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挑战 | 阿司匹林缓解的异常腹痛,为何?
2015/3/6 医脉通

     医脉通据文献编译整理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腹部疼痛,已有18个月病史,夜间病情加重。疼痛部位位于左腹部脐孔下方(图A),有持续性缓和以及间歇性锐痛组成。

    

     在其他地方经过大量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检查项包括血常规,血沉速率,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钙分布,免疫球蛋白A组织转谷氨酰胺酶,病毒血清学(乙肝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和HIV),抗核抗体,血糖浓度,VDRL,胸部/腹部X光平片,腹部超声检查,对比增强腹部CT(CECT),钡餐跟进,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血铅水平,和尿胆原定性试验。除了疼痛部位存在压痛外,身体检查正常。

     使用雷贝拉唑,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和抗抑郁药治疗,没有出现缓解。

     在接下来的6个月,他的疼痛加重,并出现间歇性灼烧痛。此时,身体检查有新的发现:疼痛部位有明确的标志(没有反跳痛或离散压痛点),患者立即抓住医生停止进一步触诊。患者在躺着抬高腿时压痛并没有消失。躯干转动扭曲时,疼痛加剧。胸部,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正常。再次CECT腹部诊断如图B-D所示。该患者开始每日两次,服用阿司匹林325mg。疼痛大幅缓解(>80%),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泮托拉唑。

    

    

    

     在未来的9个月患者使用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疼痛仍然可以承受,而后递增阿司匹林的剂量(最大剂量≤2片阿司匹林,每片325mg,每日四次),维持治疗5个月。在此时,决定停用阿司匹林,同时切除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学如图E所示)。

    

     患者称仅在手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并且在6个月随访中状态良好。

     答案公布

     诊断结果:脊柱骨样骨瘤释放前列腺素致左侧T11神经根炎性病变,引起长期腹壁疼痛。

     鉴于内脏病理学检查的阴性结果,认为疼痛源自腹壁。压痛的持久性由于抬腿使腹壁绷紧(阳性Carnett信号),同时患者抓住医生的手愿意进一步触诊检查(悬停信号)。慢性腹壁疼痛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神经卡压综合征,躯干神经病变(糖尿病,脉管炎,梅毒),腹壁疝/血肿,滑动肋骨综合征,和脊柱病变。没有手术瘢痕和压痛点不可能是卡压综合征,通过实验室检查躯干神经病变的原因已经排除。CECT未显示腹部疝气或血肿。滑动肋骨综合征会引起腹上部疼痛。疼痛一侧分布,没有横过中线(图A),由于脊柱病变会增加皮节区疼痛,扭动脊柱的运动会进一步加剧疼痛。

     CT(骨窗)确认了T11椎体病灶骨样骨瘤典型表现:射线可透过的病灶(图F,黑色箭头所示)伴反应性硬化症(黑星所示)以及中心的钙化灶(图G,黑色箭头所示)。

    

     脊柱磁共振成像证实了T11椎骨的左侧后下方面一个相对明确的病灶(图H-J分别示T1W,T2W,和钆增强影像)。

    

    

     更聚焦的成像显示T11脊神经前支(图K,白色箭头所示)受炎症水肿所包围(分支周围低信号),产生病灶(白星所示),实际上没有神经压迫。后支(黑色箭头所示)未参与炎症过程。

    

     肿瘤延伸到左T11-T12椎间孔,但是椎间孔的性状和尺寸(图L,白星所示)未因病变而变形。脊柱矢状位CT证实钙化中心焦点(黑色箭头所示)在病灶(绿色箭头所示)和周围反应性硬化(白星所示)。切除的标本组织学检查提示骨样骨瘤;瘦骨小梁(白星所示)交织着突出良性成骨细胞边缘(白色箭头所示)介于纤维血管基质(黑星所示)之间。

    

     在10%~30%的慢性腹痛患者中,疼痛来源的一般记录部位是腹壁,然而慢性腹壁疼痛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忽视。Carnett检测(腹壁压痛试验)对这个诊断极其有帮助。在触诊过程中,腹部局部按压引发疼痛,检查者会要求患者在沙发上抬高头部和肩部(或者腿部)。拉紧的腹部肌肉会包括下部的器官来自检查手触的压力,因为由于内脏病理学疼痛消失或者显著减轻。另一方面,如果疼痛来源于壁,压痛会持续或者变得加剧(阳性Carnett信号)。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具有奇怪的特征:夜间疼痛,使用阿司匹林疼痛显著缓解,使其成为这种疾病疼痛缓解的一线治疗。疼痛是由大量的前列腺素介导,从肿瘤释放,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该例患者腹部疼痛很可能是由于T11脊柱的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神经炎),鉴于影像学检查示炎性水肿围绕脊髓前神经,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神经受压,疼痛缓解来自阿司匹林的使用。此病例是独特的,因为阿司匹林有助于患者;在临床实践上,大多数消化科医生担心这种药物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有时可能会危机生命。

     (文献来源:Gastroenterology 2014;147:745-748)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