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你还好吗?——三位医生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启示
2014/11/26 医脉通

     导语

     四五十岁,本是医生职业发展的黄金年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既是家人和患者的损失,也是医学界的损失。

     作者:上海瑞金医院 施仲伟

     一座城市,两个星期,三名医生,两死一昏迷——从10月12日到10月25日,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集中出现医生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医生健康状况的关注。两名猝然离世的医生,一名55岁,另一名48岁,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的医生仅42岁。四五十岁,本是医生职业发展的黄金年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既是家人和患者的损失,也是医学界的损失。

     为何在医生中频频出现心源性猝死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点:1. 医生群体的心血管患病率远高于一般职业者。2010年时卫生部门曾做过一次小样本调查,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几率是同龄普通人群的2倍。2. 工作压力重。忙门诊、忙手术、忙科研、忙论文、忙着出席各种学术会,“忙”已经成为大医院医生工作和生活的常态。除此之外,医患关系的紧张也让他们身心疲累。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压力成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

     其实,不只是医生,其它一些高压力的职业,如广告、IT、白领等都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威胁。“给自己减压”,这当然是最便捷的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手段。可是,很多情况下,工作的压力并不由我们自己控制。2014年8月8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由于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心血管病患者。研究者指出,我国近2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年轻人更为明显,患病率已和美国相似,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比美国低了很多。

     猝死是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终点事件,猝死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密切关系。静息心率的快慢直接反应了交感神经激活的程度。已有研究证实,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静息心率加快,会数倍地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挪威的研究人员在10年时间里,分两次对3万人的静息心率进行检测,发现10年前每分钟心跳70次以下的人,如10年后心跳增至85次,那么患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将翻一番。对10年前每分钟心跳在70到85次之间的人而言,10年后如心跳增速到每分钟85次以上,死亡概率也会提升80%。如静息心率降低,那么结果刚好相反。10年前每分钟心跳70到85次的人若10年后降至每分钟70次以下,则心脏病死亡的概率可降低40%。

     临床观察认为,安静时心率保持在55~70次/分钟是心脏健康的标志(睡眠中的心率可以更慢一些)。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保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呢?

     首先是靠运动。根据各人活动耐量,长期参加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趋于偏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

     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和调控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吸烟与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故应戒烟与限酒。

     平和宽容的心理状态,夫唱妻和的家庭环境,肯定有助于心脏的健康。此外,合理使用抗交感激活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保护心脏,有时也很重要。

     目前已有多种药物显示在冠心病人或心力衰竭病人中有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益处。然而,只有β-受体阻滞剂被证实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猝死发生率。在美托洛尔心力衰竭研究(MERIT-HF)中,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猝死率及总死亡率,而且对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有益处。

     综上所述,对于经常性工作压力过大的医生和其他群体如公司职员,平时要多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锻炼,肥胖者减肥),争取改善工作环境,善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让静息心率保持在每分钟70~80次以下。如果心率过快、交感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或者出现了提示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则应赶快就医,及时接受药物治疗,减慢自己过快的心率,最大限度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金钱有价,生命无价。关爱“心”健康,从关爱心率开始!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