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问诊医生“职称晋升病”
2015/3/10 医脉通

     导语

     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

     来源:大河健康报,作者:郑华菊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批评县医院拿论文评定职称现象。

     “地市级医院医生评职称不要统一都要交论文,医生技术水平应以患者是否满意为标准。”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反映,并认为让医生写论文搞科研,对地市级医院医生没有必要。对此,李克强总理回应:“讲得有道理,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并指出“这个问题事关全局,牵扯面大”,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重视研究这一问题。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的前几天,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委员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他曾看到过一篇来自某县级医院的医学论文,称一年看了257个间质性病变的病例。作为全国知名的免疫专家,王承德说这样的疑难杂症连他自己一年也看不了几十例,“不可能发生在县级医院里,这纯粹是造假。”

     中国医生以论文评职称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已为医生深恶痛绝。总理在两会上的这番批评言论当即引起众多医生热捧。

     “SCl论文成了评判医院优劣标准是谁造成的?临床需要好大夫还是需要‘作家’?”网友“李田好大夫”说。“鼻科医生王先忠”则追问:“只有县以下医院是花架子吗?”

     热议中,也有不少医生表示不看好,认为:“光说没有用,你得有政策!”反对医生职称制度标志性人物周昭远(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就表示“暴利难自弃”。

     事实上,正如网友反映,科研论文沦为“花架子”的现象绝不仅仅存在于县以下医院,而是上至三甲大医院、下起乡镇卫生院,横扫高年资医生和住院医的大范围行业问题,几乎每个中国医生的职业道路上都摆上了这么一只“论文”拦路虎。而隐蔽在“拦路虎”之下的利益问题,如论文买卖、科研基金,则是导致它顽固存在的深层原因,也即周昭远口中的“暴利难自弃”。

     不过这个问题已显出一点松动迹象,安徽省卫计委在2014年年底发布信息称要调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与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

     (原标题《李克强:以论文评医生职称是“花架子”》)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