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呼吁我们的政府,对这支队伍,有所作为!
2015/7/9 医脉通

     ?导读

     欢迎来到医脉通。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厦门卫视前任总监 邹振东

     接二连三的杀医事件,让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直追城管和小贩的矛盾了。医生猛于虎吗?医生任劳任怨、救死扶伤,换来的却是集体下跪、血染医院,这个世道怎么了?

     在中国各阶层、各群体间的关系中,医患关系是最纠结的一对。绝大部分对立的族群关系往往是一强一弱,其舆论发声也往往是一小声一大声,比如人们对官二代、富二代的羡慕嫉妒恨,正是建立在两个强弱不同的群体落差的基础上,舆论上强大的一群,恰恰是生活中的弱者,而生活中的强者则往往在舆论的声浪中选择沉默。但医患关系却特别不同,因为对立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舆论的冲突上,双方都很大声,彼此都苦大仇深,各有一本血泪账。

     当医患关系非理性冲突大面积而且频繁地出现,告诉我们已经不能从个别现象上找原因,而是应该从整个医疗体制上找根源。现行的公立医院大多采取事业单位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其初衷是既可以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又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但正如所有的混合体制一样,其效果都有四个象域:两全其美、一美一丑、一丑一美、两全其丑,不幸的是最终的效果往往是最差的结局。

     对现行医疗体制,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一是:人人都说看病贵,医生都叫收入低,医院个个在哭穷,那么钱,到底哪去了?二是:如果公立医院采取混合体制,目的是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那么在市场经济里,只要拿到好项目(比如拿到高速公路的项目),是不愁没有钱和人的。奇怪的是,公立医院却总是在叫缺人缺钱。几乎没有一个行业像医疗这么供需紧张,患者排着队、挂着号送钱过来,花钱还要看脸色,看病不需竞标,也不要报预算,开支多大院方说了算,这样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怎么会缺钱缺人呢?三是:如果公立医院要确保其公益性,面对老百姓“人命关天”的核心利益,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政府,为什么不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呢?

     种种迹象表明,医患关系的根本矛盾在于医疗体制,在医患关系的非理性冲突中,医生这个群体成为现行医疗体制的牺牲品

     市场经济失灵,需要政府;公益性事业,有赖政府。现在到了医生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政府应该出手了。

     政府应该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如果走公益,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如果走市场,政府要建立医疗市场的特殊管理体制;如果继续混合体制,则需要建立确保两全其美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公立医院普遍反映的医生人手不够、医护人员比例太低、医院编制受限、医院床位数不足、医院空间太小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改善,政府应该设身处地、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政府应该重建对公立医院的考核体系,把患者反映最强烈的内容,制度化、标准化,并且严格执行。比如,现行三甲医院评审标准规定,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应≥85%,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可不可以真的做到让它一票否决呢?

     政府要和媒体联动,重塑医生的形象。现在对医患矛盾一边倒的倾向性报道,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很多救死扶伤的好医生,默默无闻不被世人所知。我曾经在《铁道部的眼泪》(见2011年7月28日《南方周末》自由谈)一文谈到铁道部的形象塑造:“铁肩的石油工人有王进喜,铁胆的人民警察有任长霞,铁血的人民军队有雷锋,铁面无私的人民法官有宋鱼水……可是对于一个和亿万群众打交道,担负着国家运输主动脉的铁路系统,六十多年来,出过多少家喻户晓感动中国的人物呢?”现在,我们可以同样问卫生部:战争年代我们有白求恩,建国初期,我们有林巧稚,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对于一个看护着13亿人口生命健康的医疗系统,我们又有多少家喻户晓感动中国的人物呢?

     关怀医生,就是关怀我们自己;关怀医生,就是关怀我们国家。当种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不是骄傲而是沮丧和恐惧,请允许我呼吁我们的政府,对奋斗在整个民族生命健康保障线的这支队伍,有所作为!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还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众多医友一起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