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只缘于心中的一堵墙
2016/6/11 萍语文

    

     萍老师在线教育问答平台

     咨询 / 合作 / 交流-sdyiwen@163.com

     萍老师微信-pinglaoshi0726

    

    

     家 长 问

     萍老师好!我家孩子天生内向,不喜与人交往。每次看见别家孩子落落大方高谈阔论,我都羡慕不已!不知如何改变孩子这种内向性格,还请萍老师支招。

    

     萍 老 师

     内向不是病,也谈不上性格缺陷。如果孩子天生内向,但没有交往困扰,家长就应该尊重;若因为内向而羞于与人交往,甚至没有玩伴,我们就该帮他走出困境了。毕竟,阳光开朗的人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内敛拘谨的人总与机会失之交臂。

     我相信,内向,只是缘于心中的一堵墙。推倒它,就可以通往外面的世界。

     -身体动起来-

     内向的孩子往往张力不够,一般不爱运动,害怕激烈冲突。许多运动,玩的就是一种配合,所以是打开心门的极好方式。

     运动使人兴奋,神经处于活跃状态,神清气爽之时最爱与人交流。足球篮球,碰撞激烈,能训练肢体反应;游泳跑步,自然随心,能舒缓心理压力……

     家长要帮助孩子动起来,让身体和大脑经常有点小雀跃,性格自然变得活泼开朗啦!

     -读书多一点-

     读书除了怡情养性,最大好处是囤积知识。知识爆棚时,嘴巴往往不甘寂寞,总想一吐为快。所以,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大胆说话蓄积能量。

     观天下侃侃而谈者,大多阅读面广知识丰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随便抛一个话题都能贯通古今,他们常是饭桌上的核心人物。相反,知识贫乏者只能做听众,接不上话题就缄口不语,最后被贴上内向的标签。

     术业之书要精读,其他书籍要广泛涉猎。知识面越广,眼界越宽,离内向就会越来越远。

     -嘴巴勤一点-

     有些孩子并非天生内向,而是因为长期被忽略,缺少存在感,最终习惯性沉默。除了爱与关注,家长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一切说话的机会,并做他忠实的听众。不管孩子谈什么话题,都要表示极大兴趣,并不吝赞美和鼓励。

     我家孩子会突然蹦出“安娜”、“艾尔莎”、“巴克队长”、“呱唧”、“胡图图”之类的词语,孩子的世界我自然不懂,于是虚心请教。小家伙喋喋不休给我介绍《冰雪奇缘》《海底小纵队》,我虔诚的姿态彻底诱发了他的倾吐欲。

     庆幸自己没有摆出高冷模样,堵住孩子的嘴,而是放低姿态做学生,让他的嘴巴勤快起来。你看,若要收获一个大胆开朗、乐观向上的孩子,父母是最好的诱饵。

     -刺激多一点-

     内向的孩子,更应该多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看电影、观展会、赏花灯,逛夜市,越是人多热闹,越能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在接地气有烟火味的地方,能让孩子多角度观察这个世界,获得丰富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激发他的生活热情。

     -环境宽一点-

     空间越窄,心理束缚越大,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从小要多到大自然逛逛,邂逅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在中国式的家庭格局里,常常是老人带小孩子,而有些老人喜欢看电视,常把孩子放在家里宅着。这种环境养出来的孩子往往胆小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交友广一点-

     内向的人,非常在意自我感受,希望被关注被赏识,却又因为不愿与人交流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改变内向,要让孩子对自己狠一点,抛却他人的看法和内心的敏感,大胆与人交流。比如,每天至少与三个人主动说话,每月至少结交一个阳光朗照的朋友,还要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让自己融入其中乐在其中。

     每个孩子都是一所小房子,打开自己的心门,才会有人走进你的生活!

     (十点一问原创文章,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及公众号,并不可改动原文,侵权必究!)

     逛逛萍书房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全3册)本书是畅销10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被翻译成31种语言风靡全世界,是美国父母和教师协会强烈推荐的巨著。它用大量的实例和简单实用的技巧,彻底改变了父母、老师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萍语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