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畸形手术专家和他的自留地
2015/7/14 医脉通

     ?导读

     我写这些的目的实际上非常简单,那是因为我喜欢。

     来源:医脉通

     王文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从医30年。2013年9月开通微信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800余篇原创文章,类型包括小说体的真实医患故事、从医感悟、科普知识、有关医学领域热点问题的辛辣评论等,如今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1万,生生将一个少有人涉足的胸廓畸形领域“写”成了一个“大众”专业。我们本想采访他,可是认真读完这800多篇文章后,发现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能从字里行间找到。

     以下是王医生微信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的第800篇文章和媒体此前对他的部分采访内容,更多精彩的文章请关注文后的二维码信息。

    

     王文林医生手术中

     “胸廓畸形手术专家”的第800篇文章

     2013年9月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这个名叫《胸廓畸形手术专家》的公众号里推送了第一篇文章,我忘了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我在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到了昨天(7月12日),在这个公众号存在尚不足两年的日子里,我无意中看文章的数量时,心中无限感慨,那数字为“799”。799篇文章对一个外科医生意味着什么,我说不清楚,但回首望过去,心中可谓五味杂陈,无法用言语形容。此刻我写的这篇文章将是这里的第800篇文章,一个值得纪念的数字,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是个外科医生,我的职责是看病,给病人开刀,写文章似乎与我的职业毫无关系。很多朋友告诉我说,他们从来不曾听过哪个外科医生像我一样,几乎每天都在坚持写这样的文章。我知道确实没有人这样做过。但这行为稀奇吗?我看倒是很正常。我写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并非与我的专业无关,这依然是我专业的一部分。我把每天看病、手术的感想、心得、经验、教训及时写出来,让自己不时地回顾总结,让我的同行、病人一同分享,这难道不是专业的一部分吗?这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从写第一篇文章开始,我就知道了这些文章的意义,因此从来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的文章不但要自己看,更有很多同行尤其是病人要看,如果这些文章太随意了,不但会丢了自己的面子,更为误导那些关注我的患者朋友们,那将是最大的罪过。他们大都重病缠身,已经非常不幸,我只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让他们得到帮助,得到安慰,而不是让他们更加焦虑,那会让我成为罪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顾虑,才使得我始终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从来不敢在文章里犯任何错误。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谨慎,才引起越来越多朋友的注意,才让很多朋友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帮助。我在病房看病是帮助病人,在手术室开刀是帮助病人,如果能以一种新的方式帮助更多的病人的话,这对医生来说会是怎样的意义呢?这样的意义不用我说太多,大家都明白。那么正是因为其意义重大,也更给了我真正的动力。

     于是很多朋友提到了一个非常功利的话题,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写这些东西究竟是为什么?你们院长多发工资给你了吗?你从你的科室多拿奖金了吗?这确实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我真的没有考虑。我写这些的目的实际上非常简单,那是因为我喜欢。这与很多同行下班去喝酒、泡妞、打麻将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有自己特殊的爱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这里得聊聊一个很装的话题,那就是事业的问题。以前我很不愿意谈这个话题,我不想谈是有很多的原因,但如今很多东西都变得如不远处的珠江水那样清淡了,是我把其中的鱼儿都看得透彻了,于是一切便都不在话下了,我为什么不能谈一谈呢?即便是装,我也得装得如A一般,而不是别的东西。我想说的是,我把我今天做的一切都当成了我的事业。一个男人,如果真正痴迷于自己的事业,写几篇文章又算得了多么不得了的事情呢?

     很多朋友把我的工作说成是科普,我觉得这样的定位很贴切,我确实在尽我最大的力量做科普的工作。在这些文章中,我从各种角度和层面对胸廓畸形这类疾病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论述,知识是最新的,内容是最全面的,理念是最科学的,观点是最客观的,但形式上又是最浅显易懂的。这恰好就是科普工作的内容,我很享受这样的定位,这定位让我尤感欣慰。

     很多同行问我,有这么多精力,有这么多病例,有这么多手术的经验,为什么不写多些专业的文章?写这些科普文章是不是很蛋疼啊?是啊,专业文章如果能写这么多篇,足可以当院士了,但我不会那样做。这首先来自我对专业文章一种刻骨的偏见。如今有很多同行都在玩命地写,大家又编又造累得疝气(俗称气蛋)都出来了,那才会真正把蛋写疼。我为什么要去凑那份热闹呢?

     我这个空间是多么悠闲且幽静啊,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不需要抄袭任何东西,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想写的时候就TMD拼命写,不想写的时候就扯着蛋玩,这岂是写专业文章所能比的啊。

     有媒体朋友说了,你弄的这个准确地说应该叫自媒体。这说法很文雅,把我这个外科医生形容得像个媒体人似的,身价顿时提高八度,弄得王医生脸都红了。不过我更喜欢把这里当成我的自留地。春光明媚的时候,在这里写文章就如在这里种庄稼,等又一个秋天来到时,便是满地成熟的粮食。那份喜悦岂是他人能理解的呢?

     媒体采访录

     记者: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是什么?

     王文林:我的微信公众号运行了将近两年,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宣传,只是希望将我看病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去帮助以前的病人。而运行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东西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惊人,这让我萌生了一个做科普的念头。科普的东西传播得多了,人气也慢慢旺了,通过这个途径找我看病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结果这种“微信号+公众号”的模式竟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医疗模式,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网络医疗确实是目前非常火热的话题,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您的尝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您做的工作都是以个人的名义在做的,这种行为与您在医院的工作有冲突吗?

     王文林:我供职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一个公立医院,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注定我的一切行为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尽管我运行公众号的工作几乎完全在八小时之外,但我最终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我的医院,我的科室,即使有病人需要我做手术,也必须住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这完全是工作的内容,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记者:在八小时之外完成这样的工作,而且从各个层面来讲,都是为了医院而工作,那么您的领导有没有对此进行奖励,或者说给予额外的工资?

     王文林:医生的工作非常特殊,加班加点的事情都非常平常,所以不可能动不动就想着报酬的问题。说实话,做这个工作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任何人来逼迫我做,我只是喜欢而已。这是我的事业。我始终认为,一旦一件事情被当成了事业,就不会过多地考虑回报问题。不过我的工作我们的领导都是看在眼里的,我们的院长和书记非常赞赏,这无疑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不过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个人喜欢的事业来说,一切附加的功利性的东西都不重要,能做这个工作才是最让人受用的东西。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据说一年多之内您写了七、八百篇文章。除了写这些文章外,您还要随时随地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您首先是一个外科医生,您还是科室的行政领导,照一般人的想法,您应该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专家。而您写文章且与病人进行交流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这便会引起人们的疑惑了:这些工作都是您自己完成的吗?您身后是不是有一个很强大的团队?您有抢手吗?

     王文林:这是很多朋友都在想的一个问题,我其实在很多场合都进行了解释。我这里肯定地告诉您,所有的工作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与患者进行的交流,都是我在工作之余完成的,没有任何其他人参与。没错,我是有一个团队,但大家有不同的分工,他们主要的工作在于临床和其他工作,每个人都很努力,象我一样努力,我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但我的工作不允许别人替代。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文章的质量。我做的工作是科普工作,我的读者是普遍的民众,大家没有起码的医学知识。如果我的工作稍有差错,就可能酿成无法估量的恶果,因此我必须严格把关,防止任何一点不严谨的问题出现。这是我必须自己做的原因。我更没有所谓的抢手。抢手是写不出我那样的文章的。

     记者: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您不觉得辛苦吗?

     王文林:非常辛苦,但我并不觉得苦。我上面说了,我把它当成了我的事业。事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奇特的。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的,但我会觉得非常神圣。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我忘记了疲倦,忘记了辛苦,我感到非常开心。

     记者:能把一件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这应该是一种境界。当您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我相信您不会在乎您的领导和单位去表扬您嘉奖您。但我想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您肯定把您的事业做得非常成功。那么,通过您将近两年的努力,您认为您在这个事业上有没有什么成就?

     王文林:我不敢说自己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我只能说我非常乐意把我的时间和精力无私地献给这个事业。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热情,有坚定的信念,外加有效的方法,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完美。我对目前我们这个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满意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具备了如上三个条件,成绩当然也就有目共睹了。我们科室是心胸外科,之前工作的重点在心脏和普通胸科手术,由于目前广州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拳头产品。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胸廓畸形这一大类疾病的手术上。在开设公众号之前,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理想。这主要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口碑问题。因为很多患者不知道我们手术做得很漂亮,于是就需要把我们的技术有效地传播出去。那么公众号的设立,就为这个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满意的平台。我们在做科普的同时,将我们的观点和技术优势也一并传播了出去,这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于是患者就源源不断地过来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专业已经做得非常成功。这便是我们取得的最大的成就。

    

    

     欢迎关注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还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众多医友一起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