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生昌克勤去世 年仅42岁
2014/12/3 医脉通

     导语

     又一位医生走了,愿逝者安息!

     10月24日下午,阜外医院40多岁的麻醉师昌克勤昏倒在手术室,脑干出血。

     12月2日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青年校友自发性团体的公众微信号“湘雅人在北京”发表文章《昌师兄,一路走好!》,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因病情恶化不治身亡。得知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致电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宏,经核实,昌克勤医生确于昨天不幸离世,年仅42岁。

     以下为微信文章《昌师兄,一路走好!》全文:

    

    

    

     昌克勤医生的不幸离世,引发了医界网友的轰动,纷纷在微博上表示哀悼:

     @王小沙大夫:转自微信:阜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因脑干出血于今日下午在宣武医院不治去世,享年42岁。医院一棵草,家中一片天。草倒无所谓,天塌不得了。愿过劳的各位同仁,为自己,为家人,为健康,加班加号,适可而止!

     @孙宏涛医生:沉痛悼念我们的同事、朋友:昌克勤医生愿安息!医生也是人,也会生病、猝死、脑干出血、得肺癌。。。。

     @荆志成医师_FESC_FCCP:阿昌走了,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悲伤的消息,听到阿昌走了顿时那种悲伤就弥漫出来。。。不想再说什么。。。

     @可爱的溪雪:又走了一位,今年似乎是医务工作者猝死高发的一年,在抢救别人生命的同时也要记得自己保重!@大医生王成钢

     @许樟荣医生:十分惋惜!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干一番事业的年纪!太可惜了!健康实在重要!

     @爱拍照的小麻医:已经不知道是今年第多少个了,麻醉医生真的太需要关怀了,老师一路走好。

     愿逝者安息!

     (来源:健康界)

     【链接阅读】

     疲惫,不该是麻醉学科的标签

     来源:健康报

     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麻醉医生倍感疲劳。调查显示,78%的麻醉医生表示工作不轻松,压力大;25%的麻醉医生表示非常疲劳,压力巨大。

     “麻醉医生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说,手术前,麻醉医生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完成准备工作;术中精心调节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等待患者苏醒,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大多数麻醉医生处在精神、身体、心理的三重压力下,长期的应激状态大幅增加了麻醉医生猝死的可能性,麻醉医生已然变成了一份高危职业。

     “疲惫,不该是麻醉学科的标签。”业内专家呼吁,应尽快改善麻醉医生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工作。

     上海麻醉医师将有劳动保护条例

     来源:新民晚报

     “近两年来,见诸全国报端的有关中青年麻醉医师猝死案例,就有15人之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因麻醉引发的医疗死亡、致残事件连年大幅下降。”关于为什么要搞一个麻醉医师“保护条例”,于布为教授开门见山,直白地说“就是想要少死一些麻醉医生!”

     依据国家劳动法、执业医师法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并结合本市麻醉医师工作实际,新“草案”试图明确麻醉科医师应有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若临床需要,经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需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供不应求不得超过36小时;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每个班次之间至少间隔8小时,每周至少有一次24小时连续休息的时间;日间(或夜间)连续高强度工作不应超过4小时(或2小时),超时应强制替换休息20分钟。

     “草案”还详尽列出了麻醉科医师超时劳动的工资报酬、长期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手术的麻醉科从业人员应享受放射假和疗休、女性麻醉科医师在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等,以及包括手术室空气质量、X射线等电离辐射防护、职业损伤的防范预案等在内的临床麻醉工作环境保护要求。

     此时此刻,上海麻醉界提出重视“劳动保护”问题,其意义在减轻工作压力、确保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之外,是否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的医疗环境,以及整个医务从业人员所承受的种种压力的思考呢?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