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何去何从?
2015/5/22 医脉通

     ?导读

     我们为什么需要临床医学八年制?

     来源:协和八微信(pumc08);作者:李沛,编辑:六月雪叶

     “我们为什么需要临床医学八年制?”

     其实很多优秀的临床医生并非八年制毕业生,也许五年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规范化培训就足以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而八年制的初衷,正是希望培养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才会设计长达两年半的医学预科。

     但时至今日,八年制正面临着三大问题:

     第一,知识迅速积累,而学制并没有相应加长。

     这反映在课表上就是科目越来越多,同时每个科目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学生的记忆知识的负担越来越重。

     1924年中国最早的八年制毕业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青霉素”、“DNA双螺旋结构”、“CT和MRI”、“艾滋病”、“格列卫”等等,但到了2015年,这都是八年制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图1)。1920年代的八年制医学生需要记住每块骨头的每个细小凸起,但2015年还要记住这样多的细节,就会越来越困难。

    

     图1 1924年与2015年的医学知识

     第二,世界快速发展,充满挑战。

     八年制初创时,背后的逻辑就是生物医学模式,因此医学预科主要学习生物系的主干课程。

     但进入21世纪,信息、材料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全球化背景下慢性病和传染病带来的双重挑战等等,不断涌现的诸多卫生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医学研究已不足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时代需要具有更宽广视野的跨界人才。

     为顺应医学发展的大势,各个专业都在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图2)。

    

     图2 清华大学医学相关研究的院系及方向

     反观医学界,则似乎对这些新领域、新方法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跨领域的人才。而在所有的医学生中,八年制无疑最有基础和条件来应对跨领域的问题和需求。

     第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所有信息的来源,因此自然成为教学的唯一中心,而学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来源是异常丰富的。

     在边城腾冲的咖啡馆里一名学生拿出iPad,就可以通过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MOOC)平台互动式的学习哈佛、UCSF这些名校的医学课程,也可以跟顶级专家一样快的看到最新的NEJM、JAMA、Lancet等等最新的高质量医学文献。

     老师在提供信息方面没有了任何优势,这个时候,教学重点应该转移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同时,学生也应该并有条件更为主动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毕竟到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20多岁,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先让我们畅想下八年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先做“减法”。

     需要压缩及替换一些预科及基础医学课程。可以压缩生物、化学等课程,特别是基础性的验证性实验课程,预科课程也不一定全部都在医学课程之前,这样就可以提前一年进入医学阶段。

     第二,再做“融合”。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医学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就是把基础与临床相关部分的内容放到一起来教学。

     第三,“自主跨界学习”。

     在学生接触临床,对一定的专业方向产生兴趣后,让他们自己再选修一学期到一学年的相关课程。

     如果对骨科器械感兴趣的,可以学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力学、生物力学等等;

     对信息及网络医学感兴趣的,可以学信息科学技术的课程;

     对卫生经济和卫生管理感兴趣的,可以学经济学、管理学相关课程;

     对医学美术感兴趣的,可以学素描、动画设计等等;

     对医学影像感兴趣的,可以学习成像原理、MRI序列开发等等;

     对生物医学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再选修基础的生物实验技术。

     这样就有可能培养出更为多样化的复合型的医疗人才,来满足对医学全方位的要求,也能为八年制闯出一条新路来。

     第四,“跨界创新”。

     在拥有了医学及其他知识与技术的前提下,医学生就可以针对临床医学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型科研。

     八年制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固守传统还是应时而动?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八年制必将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福利来啦

     亲,恭喜你,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将获知小编的个人微信账号。为了不让你再“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请加小编微信号“medlive2006”,随时随地都能和你畅聊哦。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还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众多医友一起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