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看多点执业:治标不治本
2015/3/18 医脉通

     导语

     从需要第一执业医院审批,到只需同意,如今甚至只要“打个招呼”,医生多点执业的口子,确实开得越来越大。对于广东省出台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保守地说:“这样的政策固然好,但治标不治本。我不觉得这是可行的。”

     来源:新快报;记者 黎楚君 黎秋玲

     多点执业,医生时间难保证

     从医生实际工作情况出发,钟南山的看法是,“多点执业的医生,并非完全自由人,他在原单位有工作安排,要是利用工作时间来执业,怎么可能那么自由?如果要多点执业,除非完全用休息时间来执业。那医生健康如何保障?” 因此,他认为,医生多点执业是有“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前提的,如果这样,那就不能到处执业,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原单位的工作都不堪重负,哪有精力、时间多点执业?”基于上述考虑,钟南山认为,“目前体制下,这样的一个多点执业政策,我并不觉得很有价值。”

     政府要保障医生的合理收入

     那如何才能使政策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使医生真正从“单位人”向“自由人”转变,享有更大的执业自由权?对此,钟南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真正有意义,我的看法始终就是,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政府应该兜底医务人员的工资,这也是我这几年不断呼吁的话题。这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其他都是锦上添花,治标不治本。”

     钟南山透露,尽管国家对各医院有大量的投资,但主要集中在场地、设备方面。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靠医院自筹,医护人员的工资主要靠创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水平基本合理,但收入源头靠创收,这种不合理的收入机制导致医患信任缺失,医改裹足不前。”

     钟南山说,在大部分国家,医护人员的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7倍,目前,我国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事实上的收入已接近我国社会平均工资的2-3倍。按照社会平均工资2-3倍给予医护人员工资的话,工资支付费用占GDP的0.6%~1.2%,目前国家用在医疗卫生的费用占GDP的5.57%,“加起来还是在7%以下,这与其他国家卫生事业投入占GDP的8%~9%比起来还是偏低。从我国去年63.6万亿元GDP来看,是有条件做到的。”

     “按照国际惯例,制订我国医护人员的合理收入,并且由政府部门来支付,切断医院和医生逐利机制,使医院的公立性得到体现。这样,很多医改难题都能迎刃而解。”钟南山表示,这也是医师多点执业,从“单位人”走向“自由人”的根本解决办法。

     (原标题《钟南山:政策治标不治本 廖新波:将撬动多方改革》)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