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就医体验:医生只做该做的事
2015/3/26 医脉通

     导语

     台湾实施全民健保,每个人都有一个健保卡,就医时出示健保卡,无需再缴纳费用。

     来源:人民网

     近日,有网友“秋日传奇”来稿,分享其在台湾就医的体验,并呼吁医改应多管齐下,才能让医生和患者都能更加舒适。

     下面,将网友的全文附录如下:

     近日去北京某三甲医院找大学同学,已经是主任医师的她,坐在诊室的角落里,诊室的门大敞着,她被几个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十余人围在中间,病人你一言我一语,她几乎要同时回答几个人的问题,还要给病人量血压,在电脑上输入检查项目或者药物,向病人讲解怎么服用药物,穷于应付。

     但是,这样的诊疗环境对病人合适吗?原本应该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交流,却被敞开的诊室大门和随意涌入的病人打乱。诊室的检查床成了病人家属坐的地方,一个孤零零的医生被一群人“包围”,这时候,你要再期望她不依赖各项化验检查而是依靠听诊、叩诊来仔细检查身体,似乎太不可能了。

     海峡对岸的台湾,看病却是另一种情景。

     月初,在台湾上学的孩子身体不适,我陪同他来到台湾桃园医院就诊。这里的初诊挂号不是到挂号窗口交钱挂号而已,而是进行初诊病人基本信息采集,录入电脑,然后依据病人的情况,联系相关科室的当日门诊医生,询问是否可以在已有的预约号基础上再增加病人,获得医生许可后,初诊中心的人员给我们一个号码单,上面有具体的诊室、号码和大约的就诊时间,这个时候是不需要交挂号费的。

     之后我们来到内科诊室的待诊区,这里有一个工作台,由两名工作人员为每一个就诊患者测量血压和心率,并将数据填写在一张卡片上,交给病人保管,这样一来,病人就诊时就不需要由医生再测量血压和心率了。这里的医生护士不需要大声叫喊病人的名字,电子呼叫牌会温柔的提示请某某进入第几诊室就诊。一个病人进入诊室后,诊室的门便关上了,其他患者静静等在外面,不会随意闯入诊室,令正在就诊检查的患者尴尬,医生也可以在安静地环境下仔细地为患者检查身体。

     当我们进入诊室后,医生仔细查看了我们在北京做过的检查资料,然后拿起听诊器,仔细地听诊。我注意到,这里的每一间诊室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助理,医生做完身体检查和初步诊断,给我们开具检查项目和药物后,医生的职责就完成了,他可以和我们聊一聊,安慰一下患者,并预约下一次就诊的时间。他的助理会把每一项检查到哪里做,到哪里领药介绍清楚,然后我们拿着清单来到交款处,像在银行那样,领号码,坐在等候区等待叫号,然后一次性缴纳医生的诊治费、检查费、药费。

     台湾实施全民健保,每个人都有一个健保卡,就医时出示健保卡,无需再缴纳费用。全民健保的普及还影响了药店,台湾的药店数量相对大陆少了许多,并且只能购买保健品和少部分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因此,台湾的药店多半开在一些诊所附近,为诊所的医生开具的处方配药。

     大陆病人就医,每个病人都是几大盒几大包的药品。但台湾的医生不是依靠药品生活,因此开药是十分“吝啬”,多半使用很基础的药物,一次就诊只开三天到一周的药物。药房依据医生的处方,将几粒药品(而不是像我们整盒甚至几大盒的药品)分装在塑料袋里,上面贴上药品名称、服用剂量和次数,然后将几个装着不同药物的塑料袋用订书器订好,交给病人。

     与台湾医生的工作环境相比较,大陆的医生太辛苦了,医生受混乱的环境影响,患者的就医品质势必受到影响。而台湾医院的流程设计合理,将病人的信息收集、量血压心律、医生诊病和治疗、助理协助指导病人完成检查项目、预约下次就诊、交费等流程由不同的人承担,而不是像大陆那样基本由医生承担,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对医生的尊重,对患者就诊时的隐私保护,各方面都照顾到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医改怎么改?不要单纯指责任何一方,无论从就医流程设计,还是从医院内部的人员配置,还是医生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以及患者基本素养,都要改。

     (原标题《大陆人在台湾就医体验:医生只做该做的事》)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还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众多医友一起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