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红包协议” 越拒却越多
2015/1/26 医脉通
关于“拒红包协议”啼笑皆非的事
“2014年,国家卫计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 《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1日起开始实施,结果,我们医生拿着协议跟患者签字时,红包反而多起来了。”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23日在海淀团,说起了一个让全团代表都啼笑皆非的事情。
徐凤芹透露,医患双方签订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一线的医生对此意见很大,感觉“这是对人格的侮辱”,“比如让政府官员也和下级签不收贿赂的协议,你干吗?”更大的问题是,当医生拿着协议去与患者沟通时,起到了反作用。
“有些患者见到协议书后说,不好意思,我刚住进来,红包还没准备好,抱歉啊。医生说你不用给,我不收。结果晚上,红包就送过来了。”
徐凤芹的这段“生动”描述,让海淀团的其他代表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大家没想到,一个出发点是“廉洁”的举措,却滋生了“腐败”。
徐凤芹表示,改善医疗环境,还要科学合理地提高收入。“我们国家医务人员的收入,不但比发达国家低,比很多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排名还低。这让有些医务人员不得不靠加班加点,开大处方、做大检查提高收入。光靠监管是不够的,必须从制度上改革。”(北京晚报)
链接阅读:
“拒红包协议”咋成了“送红包提醒”
来源:红网,作者:乔志峰
“拒红包协议”竟然成了“送红包提醒”,的确令人忍俊不禁。不过,相信很多人笑过之后心头泛起的是苦涩。一个出发点是“廉洁”的举措,为何却滋生了“腐败”?首先,正如这一举措刚出台时很多人质疑的那样——医务工作者不得收受或索要患者的红包,原本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要求,凡违反者轻则应受到纪律处分,重则涉嫌索贿受贿。再来为此签订承诺书,未免有多此一举甚至搞形式主义之嫌。
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煞有介事地签承诺书、协议书;能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的行为,就不要将其“泛道德化”,否则只能适得其反,虚化了法治的约束和责任。很多时候,道德自律是靠不住的,他律(特别法治和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才是遏制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发生的根本。
同时,“拒红包协议”成了“送红包提醒”,也折射出现如今医患之间缺乏足够信任的现状。毋庸讳言,虽然全社会都在口诛笔伐,医疗行业的某些不正之风和痼疾至今仍未绝迹,收红包就是其中之一。哪怕是少数医生不检点,却也可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整个医生队伍蒙羞。不久前,一名医生在课堂上公然教学生收红包的事情,就再次将医疗行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对这种害群之马,一定要坚决清理、绝不手软,否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我从来不赞成对医生进行道德绑架,过度宣扬医生就是白衣天使、就应该无私奉献。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一种职业,干好了是本分,干不好应该下岗。解决医患矛盾、重建互信,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医疗体制入手,改变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老问题。只要老百姓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患关系就很难真正融洽起来。同时,要有更科学的制度来对医生的权益进行保障、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拒红包协议”这类华而不实的举措还是别搞了。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