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冷则中国冷!
2016/4/12 萍语文

    

    

     文 ∣ 邓艳萍

     图 ∣ Reno Nogaj

     近日,山东滨州的一段校园暴力视频又在网上疯传,一群女生手持木棒,在厕所围殴一名女生,此处省略一万字,总之是一如既往的冷啊!听说,小燕子赵薇也忍不住在微博中转发呼吁:“不要沉默!拒绝校园暴力!”

     国人的出离愤怒,来自于视频中不忍直视的冷血。但,每一次义愤填膺的哗然之后,除了空余一地叹息,我们还要思考什么?

     没有痛感的一代!

     这些年的校园暴力像国产大片一样排期上映,令许多阅尽沧桑的成年人都扼腕飙泪,是怎样的仇深似海,让他们露出年少的狰狞呢?有数据统计,校园暴力的55%源于日常摩擦,也就是说,大部分校园暴力就起于一句口角和几根鸡毛。

     这一代孩子,享受着越来越现代化的教育,情感能力却在日趋退化,这就是知识和文化的分裂。他们在弱者的惨叫中寻得集体快感,又在全民问责时一哄而散。唉,天赋神权的未成年人,横竖都能逍遥法外!这,就是失去痛感的一代。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有一群小坏蛋,如果那时的胡同约架是武打片,现在的校园围殴就是灾难片,因为它会摧毁你对于民族未来的憧憬啊!

     还有一群看客!

     别忘了,暴力学生的背后,还有一群小小看客。他们并不出手,却以一种天然的冷峻跟拍悲剧,并在网络上将这份荣耀热播。天啊,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麻木看客吗?时间又走了一个甲子,这个民族的围观积习,却从未衰减。

     你听,在殿堂之上,许多人阔谈教育变革,却鲜有人警惕人性温度。更为可怕的是,在有限的教育手段下,师者也无能为力,只好一道沦为悲悯的看客,眼看一代比一代更冷。

     要说中国德育的最大闪失,就是没能让信仰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国民的信仰建立如沙漠植绿,不治则荒,谁能袖手旁观?

    

     是谁在放养!

     2015年,有媒体探访了浙江庆元施暴案的家庭,发现施暴学生均是外来务工者的随迁子女,镜头曝光了他们家徒四壁的困顿。孩子的父母是一群以荒废教育来苟全生活的谋生者,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放养,又有谁来帮他们圈养?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孤岛,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倾听。当他们的世界虚空得只剩下满街疯跑的时候,孩童的任何一种顽劣,都极易滋生和裂变。

     在西方,每个孩子生来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神父,为他们倾听困惑。而在中国,往往是家长负责管,老师负责教,却没有人负责听。

     小心群聚!

     细察近年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发现两大特征。其一不足为奇——校园暴力往往是一群孩子对一个孩子的围猎游戏;其二令人惊叹——施暴和被施暴的主角竟然绝大部分是女生。

     去年永新事件中的大姐大范儿,令人印象深刻。她们长发披肩,黑超遮面,左右开弓。小心啊,女生内心所潜藏的某种伪英雄主义,值得我们关注。这种盲目效仿和攀比,在群聚之下会愈发疯长。

     所以,请小心群聚!无缘无故的群聚往往会造成集体无感,却没有一滴水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其实,真正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善于独处的,即便在群体中也能保持独立思考,能随时融入,亦能适时淡出。

    

     三问社会!

     当然,校园暴力远不是几个坏孩子扛得起的罪过,它是全社会的失责。君不见当下中国,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网速越来越快,但社会的道德生态,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问社会问良心,我们还能做什么?

     一问社会:未成年人保护还能做什么?

     对于中国未成年保护法,有人形容为“没有牙齿的法律”,说的是无法可依的缺陷,以及有法不依的尴尬,此为老生常谈了。我想,未成年人保护法,除了无底限的姑息少年之恶,一定还有更有温度的事情要做,比如心灵辅导比如救助机制。可是,期待一部法律反观自己的平庸,何其不易?

     二问社会:谁为公益教育请命?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三岁孩童就看《非诚勿扰》,四岁孩童也追《奔跑吧兄弟》,这绝不是民间调侃,它就发生在你的左邻右舍。什么是公益教育?仅以公共媒体资源为例,公益广告有如蜻蜓点水,从未达到3%的法定标准。黄金时段的屏幕上,你还能记得哪一则广告,是留给未来留给心灵的?

     三问社会,互联网乱象何时休?

     一次互联网革命留下的社会遗患,和一场音乐会留下的满地垃圾同样具有讽刺意味。许多学生崇尚武力,效仿恶搞,就是启蒙于不健康网游、不分级电影和色情暴力网站。当代学生的价值观改造,关乎未来关乎存亡,净化互联网已经刻不容缓!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冷则中国冷。中国教育从不缺乏申张正义的判官,缺的是从我做起的全民自觉!

     /

     萍语文 - 20万父母订阅的教育讲堂

     合作/分享/交流 - dypyuwen@163.com

     萍老师微信 - pinglaoshi0726

     /

    

     逛逛萍书房

    

    特别狠心特别爱(共2册)本书作者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作者的有偿教育机制不仅造就了孩子善于编织人脉的本领,也培养了孩子心理调适与自我约束的良好素养。?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萍语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