵巧,每次活动她都是玩得最开心的一个,还总能带着一帮人哈哈大笑。”王亚丽说,起初“胖姐”身子比较弱,也没那么活跃,但渐渐和群友们熟络了,也开始放得开了,现在成了最耀眼的一个。王亚丽告诉记者,每次活动都少不了“胖姐”背着个大相机四处跑的身影,一会儿给这个拍个照,一会儿给那个录个像,每次拍大合影的摄影师也基本都是她……而这些照片,都成了群友们细心珍藏的宝贵瞬间。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爬山,队里的中老年人比较多,到了山前很多人都爬不上去,聚在山脚下很不开心。这时“胖姐”帮了大忙。她先是带着这帮老人到处照相,又陪他们一起唠嗑做游戏。实在有体弱的,她还“现身说法”向他们传授运动对抗疾病的经验:“你看我这病都挺过来了,现在不也挺好?你们多练练肯定比我还强!”听着她的话,不少老人露出了笑容。

     王亚丽说,“胖姐”运动两年多,身体健壮了不少,现在病情非常稳定,并且在持续好转。也许,运动真的是对抗病魔的一剂良药……

     最暖心:

     小九寨游玩偶遇停电 群友上下一心力挺群主

     “什么时候令你这个群主最自豪呢?”一瞬间,王亚丽似乎陷入了回忆,但眼眶却在不经意间湿润了。那是一次在牡丹江小九寨游玩,晚上住宿前突然赶上林场停电。“这都啥玩意啊?退费!退费!”“今儿能不能来电?不来不住了,退钱!”由于当时是和其他几个群拼团,顿时有人吵吵了起来,甚至有人找到王亚丽要“讨个说法”。

     “别这样,大家冷静,这种事儿百年不遇,跟我们群主有啥关系?”“有问题解决呗,急恼啥?”……“当时,我们群里不但没有一个人闹的,反而纷纷站起来维护我,帮忙说话……那时候我特别感动,真的为这个群由衷地感到骄傲。

     “你这么每周末出去玩,丈夫和女儿支持吗?不会怪你不顾家吗?”采访进行到最后,记者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但面对这个“尴尬”的问题,王亚丽却显得异常轻松。“我当这个群主,当然少不了丈夫和女儿的支持啦!”说起来,王亚丽的家人对这个群还真是贡献良多。就拿她正在上大四的女儿来说,她早早就把很多同学都发展成了“穿越探险大家庭”的一员,甚至连很多同学的爸妈都纷纷加入……女儿都快成了学校里的“穿越小群主了”。而王亚丽不在店里时,丈夫家务工作一肩挑,打理的井井有条。

     王世宇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李昕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