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任梁之死:你只看到SM或抑郁,却没看到死亡和痛苦
2016/9/18 生活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说实话,在听到乔任梁的死讯之前,乔任梁之于我,只是一个偶尔听到的名字,一个对不上号的娱乐符号,甚至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竟是吕子乔。直到他的死讯和死因很快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他生前的各种讯息也开始铺天盖地被挖了出来,我才了解到,原来他是当年从《加油好男儿》出道的,热爱音乐、热爱摇滚,还曾是全国跳高冠军,从照片上看去也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

     虽然我并不了解他,但我知道,这个于我陌生的名字背后,是一个美好而鲜活的生命,有个也曾经努力过、热爱过、哭过、笑过的人生,有着他的父母、爱人、朋友、以及爱着他的粉丝,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在本该阖家团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一天,在距离自己29岁生日还有29天的时候,以最残忍的方式怆然离世,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悲剧。然而遗憾的是,这悲剧却被一些世人演绎成了闹剧。

     乔任梁死后不久,关于他死因的消息就传得五花八门,一个刷屏的传闻是他跟导演玩SM致死,甚至连导演的名字也被挖了出来,传得有鼻子有眼,一个个仿佛亲眼见到似的。虽然有警方的消息称初步排除他杀可能,也有女友发现报警的说法,但是很多人仿佛视而不见,只是热衷于传播于他们所乐于看到乐于相信的东西。而后传出的消息是,乔任梁是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用塑料袋套住头引发窒息死亡”。

    

     每个人都有不欲为人所知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不愿被人看到的痛苦,不管乔任梁的死因为何,我相信,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家人,都不愿为世人恶意窥视揣测,更不希望被世人幸灾乐祸。虽然西卡拉和苏珊·菲斯克教授的研究证明:“缺乏同情心并不总是病态,这是一个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幸灾乐祸,但大部分人都会。”我也承认,可能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在好奇心之上,还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这才是人类之所以为人,不是吗?

     而在德国学者阿尔诺·格鲁恩看来:“我们失去了同情心,其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同我们自己内心痛苦的联系。如果围观者在围观别人的痛苦时能获得某种快感,那么,这更是一种性格上和精神上的顽疾了。”正因为我们不能感同身受,才会对别人的痛苦置若罔闻,我们总以为自己会置身事外,才会对别人的灾难幸灾乐祸。

    

     有一个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对话截图,在听到乔任梁的死因传闻后,这个人敲出的一句话是:“哈哈他要红”,这种恶意和冷血真的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言行无异于在灵堂上喧嚣打闹,在葬礼上笑语高歌,甚至就像是蝇蛆在尸体上狂欢,让人作呕。

     按照荀子的说法,“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人为也,正是这一个伪字,是我们从兽性向人性的挣扎前行,是我们从暗黑向光明的努力方向。翻译成白话,要我说,就是哪怕你装,也要装得像一个人,像一个人那样懂得敬畏生命和同类,能够看到痛苦和悲伤,而不是相反。如果做不到“仁”,至少要守住一个“礼”,这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人不能崩溃的底线了。

    

     还有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不止有白有黑,有五颜六色,还有五十度灰,对于他人选择的人生基调,我们可以不喜欢,不赞成,但是只要他没有危害到社会,我们就没有权力在他人人生的画板上泼墨涂鸦,甚至“到此一游”。无论乔任梁是SM致死还是抑郁自杀,那都是他的人生,作为世人的你我,不要通过对别人的嘲笑和诋毁,来刷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那并不能证明你多对多高尚,只能证明你的愚蠢和不善良。我们要警惕,不要把自己从路人甲变成“戮人甲”,做偏见的杀手,当冷血的看客。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把幸灾乐祸称之为“虐待性人格”,这样想来,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像一场SM游戏,在虐别人中找自己的快感,同时又被别人、被生活各种花式虐待,就这样痛、病、快乐着,假嗨到高潮。对于这样的人性和人生,也许就像乔任梁在歌中唱的那样:只有“存多一些美满”,才“不至于绝望”吧。这样的我们,或许才不会抑郁。

    

     为我们生活报的首席评论员,

     静伟老师的犀利文笔点个ZAN吧!

     欢迎大家同时关注”静扯淡”公众号,

     上面有更多好玩的文章哦!

     扫这里哦:

    

    


     猜你喜欢

     省内多人受骗 最多的26万!只因微信群里多看了一眼 | 红包有时也是坑

     13岁男生被老师踹3脚后高位截瘫,请求复学居然遭拒…哈尔滨家长怒了!

     □来源:静扯淡 作者静伟

     □责编:石玉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