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手术室拍照”折射情商短版
2014/12/23 医脉通
导语
此次对医生的行政处罚不轻,但关于量刑是否适当的思考,应该更多地留给公众,医者本身需要做的只有反思。
节选自CCTV央视网《新闻1+1》节目:
白岩松:其实说到这就会发现了,不能光去指责别人,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整个社会才会变得很好。我们把话题回到今天西安凤城医院这件事,这是8月15日他们照的这张照片,但是为什么这一天火爆了呢,是因为被用微博转了。请看这个微博“他还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他上来就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请看,他这里直接就点了医患关系,而且手术同时,而且是你的父母亲戚等等,大家的火蹭一下就说明了。媒体报道,说这个人之所以能得到照片,是因为拍合影的医生里有他的同学,哎呀,我在想这是什么同学啊,这简直太害人了。难道是他发这张照片不对吗?不是,而是你作为一个同学,你应该先去了解事实,如果了解了事实,就知道这不是手术同时,而是做手术结束。而且也就知道这个手术室今后不再使用了,如果你要能把手术结束和手术室不再使用这样的话语,都写到这个微博里再看这个照片,这种激化的情绪和这种矛盾就不会特大。
这也就难怪后来他就觉得事态不对,有可能害他的同学,然后有把那微博删掉了,“关于这件事情,希望各位到此为止,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而且每一位医生的辛苦也是我们目睹的”。但是您发的第一个微博已经制造了这个结果,因为你没去做更多的背景解释,简单的把事实放这,而且你用了“医患关系”,用了“如果自己的父母躺在那怎么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激起社会的火,变成一种对立和撕裂。如果要是多做一些背后的工作,你也可以打电话告诉你的同学,今后不再拍这样的照片,而且你把相关的背景再去进行一些解释,这样不就更好吗?想象一下,发微博的这个人也需要提高一点自己的情商。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最需要的是沟通,如果回到西安凤城医院,这件事情在处理的时候不是简单,就是非常无情的通报,然后撤掉谁谁谁,然后扣奖金,而是大家调查完情况之后,一起出来跟社会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并且真诚的道歉。恐怕要比这样简单的处理所导致的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及社会之间的和解都更加有效。其实说到大家提高情商,最关键的一点是由我向关注你来转变,只要关注了你了,心中有别人,这个情商自然就会升高,也就会处理更好的人际关系了。
白岩松:其实情商在当今的中国来说,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一个社会高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时候,特别需要的是智商,但是当一个社会需要的是和谐和稳定的时候,就格外需要情商。前些年咱们玩命的去强调GDP、强调经济发展,因此大家的智商提高的很快,但是现在对稳定,对和谐社会越来越在意了,情商的短版就显现出来。
你看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你认为以下哪些职业最需要高情商,排第一位的就是公职人员,我还想在这里加,其实相关的政府官员在这里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官员出现一些雷人 雷语,包括处理事情容易冒犯社会群体,包括让大家生气等等,激化矛盾,都是因为智商不低,但是情商太低。
接下来认为需要高情商的是医生,医生不仅看病,你要给人希望,你要抚慰人,就这一个希望和一个抚慰就需要将心比心,就需要很高的情商。当然离不开教师,因为医生和教师这个职业的后面都是有德字的,然后再是其它。我们可以看排第一位的是公职人员,第二位是教师,第三位是医师,剩下才是其它。
链接阅读:
一张曾经感动世界的照片
今天,又有网友翻出了一张老照片,据说这张照片当时感动了全世界……
这张照片是1987年,Zbigniew Religa博士经过23小时的心脏移植手术后正在观察他的病人,此时他的助手已经睡在了角落里。几十年后,他的患者(下图右老人)指着图片里他自己。
有网友调侃道: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那么中国的媒体会这样报道:病人孤零零地躺在手术床上,衣衫不整,各种管子凌乱地插在他身上,手术室里没人理会他,有的医生自顾自地在边上午睡,剩下医生对着镜头请同事给他拍照,可能是要发到朋友圈吧。也许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始终不愿摘下脸上的口罩。而这时,家属正心急如焚的在手术室外徘徊。(图片及评论来自网络)
新华网观点:如果说,此次事件医生确有过错,那么其错并不在结果,而在于出发点。手术室的搬迁对医生意味着很多:他们或曾在这里挽救过无数病患,手术室是他们的功勋台;老旧的设备或曾对他们造成诸多限制,搬迁将开启医疗救治的新纪元。所以医生有理由怀念和期许,拍照留念亦是常情所能理解。但是同样的道理,手术室对于病人而言,也意味着许多:他们在这里经历生与死的博弈,忍受肉体的痛苦与心灵的恐惧,一墙之隔的门外是亲人的痛楚与无助。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医者发挥自身价值的手术台,恰恰是患者因病痛而丧失尊严的地方。成功的手术和更好的医疗条件自然值得医生欢笑,但对于患者顶多是灾难后的些许安慰。单从医生角度讲,拍照本无可厚非,但若医者真能与患者感同身受,用心而不仅仅是医术与患者交流,他们一定不会在手术室笑得如此灿烂。更不用说自拍照未经处理直接外传,病患的隐私不被尊重,正是医者未能设身处地的一份随意,往往直接导致了医患间的矛盾。
此次对医生的行政处罚不轻,但关于量刑是否适当的思考,应该更多地留给公众,医者本身需要做的只有反思。毕竟,事件中的医生缺少了一丝悲悯,缺乏了一份感同身受,而这也是目前医护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首先重视这个问题,承认这是错误,医患关系的改善才能有未来。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