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吃力不讨好”式的尴尬
2015/1/12 医脉通
你觉得自己受人尊重吗?你觉得自己是名合格的医生吗?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发布调研报告称,近八成医务工作者认为,自己的职业不被尊重,其中更有超过一半的人感到非常不被尊重。同时,80.5%的医务工作者给自己的评价是“合格或比较合格”,七成人工作繁重,没有自己的时间。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医生“吃力不讨好”式的尴尬。
一方面,医生不受尊重,这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随着国内医疗环境恶化,医生“圣手观音”、“白衣天使”的社会形象,似乎越来越多地被“白眼狼”、“开药机器”等取代。伤医事件发生时,竟有不少网友高呼“该杀”。
另一方面,中国医生为多看一名患者,不喝水、不上厕所,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猝死的也不少见。但遗憾的是,这种忙碌和付出,并没赢得民众的理解和尊重。
在多数国家,医生都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在欧美,医生、法官和律师是最受人尊敬的三个行业,也是薪资最高的前三名。我们深究中国医生形象不佳、社会地位不高的原因,不难发现,多数时候,问题出在医生之外。
以中山大学此次公布的另一项数据为例,国内公立医院医生平均薪酬虽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但“灰色收入”普遍,与“创收”挂钩的奖金比例最高能占到全部工资的70%~80%。且不说现代社会以金钱多寡论成败,就巨大的生活压力而言,医生为了体面的生活,其诊疗行为无疑会被这种薪酬结构裹挟:为挣奖金,多开药和检查单。医生看病变得不再纯粹,在“治病救人”之余,不得不想着“创收”。而在医生“创收之举”背后,则是我国医疗投入长期不足、医疗保障力度不够、医学教育浮躁等问题。只不过,这些制度障碍在医患关系中,被患者统统“转嫁”到医生身上。
医生在中国已是高危职业,当他们不受待见时,最直接的影响便体现在门诊上:患者见到医生,首先想到的是“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等,信任无从谈起;医生看到患者,心里装着的是“他不信任我,还可能起诉我”,难以全力以赴。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必然下降,为此“埋单”的是患者,是医生,也是医学的未来。
要想提高医生的职业地位,最重要的是让医生成为一份纯粹的职业,他们只需做一件事:解决病痛。而要达到这点,则需要体制的良性运转,需要医生的严格自律,也需要民众心怀信任和理解。(生命时报)
相关阅读
(据中国新闻网) 广州中山大学27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医务人员生存状态调研报告显示,广东近八成的医务工作者认为社会不尊重医务职业,其中,有50.8%医务工作者感到社会非常不尊重其职业。
与此同时,调研也发现,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自己评价较高,80.5%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自己非常合格或比较合格。
这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分析报告》于2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中国医疗机构改革与发展论坛:聚焦公立医院人力资源”上发布,是内地首次以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状况和医务人员的生存状况为主题的大规模调研活动。调研选取了广东省内的15间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3所,发放医务人员工作状况问卷2000份,回收1850份,有效问卷1815份,有效率98.1%。
当日,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指出,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医生平均薪酬虽然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但是不合规收入普遍,与创收挂钩的奖金比例过高,奖金最高能占到全部工资的70%-80%。
他表示,这种不合理的薪酬结构问题直接导致过度医疗和医患矛盾。贡森表示,“必须将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放到重要位置,否则公立医院改革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述报告的调查还显示,68.6%的受访医务人员认为所承担的工作繁重,51%受访医务人员因工作繁重频繁处于失眠状态,57.1%的医务人员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紧张状态,71.5%的医务人员没有自己的时间,60%的医务人员反映会遇到苛刻的患者或患者家属。
另外,40%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绝对不会再次从医。45.5%的受访医务人员绝对不会让子女从医。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